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長安十二時辰》,了解唐朝觀賞植物,崇尚牡丹、柳枝審美文化

2021-01-15 資深人士說文史

導語:看《長安十二時辰》,了解唐朝觀賞植物,唐人為何崇尚牡丹花、柳枝和蓮花等植物審美文化!

《長安十二時辰》真實再現了唐朝人生活場景,無論是建築造型,室內裝飾,還是女子服飾、妝飾甚至插花藝術都是原型再現,將民間生活展示的身臨其境的感覺,人物身上的配飾,棺材店鋪裡的唐三彩,工匠刀具,倒出來的紅酒無不彰顯著盛世繁榮,風土人情,萬國來朝之瑰麗美。

劇中甚至還原了大唐時期真實的望樓系統,更讓人驚訝的是,唐朝建築藝術、園林藝術竟然如此發達,特別是右相府裡的花房居然還有增溫系統,筆者覺得那應該是現代溫室大棚的雛形,皇家園林中盆景藝術,更是美輪美奐。藉助《長安十二時辰》這個話題,筆者來深入剖析一下唐朝觀賞植物。

唐代觀賞植物種類

在唐朝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城鎮逐漸形成,觀賞植物的實用價值在人民充分了解和利用後,其觀賞價值也被人們逐漸認識;觀賞植物色彩變化萬千,種類繁多,有唐一代觀賞植物備受關注,花卉業的興起,賞花之風的盛行使唐代觀賞植物種類較前代更加豐富,筆者根據史料整理出唐代觀賞植物有以下幾大類:

觀花植物,唐代觀花植物種類非常豐富,有牡丹花、菊花、荷花、梅花、海棠花、芍藥、水仙花、杜鵑、玫瑰花、蘭花、紫薇花、薔薇、金銀花、杏花、梨花、木芙蓉、李花等等,我們分別了解下唐朝主要的觀賞花。

花中之王牡丹花,大而美麗,色相俱佳,被譽為國色天香,是我國的十大名花之一。此花在唐朝分布非常廣泛,可以用作園林中,又可以種於花臺、花池,或者種於庭院等處點綴,還可以做成盆栽作室內觀賞或切花瓶插。

唐代牡丹品種非常豐富,《古代花卉》一書中提到「唐時,牡丹品種多,花色有白、紅、淺紅、紅紫、紫色、淺紫之分,花冠有單葉、多葉、千葉等」;《青瑣高議》記載「唐明皇好花木,宮中牡丹品最上者,依次為御衣黃,甘草黃,建安黃,次皆紅紫;他日,近侍又貢一尺黃。」

菊花,菊花在我國栽培歷史非常悠久,是我國傳統名花,在唐代得到廣泛的影響,菊花不僅可以配植在花壇或假山上,也可以製作盆花、花籃、盆景等。

《全唐詩》中有眾多描寫菊花的詩句「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黃菊倚風村酒熟,綠浦低雨釣魚歸」「 露白菊氛氳,西樓盛襲文。」

由此可見,在唐代除了有白色和黃色的菊花外,還出現了紫色等色系的菊花品種,日漸豐富的品種很適合唐人觀賞。

荷花,又稱水芙蓉,中國蓮,原產於中國。花大色麗,清香遠溢,非常賞心悅目,可用於水池,園林湖面景觀布置。荷花在唐朝也是備受關注的花種,受佛教文化的影響,荷花常常與菩薩、觀音一同出現。

梅花,為我國十大名花之首,花色豐富,傲骨爭春,清香怡人,其象徵著高貴的品格,無被為古今人所推崇,梅花可以在園林、綠地、庭院中孤植、叢植和群植。在唐代時,紅色和白色的梅花廣泛存在。

