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很少有人會想到,當你站在西安廣濟街和朱雀大街的路口,排隊買臘牛肉的時候,你正站在一個1400年前城市中軸線的起點——這裡是韓愈詩中的「天街」,曾是唐長安城中最寬闊的街道之一。
電視劇走紅,吸引了不少遊人前來參觀唐長安城模型 記者 李宗華 攝
近日,一部講述盛唐長安故事的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刷爆朋友圈,劇中按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來推進,既突出了劇情的緊張感,又有濃濃的傳統文化烙印,無論是服飾、儀制、器物,還是宮城、集市、裡坊,無不讓人有一種夢回大唐的衝動。
一個生活在唐長安城的人,一天都是怎麼過的?三秦都市報記者帶你將時針撥轉到公元8世紀的唐玄宗時期,以時間為坐標軸,揭秘一個普通唐朝人的日常。
凌晨3點:鼓聲中 108坊的門漸次打開
唐代的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是世人都嚮往的天朝上國。不少來自高麗、百濟、新羅、日本等國的商人、使節與朝貢者慕名前來長安城。
五更時分(凌晨3點到5點),宮城內的鼓聲隆隆傳來,分布在長安城108坊的街鼓,應聲而響。
街鼓要擊打900多下,敲敲停停,分好幾次,一直到天色微亮。在鼓聲中,長安城東西兩側的裡坊,漸次開門。
唐仕女的形象儼然成了網紅 記者 李宗華 攝
《長安十二時辰》中,排練整齊如棋盤一般的裡坊,是長安城最鮮明的建築特色之一。裡坊左右非常對稱,位置及其形制、面積的大小,都是彼此對等,所謂「千百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
長安城以朱雀大街為中軸,一直向南到明德門,將城市分為東西兩大塊,路東為萬年縣,路西為長安縣。
今天,西安博物院文物專家楊宏毅向記者介紹道,唐長安城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三部分組成,東西長9.6公裡,南北寬8.6公裡,面積約84平方公裡。
值得一提的是,遍布城中的108個坊,恰好對應寓意108位神靈的108顆星曜:南北排列十三坊,象徵著「一年有閏」;皇城以南東西各四坊,象徵著「一年四季」;皇城以南,南北九坊,象徵著《周禮》一書中所記載的所謂「王城九逵」。
早上6點:買塊芝麻胡餅墊墊肚子
起床洗漱後,你該出門了。在唐朝,所謂的「床」,不僅僅是指臥具,也指坐具。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專家、全國著名壁畫修復師楊文宗告訴記者,考古人員曾在唐韋氏墓墓壁上的「仕女圖」中,看到過一種可以垂足而坐的小板凳,唐人稱它為「胡坐」。遊牧民族還為長安帶來了另一種坐具「胡床」,實際上就是北方人說的「馬扎」。
出門前,你可以用一塊雕刻精美的銅鏡,整理一下妝容,還可以隨身攜帶幾顆香囊。
早餐吃什麼?你可以從胡人師傅那裡,買一塊芝麻胡餅來墊墊肚子。「胡餅」是個舶來詞,大抵指的是波斯人和粟特人帶到長安城的食物,金黃酥亮、又香又脆,有點類似現在的饢。
上午11點:西市、東市開始營業
上午11點,西市、東市這兩個「商圈」開始營業,你可以來這裡逛逛,淘淘寶貝。
《長安十二時辰》第一集,描寫的就是胡人商隊抵達西市的場景,商賈雲集、商鋪林立,「點數貨箱,呼喚同伴,異國口音的叫嚷聲此起彼伏。」
和各個裡坊一樣,西市、東市都有圍牆,並有專人守衛。楊宏毅告訴記者,東市位於如今的陝西日報社、西安鐵路局、樂居場一帶,賣的大都是本國物品。西市就在現在的大唐西市一帶,是一個大型的國際商品交易市場,有許多外來貨。外國商人來到長安,都會到西市交易,因而這裡也被稱為「絲路起點」。西安博物院收藏的許多唐三彩駱駝俑,背負著重重的包袱,有時甚至還馱著猴子和兔子。
商人們來自各個國家,最多的,當然是粟特人,「四方珍奇,皆所積集。」
逛街的同時,你也可以看看雜技,聽段相聲。西安博物院裡有幾件館藏的戴竿雜技俑和參軍戲俑。參軍戲是一種古代的戲曲形式,大致從南北朝開始流行,盛於唐,被稱為「相聲之祖」。
