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屬印度是英國人於1858年至1947年間在印度次大陸建立的龐大殖民區域。從地圖上看,近乎獨霸次大陸的印度坐擁著298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但這與鼎盛時期的英屬印度相比仍舊小得多。英屬印度囊括了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等地,如果算上1839年和1886年併入的亞丁和緬甸,英屬印度的版圖規模更加驚人。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英國統治的大部分時間裡,英屬印度的首都竟是位於東北邊陲的加爾各答。而且更加令人疑惑的是在加爾各答已經作為首都使用一百多年後,英國人忽然將都城遷至德裡,緊接著又新建新德裡,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以東印度公司為媒介,英國王室同印度並無直接關係;後一個階段則因為印度風起雲湧的起義活動而導致東印度公司將管轄權轉交給英國王室。上述前後兩個階段以1858年為界,而「英屬印度」這一稱謂正是特指後一階段。顯而易見,英國人對印度的統治絕對早於1858年,而在此之前其行政中心同樣位於加爾各答。也就是說早在「英屬印度」成立之前,加爾各答就已經發揮著首都的作用,那麼英國人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邊界城市作為統治中心呢?
早在1600年,英國國王就已經批准了東印度公司對東方的貿易活動,而這正是印度淪陷的開始。公元1608年,首批東印度公司的商船抵達印度海岸,受巨額利潤的刺激,此後源源不斷的英國商人湧向東方。為了擴大貿易規模,英國人開始在次大陸沿海地區建立據點,而加爾各答正是其中一個。公元1670年,東印度公司獲準建立軍隊、奪取領土和鑄造貨幣,這基本上標誌著該組織已經具備準國家的性質。之後東印度公司一方面致力於趕走來自歐洲的競爭對手,另一方面則全力瓦解莫臥兒帝國對印度的統治。
公元1757年,著名的普拉西戰役爆發,東印度公司取得勝利並奪取孟加拉地區,於是英國人獲得了吞併印度的理想立足點和前哨基地。在東印度公司苦心經營孟加拉的同時,該地區的中心城市加爾各答被確立為臨時首都,此後更是逐漸發展為全印度的商業中心。從地緣位置上看,加爾各答顯然不如德裡等城市更加靠近印度的地理中心,但不可否認歷史是具有慣性的,尤其當一代代英國人對加爾各答改造之後,印度境內更沒有哪座城市能夠與之媲美。如此一來,加爾各答便被確立為英屬印度的首都,而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11年。
在定都加爾各答期間,英國人將整個城市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英國區,一部分為印度區。在英國區裡,殖民者以歐式標準建造大樓和別墅,同時加高地面並輔以先進的排水系統;反觀印度區則因為缺乏規劃,地面低洼而四處遍布貧民窟和棚戶區。
儘管外來者和本地人的待遇如天壤之別,但在1911年之前局勢還算平穩,最終令英國人下定決心遷都的正是孟加拉地區的民族獨立運動。1911年前後,英國商品遭到大規模抵制,英國人愈加覺得當地不夠安全,於是返回莫臥兒王朝時期的首都德裡成為多數英國人的首選。
從地圖上看,德裡顯然更加靠近中心位置,但封建王朝舊都的城市水平卻難入英國人的法眼,於是他們決定在德裡附近再建一座新都,這便是新德裡的由來。從1911年到1931年,新德裡的建設用時達到20年,從規劃到建造一律採用西方近代工藝,這也使得新德裡成為融合歐式現代與印度傳統的典範之作。
不過很可惜,第二次世界大戰打爛了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印度於1947年獨立,而新德裡在充當英屬印度的首都16年後成為印度共和國的都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