海棠花,有「花中神仙」之稱,此花姿態瀟灑,常與牡丹、玉蘭、桂花相配植,在皇家園林中有「玉堂富貴」的意境,此花在亭臺周圍、叢林邊緣、水濱池畔多有分布。海棠花在唐朝非常受歡迎可與牡丹相比,唐末詩人吳融曾讚嘆海棠花「棠梨第一花,別自有妍華,長安如得種,誰定牡丹誇。」

觀葉植物

唐朝除了觀賞花之外,觀葉植物也很多,主要有銀杏、水杉、竹類、槐樹、椰子等等。

活化石銀杏,中國特有品種,生長緩慢,壽命極長,是十分珍貴的樹種。銀杏樹,葉形秀美,數姿雄偉壯麗,秋葉金黃,既有俊俏雄奇,又有華貴典雅之感,銀杏樹適合作庭蔭樹、獨賞樹、行道樹,還可以製成盆景,銀杏樹是唐代主要觀葉植物之一。

槐樹,此樹很早被人們認為是木鬼,具有靈性,人們將槐樹視為崇拜對象。

《春秋緯·說題辭》記載「槐木者,虛星之精」《太公金匱》記載武王問太公「天下神來甚眾,恐有試者,何以待之」太公請槐樹於王門內,有益者人,無益者拒之。

由以上資料可知,槐樹早在先秦時期就被賦予了神異色彩,象徵著吉祥。到了唐代,槐樹不但經常以精怪、鬼怪的面目出現在眾多的小說筆記中,它還與唐代書生科舉相關聯,被視為科舉吉兆的象徵。唐代經常以「槐」代表科舉考試,書生們參加考試稱為「踏槐」,考試的年頭成為槐秋,考試的月份稱為「槐黃」,槐花代表著科舉成功。

柳樹,隋煬帝開鑿通濟渠後,接受虞世基的建議在堤岸兩邊種柳樹,隋煬帝親自種植並且賜柳樹為楊姓,享受與皇帝同姓之殊榮,從此柳樹就有了「楊柳」的美稱。到了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曾向天下人傳旨「在街道兩旁載重柳樹以蔭行旅」,從此在大唐的國土上驛道柳樹成蔭。在唐代,柳樹備受唐廷喜愛,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時,特地從長安城帶去柳樹苗,種植在西藏拉薩大昭寺旁邊,以表對柳樹成蔭的大唐懷念。

竹類,竹子是再生性很強的植物,在形態特徵上有別於其他樹木,種類多、分布廣、生長速度快,觀賞期長,自古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竹子是點綴假山水榭不可缺少的觀賞植物,唐人將竹子的竹節引申為「氣節」,竹子在唐朝還是君子的象徵。

觀果植物

這類植物不僅有明顯的觀賞價值,還有特殊的用途,唐人對觀果植物情有獨鍾,特別是對花果兼優的觀果植物,寓意春華秋實皆美。

荔枝,是亞熱帶果樹,四季常綠,花期長,花兩多,花有芳香,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最重要的是其果實的食用價值。

《新唐書·玄宗貴妃楊氏傳》記載,南海荔枝味美,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唐玄宗不惜民力,下令讓嶺南特供荔枝,令驛馬晝夜飛馳傳遞到京城,數千裡路,荔枝到了京城,味道還保持鮮美。

梧桐,樹木端直,葉大蔭濃,清爽宜人,有一定觀賞價值,為著名的庭蔭樹種,在草坪、宅前、坡地、湖畔、庭院均可種植,常常與芭蕉、棕櫚、修竹等其他樹種配伍。梧桐秋天落葉較早,故有「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的說法。此外,我國古代還有梧桐引來鳳凰的美好傳說,到了唐朝時期,梧桐樹被廣泛的種植。