逛累了,該找個茶館歇歇腳。唐朝人喝茶,主要是煮茶。掰碎茶餅,放在容器裡烤,再把烤好的茶葉,倒進專用的茶碾裡,碾得越細越好。西安博物院有一件名為「寶相花銀唾盂」的展品,就是專門用來吐茶屑的器具。
楊宏毅講解以肥為美的由來 記者 李宗華 攝
既然與西域交往密切,那麼另一種營養健康的選擇就出現了,那就是乳製品——酸奶酪,它的味道可是一絕。
下午3點:看看雜技 聽段相聲
下午3點,一場盛大的歌舞表演,正在曲江池畔進行,人們精細裝扮著、享受著、吟誦著。曲江池,興於秦漢,盛於隋唐,歷時千年,是中國古代風景園林之經典。
長安城既是唐王朝政治經濟的中心,也是唐代人豪邁自信、積極樂觀情懷的寄託和具體體現。你眼中的場景是,幾位胡人男樂手和幾位漢族女樂手分列左右,他們手中持有的樂器,也是東西混合:有箏、琵琶、排簫、尺八等等。
《長安十二時辰》中,舞者許鶴子的出場造型,就真實還原了唐代的「彩繪雙環望仙髻女舞俑」,這個女舞俑是陝西歷史博物館藏品之一。
楊宏毅告訴記者,唐朝人愛跳舞,逢宴必舞。唐代仕女俑大多都面龐圓潤、體態豐腴,這是盛唐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力強大的背景下,出現的一種以健康、豐滿、開放為美的新風尚,這就是所謂的「以胖為美」。
下午5點:喝葡萄酒 吃生魚片
在曲江池畔,你可以喝一杯產自歐亞的葡萄酒。唐朝時,酒精度數最高的酒,也不會超過20度,味道偏甜,並不辣。喝葡萄酒的酒具,多是玻璃、水晶製成,詩人們常用「夜光杯」來比喻,最著名的是王翰《涼州詞》中所寫的「葡萄美酒夜光杯」。
你也可以吃一種名為「酥山」的食物,這種食物,類似於現在的冰淇淋,「酥」是一種乳製品,加熱融化後,在冰窖冷藏,呈山石狀,即為「酥山」。
你還可以吃魚鱠,也就是生魚片,史書裡有大量神乎其技的切鱠高手的記載,市面上還有《砍鱠書》這類手冊,介紹「小晃白」「大晃白」「舞梨花」等刀法。
楊文宗告訴記者,當時的長安城,最風靡的舞蹈是「胡姬舞」「胡旋舞」和「柘枝舞」,也有西域馴獸師表演的絕活,「沿長安城東邊正中的『春明門』往南,就是胡家酒肆聚集的道政坊,李白詩中『笑入胡姬酒肆中』描寫的胡姬,就會表演正宗的胡旋舞。」
唐朝自開國皇帝提倡馬球運動後,300年間馬球運動久盛不衰。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
唐玄宗愛馬球,軍隊裡盛行以馬球練兵,長安城內也遍布球場:大明宮、宮城、十六王宅、坊間大戶都有。
被稱為西安博物院鎮館之寶的是一座唐三彩騰空馬,展示的就是一匹四蹄張開的駿馬造型,這匹馬臀部肌肉發達,脖頸寬厚,強壯有力,不同於漢唐之前藝術品中馬的形象。
晚上7點:長安城進入宵禁時間
打馬球,是唐朝上層人士最喜歡的娛樂活動之一,此外,他們還可以時不時地去野外狩獵。陝西歷史博物館章懷太子墓壁畫《狩獵圖》中,騎手們鋪天蓋地帶著豹和鷹奔馳在前方衝鋒,儀仗人員手舉旌旗,兩峰輜重駱駝奮力在後。狩獵,顯然是件比打球更複雜和隆重的事。
晚上7點,皇城內敲響了日暮鼓,街鼓緊隨其動,擂鼓800聲,城中坊門漸次關閉,行人禁行,長安城進入宵禁時間。此時,你該回家了。
長安城實行嚴格的宵禁制度,所謂「六街鼓歇行人絕,九衢茫茫空有月」。宵禁之後,有騎卒巡街,各個裡坊,只會留下幾個人值班。如有公事或者緊急的事,必須持府縣或者本坊的「文牒」才能出行。
一年之中,只有在上元節燈會時,才會臨時解禁3天,宮城、皇城各門,郭城門以及裡坊門大開,允許市民百姓出門觀燈,所謂「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400年來,歷史車輪激起的滾滾煙塵在唐長安城飛揚、落下和沉積。如今,行走在這座古城,無論是燈柱上印刻的唐詩、步行街邊唐朝侍女的雕塑,還是街道上熙熙攘攘的國內外遊客,都會讓人感覺穿越回了大唐。
歷史和現實早已在這座古城融為一體。
唐長安城1400年,變了的是時代,不變的是繁華、包容與開放。
三秦都市報記者 宋雨 實習生 王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