唐朝的哲學發展以韓愈、李翱為代表的唯心主義,他們宣揚天命論和性情說,提倡儒家道統和倫理綱常,另一派是以柳宗元、劉禹錫為代表的唯物主義、他們批判天命鬼神,宣揚無神論,肯定人的主觀能動性及在支配自然中的作用。
唐朝的史學也有很大的發展,開創了國家正式開館修史的制度。唐代編修正史一共有八部,其中史館修編的正史有《晉書》《梁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六部,私人修撰有李延壽的《南史》和《北史》兩部。又鑑於梁、陳、北齊、周、隋五史沒有《志》,後來又編修了《五代史志》十種,一併附進《隋書》,即今《隋書》十志。劉知己的《史通》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史學理論著作。杜佑的《通典》是我國第一部專門記述歷代典章制度通史。
唐朝最為突出的文學成就是詩歌。唐朝詩歌的發展,大致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時期。初唐著名的詩人有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稱為「初唐四傑」。盛唐的兩大詩歌流派是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和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派。李白和杜甫則是盛唐時期最為著名的兩大詩人,他們的詩歌代表了唐詩乃至中國古典詩歌的最高成就。中唐的詩人以「大曆十才子」和白居易、元稹、韓愈、柳宗元、劉禹錫、李賀等為代表,白居易、元稹、張籍採用新語言,寫下了大量新題材、反映社會現實的樂府詩。晚唐詩人有李商隱、杜牧、溫庭筠等。
顏真卿是唐中期成就最大的書法家。他將篆、隸、行、楷四種筆法結合在一起,創造了方正敦厚、氣勢雄渾的新舒體,被稱為「顏體」,作品有《顏氏家廟碑》《顏勤禮碑》《多寶塔碑》。柳公權是唐後期的著名書法家,他融合眾多書法家,自成一體,世稱柳體,代表作有《李成碑》《唐大法師玄秘塔碑》。草書方面,以孫過庭、懷素、張旭等最有成就。初唐繪畫以宗教佛像和貴族人物畫為主,有閻立德、閻立本兄弟。現存閻立本《太宗步輦圖》《歷代帝王圖》是傑出的人物故事畫像。吳道子是盛唐最有成就的畫家,擅長人物畫、山水和佛道畫,造詣很高,有「畫聖」之稱。詩人王維創造了水墨山水畫,山水畫精煉、淡雅,富有詩意,蘇軾說:「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