石榴,原產於伊朗和阿富汗,在公元前2世紀傳入我國,石榴春天新葉嫩紅色,夏天石榴紅花似火,秋季石榴豐碩的果實掛滿枝頭,鮮豔奪目,石榴是葉、花、果兼優的庭院樹。

棗樹,老枝幹曲蒼古,紅實懸樹,唐朝時多作庭樹之用,在唐詩中有眾多描寫棗樹的詩句,例如劉長卿「行過大山過小山,房上地下紅一片」,描述的就是棗樹生長情形。白居易「人言百果中,唯棗凡且鄙,不敢爭桃李,君若作大車,輪軸材須此」,詩人讚譽棗樹雖無法與桃李爭妍,材料卻樸實堅硬,堪當大用。

除此之外,唐代的觀賞植物還有很多,葡萄,金橘,丹桂、木蓮、枇杷、杜梨等等數十種植物,由於篇幅有限,筆者就不一一列舉了。

這些觀賞植物除了在皇宮內外,大街小巷,野外山林分布以外,唐人還能在哪裡集中觀賞到這些植物呢?筆者總結出長安城內水域景觀和園林景觀主要由以下幾個地點:皇家園林遊覽、公共園林遊覽、寺廟園林遊覽。我們先來逐個了解一下:

皇家園林遊覽

唐代皇家園林多集中在長安、洛陽及其周邊地區,長安的皇家園林有三大內、芙蓉園、華清宮、三苑等地。筆者著重介紹下芙蓉園和華清宮。

芙蓉園,位於長安城東南部,早在秦朝時期,芙蓉園和杏園屬於宜春苑,隋朝時為曲江園,後被隋文帝改名為芙蓉園。唐玄宗時期,對芙蓉園進行了修葺,擴建了曲江池,修建紫雲樓、臨水亭、彩霞亭等亭臺樓閣,同時增加了大量的觀賞植物,經修葺後的芙蓉園,正如唐詩寫得那樣美麗「青林重複,綠水瀰漫,帝城聖景也。」園林內有大量的觀賞植物,春日花朵盛開時非常美麗。

皇帝及家族人員經常來到芙蓉園內遊玩,這裡有各種奇花異草,爭豔繽紛,景色奇美,仿佛置於花海之中。杜甫在《哀江頭》的詩中描寫了楊貴妃同唐玄宗一同遊覽芙蓉園的場景,「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可見大唐芙蓉園是一個萬紫千紅的世界。但當安史之亂之後,唐朝國力衰弱,芙蓉園內已經很少看到唐朝皇族人員的身影。

華清宮,華清宮位於驪山和渭水之間的一個衝擊平原上,山上植被茂盛,動植物資源豐富,景色秀麗,還有著豐富的地熱資源,這裡自古以來就是風景名勝之地,早在西周時期,周幽王在這裡建立驪宮,並導演了一把烽火戲諸侯的鬧劇;秦始皇時,利用這裡地熱資源,修建了「驪山湯」宮殿,隋文帝時期又進行了修繕和擴建,唐朝貞觀年間,改名為湯泉宮,天寶六年才改為華清宮。華清宮經過不斷修整,到了唐朝開元年間已經成為集山脈、河流、植被、溫泉、亭臺於一身的皇家園林,當然觀賞植物是這裡的景色基礎。

唐朝歷代皇帝中,遊覽華清宮次數較多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楊家姐妹也可以到華清宮內遊玩,並且出行十分豪奢,出行都用馬車,由於她們所攜帶的金銀珠寶過重,導致不得不把馬車換為牛車。

白居易《長恨歌》寫到「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白居易描寫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妻,在詩中勾畫了楊貴妃沐浴時嬌媚姿態。華清池以溫泉聞名,但裡面的景觀卻以觀賞植物為主。

公共園林遊覽

相對於皇家貴族獨享的皇家園林(華清池,芙蓉園)來說,公共園林面對廣大民眾開放,不分等級,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出入。在唐朝強大財力支持下,公共園林得到了大力發展,其中著名的園林有曲江池、定昆池和樂遊原。

曲江池,位於長安城東南角,南有芙蓉園,西有慈恩寺;早在秦漢時期是皇帝遊獵的宜春苑,隋文帝時期改為芙蓉池,到了唐朝,開鑿黃渠引水入池後,並在沿岸修建亭臺樓閣,這時曲江池已由皇家狩獵場變成了大眾遊玩場所。在唐代,來曲江池遊玩的人有很多女性,在這裡能看到各個階層女性的身影。

在唐代,曲江池還是風塵女子和知識分子的聚集場所,唐代新進士及第後,常常來參加曲江宴,而此時,大量的風塵女子蜂擁而入,曲江宴不僅為風塵女子提供遊玩幾乎,更是她們結交權貴,提高知名度的好時機。在曲江池遊玩的女人中也有很多平民婦女,她們來到這裡是為了欣賞自然美景,特別是觀賞植物,陶冶情操。

除了曲江池外,平民的去處還有樂遊原和定昆池;樂遊原是長安城的制高點,這裡是登高覽景的最好去處。定昆池是唐中宗安樂公主開鑿的一處園林,定昆池裝修之華麗,景色之美從文人的詩詞中可見一斑。

《全唐詩》記載盧藏用的詩「飛蘿半拂銀題影,瀑布環流玉碩陰。瑤池駐蹕恩方久,璧月無文興轉深。」

這首詩描述了定昆池瀑布多,植被茂盛,樓閣高等特點,當安樂公主被貶為庶人後,定昆池被回收,成為公共園林,老百姓可以隨意遊玩。

總之,公共園林是各個階層的人士都可以去遊玩的,不僅是男性遊樂場所,也是唐朝宮廷婦女,宦門婦女、平民家庭、風塵女子遊覽勝地。

寺觀園林遊覽

唐朝由於經濟發展和國力強盛,道觀的數量在長安城進一步增加,有唐一朝,皇帝、皇后、太子、公主以及皇室宗親都爭相資助營建寺觀,這些寺觀很多都建立在風景秀麗的地方,將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完美地結合起來,形成了風景優美,適合觀光遊覽的樂園。每逢重大節日,寺觀都會舉辦大型活動,屆時是全京城老百姓聚集遊玩場所。

寺觀內種植了大量花草樹木等觀賞植物,每到春天萬物生長的季節,唐女性經常來這裡遊春賞花。唐人的虔誠信仰也是去寺觀遊玩的重要原因,大量的人流,帶動了周邊繁華的商業,這也為寺觀栽培觀賞植物帶來的財力支持。

唐代觀賞植物審美文化形成原因

唐朝是我國封建史上最為恢弘的時代,國力強大,文化先進,更有一種昂揚向上,意氣風發的民族心態,還有一種高度自信,笑迎八方,容納四海的包容開放胸懷,富足的生活,安定的社會,使人們對生活水準有了更高的追求。筆者認為,唐朝觀賞植物文化形成有如下幾個原因:

政治原因,唐朝作為我國歷史上最繁榮昌盛的大一統王朝,期間雖然有過小的波折和動蕩,但總體來看,大唐是國力強盛,生活富庶,文化昌盛,社會安定的,出現這種面貌離不開唐朝統治者勵精圖治的結果。唐太宗時期出現的「貞觀之治」,到了武則天時期,雖然朝政有波折,但繼續維持唐朝經濟穩定發展,到了唐玄宗時期出現「開元盛世」達到了大唐發展的頂峰。

由牡丹引起的觀賞之風,

唐朝開放的政策,包容的胸懷,充分體現了盛世氣象和大國風度,這個期間勞動人民辛勤勞動,促進觀賞植物的栽培,這不得不提起唐朝興起的牡丹熱;唐朝統治者,唐中宗、武則天、唐玄宗等人都酷愛牡丹。牡丹號稱「花王」,其本身的實用性並不大,在唐朝以前很少人提及,自從武則天把牡丹從西河移到長安後,牡丹的培育獲得高速發展,到了中唐以後,牡丹花已經開遍長安城,成為傾城盛世的象徵。

俗話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王侯將相都愛牡丹花,平民百姓必然受到薰染,愛花、養花的風氣在唐代社會逐漸流行開來,有唐一代,無論是官員、文人、還是平民百姓對牡丹花都有特殊的偏愛。

《全唐詩》對於世人愛花記載「始知年少求名處,滿眼空中別有花」;「牡丹妖豔亂人心,一國如狂不惜金」;「 長安牡丹開,繡轂轉晴雷」等詩句。

這些詩句都是描寫當時人們愛花、賞花、特別是愛牡丹的情景,這種全民熱衷賞花的場景,在我國曆朝歷代都是十分罕見的,除了牡丹花外,長安城中還熱衷於玉蕊花、桃花、杏花等等觀賞植物。

筆者認為,正是這種由上至下的賞花熱,不僅推動觀賞植物的培育和栽植,也為士族文人們的創作提供了靈感來源,在唐朝上層大力推崇下,逐漸形成了唐代社會所獨有的觀賞植物審美觀點。

宗教原因

佛教大約在漢代就傳入中國,歷經魏晉南北朝的傳播和發展,到了隋唐時期一臻極盛,特別是在唐朝時期,在文化上實行兼併包容政策,各宗教都得到充分發展,受傳統文化和社會風氣的影響,都融入了許多具有民族文化的特點。同時,佛教以它自身獨特的魅力,對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有唐一朝,佛教影響已深深地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與佛教有關的植物也受到人們認識和重視,例如柳枝是佛門聖物,楊柳觀世音造型就是典型的體現。

《法苑珠林》記載「於晨朝時,用楊枝淨口,散華燒香佛像前」。《佛國記》「佛本在此嚼楊枝刺土中,生長七尺,不增不減;或斫或拔,遠棄之,其處續生如故。」

由此可知,柳枝在人們心中具有和佛一樣的法力;佛教還認為,用楊枝等七物洗澡,可以祛除七病,得七福;隨著佛教的推廣以及楊柳枝觀音形象深入人心,使人們更加相信「柳枝灑水」具有神奇的力量。

蓮花也是佛經中出現頻率很高的植物,佛教藝術中蓮花圖案極度盛世,蓮花常常與佛、菩薩一起出現。正是由於佛教的影響,促進了蓮花的培植,也正是這個時候出現了百子蓮、碧臺蓮、錦邊蓮等著名品種,蓮花在佛教中被視為神聖與貞潔的象徵。

忍冬,是一種蔓性藤本,具有越冬而不死的生物特性,在佛教中象徵靈魂不死,輪迴永生,忍冬花的圖案也常常出現在佛教裝飾中。

除此之外,與佛教有著密切關係的植物還有菩提樹、婆羅樹、銀杏、金銀花、蒲桃丁香等等。這些觀賞性植物,正是由於佛教的傳播才引起人們的重視,在另一方也促進了這類觀賞植物的發展。

筆者認為,唐代適宜的社會條件為觀賞植物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唐朝有利的社會條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繁榮的經濟,唐朝是摘取短命王朝隋朝的勝利果實,而隋朝歷經了魏晉南北朝300多年的動蕩期,唐朝之初面臨著「蒼茫千裡,人煙俱斷,雞犬不聞,道路蕭條」的社會現實,唐太宗和大臣們積極吸取亡隋的教訓,認識到「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他們休養生息,勵精圖治,採取了一系列政策來發展經濟,在經濟上沿襲北魏的均田制,補充採取租庸調製,重新進行戶籍編訂,釋放奴婢,解放生產力,促進生產關係調整,社會秩序很快地恢復到穩定,經濟迅速發展,先是貞觀之治,後又開元盛世,到了唐玄宗年間唐朝經濟達到了高峰。

隨著唐朝經濟繁榮發展,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在栽培植物的技術上也有了很大提高;人們生活富足,審美需要進一步提高,越來越豐富的植物出現在宮廷、私宅、寺院甚至長安、洛陽等城市街道兩邊。由此可見,唐朝穩定的政治局面和強勁的經濟實力為觀賞植物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對外交流的頻繁,唐朝統治者實行較為開明的文化政策,對外政策相對寬鬆,中西文化交流盛況空前。

《資治通鑑》記載唐太宗曾表明「夷狄亦人耳,人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

正是在這種兼容並蓄的思想指導下,唐王朝在文化、政治、經濟上不斷持續發展,在世界上都處於領先位置,強盛的國力,富庶的經濟對周邊各國都產生很大的吸引力,特別是絲綢之路的暢通,造就了對外交流盛況。水仙花就是在交流的成果,水仙花是被認為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但是它的原產地卻在地中海沿岸一帶,中國引進水仙花已經有了1200多年的歷史。

此外,還有文獻記載在貞觀十五年,印度國王向唐朝皇帝貢獻一棵菩提樹;天寶五年,陀拔斯單國的國王向唐朝獻貢了「千年棗」,也就是現在的椰棗樹,在貞觀和天寶年間,天竺國和安國分別向唐朝廷貢獻鬱金香,貞觀十八年清睡蓮也由國外傳入唐朝,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唐朝廷以謙遜誠懇的心態,博大的胸懷和氣度同當時世界各國進行貿易往來,在頻繁的人員交往過程中,各國使者、僧侶、商人經常帶著珍禽、異獸、香料、金銀、珠寶、奇花、異草等中原地區沒有的物品進入中國。唐代的各類觀賞植物在此時得到了廣泛的引進和傳播,使得唐代觀賞植物得到了空間發展。

參考文獻:《新唐書》、《資治通鑑》、《法苑珠林》等

相關焦點

  • 看《長安十二時辰》,了解唐朝魚文化,捕魚方法和用途?道家思想
    導語:看《長安十二時辰》,了解唐朝魚文化,有哪些捕魚方法?魚有哪些用途?為何崇尚鯉魚,與李家王朝諧音,魚文化融入道教,錦鯉體制對漁業的影響,龍尊魚卑思想。 《長安十二時辰》向我們全方位地展示了大唐盛世,從風土人情到社會交往,從屋內擺設到穿著服飾,甚至女子妝容打扮幾乎都是大唐的真實再現。
  • 看《長安十二時辰》,唐朝有哪些名貴香料?麝香、龍腦香、乳香
    導語:看《長安十二時辰》,唐朝有哪些名貴香料?麝香、龍腦香、檀香、安息香、乳香《長安十二時辰》就是一幅唐人生活的畫卷,無論是衣著服飾,飲食習慣,社會交往,還是胡人貿易,歌舞盛宴,宗教活動都是歷史真實再現。
  • 胡風、和風、西風各歸其位,《長安十二時辰》擺正了大國文化心態
    但是《長安十二時辰》「沙盤化敘事」的底色很難改動,除了帶著讀者在「一百零八坊」遊竄,馬伯庸在故事中嵌入了不少長安的風物、世俗、人情。可以說,高密度的文化信息幹擾了《長安十二時辰》的敘事,這是它的缺點,也是它的優點。
  • 看長安十二時辰,了解唐朝女子服飾和妝容,為什麼以袒露為美
    導語:看長安十二時辰,了解唐朝女子服飾和妝容,為什麼這麼潮,以袒露為美。影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背景發生在唐玄宗統治的天寶年間,這正是我國歷史上最為富裕和繁盛時代,劇中展現了盛唐時期女子服飾和妝容,她們穿著大膽,風格時常,款式繁多,特別是在女子妝容上,無論是眉形,唇形,髮式以及面部紋狀,絲毫不亞於現代的流行水準。那麼,盛唐女子都穿哪些服飾呢?都有哪些妝容打扮呢?
  • 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走紅 穿越唐朝 你的一天怎麼過
    《長安十二時辰》刷爆朋友圈,劇中按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來推進,既突出了劇情的緊張感,又有濃濃的傳統文化烙印,無論是服飾、儀制、器物,還是宮城、集市、裡坊,無不讓人有一種夢回大唐的衝動。
  • 長安十二時辰,古時候十二時辰分別是現在的什麼時候?
    最近熱播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是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長安十二時辰劇情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對話《長安十二時辰》導演:如何避免拍成「美劇24小時」|鈦度專訪
    因為文化還是有差異的,美國人有美國人的文化,我們有我們的文化,這不是說你拍腦門就過去了,因為對事物的理解、表達方式、人與人的關係都不一樣,所以我們只能拍我們的戲。前兩天有人問我說,馬伯庸原著小說是當時源自於在網上的一個猜想,是長安的一天,美劇24小時,能變成什麼樣,所以就產生了《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小說。但是到我們這,我們其實是有自己的思考,就是為什麼我要拍《長安十二時辰》?
  • 《長安十二時辰》盔甲見微知著看盛唐
    《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發生在唐朝天寶三年的長安城。有了太宗,高宗和武周時期的開疆拓土,加上玄宗開元三十年以來的財富積累,此時的大唐帝國堪稱我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之一。胡漢夷狄、三教九流、富商巨賈、世家大族匯聚長安城,已經成為了一座不折不扣的國際大都會,在百萬人口的長安,胡人佔比能夠達到十中有一,可以說這座大都市的國際化程度已經超過了今天我國任何一座城市。
  • 《長安十二時辰》終於更新了,想二十四小時玩轉西安,看這裡!
    口碑炸裂的網劇《長安十二時辰》終終終……於又更新了四集,專門充錢買了會員的小編等得花兒都謝了!這部神作近兩周來牢牢佔據各類話題榜顯眼位置,要說原因,除了流量小生易烊千璽+「前夫哥」雷佳音的強強聯手,還得感謝劇中像畫卷般精美的每一幀畫面,讓千百年前的長安盛景浮於觀眾的眼前!
  • 你關於長安十二時辰的疑問,這裡有答案
    近日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又引發了觀者一波「穿越潮」~本期聚珍君說叨說叨,其中的那些知識點。一、十二時辰制具體如何?《長安十二時辰》一開篇,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就因頭飾引起了關注,他佩戴的子午簪是豎式插法,與此前常見的橫式插法的卯酉簪不同。這讓一些觀眾起疑,「是不是劇組弄錯了?」
  • 《長安十二時辰》:講述「大唐反恐二十四小時」
    備受期待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自開播以來,迅速成為觀眾熱議的話題。有網友評論稱,該劇以「24小時的爭分奪秒」令人「腎上腺激素爆表」。隨著劇集的播出,《長安十二時辰》原著小說亦再次受到讀者的熱烈回應。 據該書出版方介紹,馬伯庸以每半個時辰為一章,一共二十四章,即一天時間、十二時辰,創作出了這本《長安十二時辰》。在小說中,作者精準描摹了唐天寶年間長安城的生活細節,突破真實與虛構的界限,揭秘不為人知的「十二時辰」,打造令人窒息的歷史懸疑巨著。
  • 《長安十二時辰》24個小時,我卻好像看到了一生
    答案毫無疑問:《長安十二時辰》《長安十二時辰》講述的是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十二個時辰,用現在的時間計算就是二十四個小時。我們看過太多劇,它可能講述一個青春,描繪一種人生,也可能講述一個傳奇人物的人生。但講述一個二十四小時內的故事,講真的,還是國產電視劇的第一次。
  • 長安十二時辰小說故事內容梗概 劇情發生在什麼時期哪個朝代
    由雷佳音和易烊千璽主演的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各個人物簡介分析及關係圖)已經開播,《長安十二時辰》是根據馬伯庸著作的一本小說改編,可能還有很多人沒看過這本小說,那這次就順便為大家講講《長安十二時辰》小說故事內容梗概,還有長安十二時辰劇情發生在什麼時期哪個朝代。
  • 《長安十二時辰》導演曹盾:我給易烊千璽打100分
    《長安十二時辰》爆了。 作為國產劇,豆瓣8.6的分數不低。《長安十二時辰》還有什麼臺前幕後的故事? 《中國電影報導》採訪到了導演曹盾,讓我們聽聽他怎麼說!
  • 《長安十二時辰》又名《西安24小時》,大家都看了嗎?看懂了嗎?
    暑期檔來臨,各大網站都拿出了自己的王牌劇目,其中不泛精品劇目,尤其是優酷推出的《長安十二時辰》網友戲稱之為西安24小時的古裝懸疑劇,此劇服化考究,臺詞更是精良,廣受好評。然而西安24小時好懂,這長安十二時辰就不是那麼好懂,我就看了一集,就看的懵懵懂懂,看時一點都不敢分心,一不小心就看不懂了,尤其是你還得懂點歷史,要不然這個大唐大背景就不好理解了。此劇一開頭就是上元佳節,上元節就是如今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個節日自隋朝起就一直是民間習俗,而到了唐朝就更為盛大,此時已不是僅僅流行於民間,已然有了頗具規模的官方燈會,燈會之時皇帝也會前來與民同樂,共賞花燈。
  • 水運渾天儀、雕版印刷術,《長安十二時辰》裡竟然有這麼多硬科技
    最近一部《長安十二時辰》 再現大唐榮耀 大唐盛世之所以是盛世 受萬國朝拜 與博大的文化和發達的科技分不開 一千五百年前的唐長安城屹立 世界之巔、文化之巔、科技之巔
  • 《長安十二時辰》首播好評,鮑小強換上唐裝依舊出彩
    而《長安十二時辰》則是馬親王向自己喜歡的劇集《24小時》致敬的鬼點子,把那個滿世界擺平恐怖主義威脅的鮑小強,穿越回我國最為輝煌燦爛的大唐時代,用古裝加反恐為主體題材,加宮闈權力爭奪為輔助,成就了另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暗戰!急,前夫哥變堡小強,複製24小時唐裝劇馬親王的原著小說洋洋灑灑,在鋪陳氣氛的字句上花費了大量的力氣,而電視劇需要複製出來的東西就更加多元化。
  • 《長安十二時辰》:所有的人都孤注一擲,做到了極致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主角們所處的就是一片「死地」,而他們所有的人全都孤注一擲,做到了極致。而在危險終於解除,塵埃落定的時候,整個長安都看見了他破爛的衣衫和周身血痕,但是他心裡傷卻沒有人看得見——親手殺了暗樁小乙的傷,親手殺死兄弟龍波的傷。為了守護這個長安,他把自己傷到了極致。03長安的這十二個時辰,是最緊張刺激的十二個時辰,身處其中的人怕是此生都無法忘記。在這十二個時辰裡,每一個人都拼盡了全力。
  • 《長安十二時辰》伊斯上演高難度追逐動作戲
    原標題:《長安十二時辰》伊斯上演高難度追逐動作戲   目前,《長安十二時辰》正在熱播中,該劇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憑藉懸疑吸睛的劇情、精細考究的道具以及生動真實的人物收割眾多好評。
  • 西安公安十二時辰 · 酉時|九天閶闔 大明長安
    還記得《長安十二時辰》劇中被大家互相爭奪的輿圖嗎?>唐長安城「三大內」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其中的大明宮最為恢弘壯麗它作為盛唐繁榮的中心及標誌是絲綢之路上的東方聖殿大唐雖已遠去彰顯盛唐文化精髓的大明宮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