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的時候,西北太平洋地區在3月之前,總計形成了2個颱風,分別為颱風「帕布」和「蝴蝶」,而這兩個颱風之中最強的就是1902號颱風蝴蝶,達到了超強颱風級別,很幸運的是這個颱風也沒有什麼影響。而在2020年以來,西北太平洋雖然有幾個颱風胚胎形成,但是最終都沒有形成真正的颱風。根據歐美氣象數據顯示,西北太平洋地區再次迎來了新颱風胚胎,那就是93W。這可能是2020年以來的第1個颱風嗎?那我們接下來就看看,如果形成了的話,這將可能是2001號颱風黃蜂(颱風順序表數據)。
按照歐美氣象數據顯示,93W颱風胚胎位於2.5°N 152.8°E ,最大風速為10 kt,最小中心壓力為1008hpa。所以按照暫時的情況來說,數據還是較差。從衛星雲圖來看,這個處於低緯度的93W的雲團也稍微比較散亂,但是我們可以明顯的從衛星雲圖看到,這一大片地區都是有不少的熱帶擾動,所以還是需要觀察。
按照歐洲數值中心(EC)的模擬情況來看,這個颱風胚胎形成颱風的可能性不大,而GFS的超級計算機模擬反而比較看好這個颱風胚胎,也就是說大概率會形成今年的1號颱風,但是強度也不會太大。
從海洋溫度數據顯示,確實該颱風胚胎具有一定的潛力,處於的海溫都是在30度左右的空間,所以這是一個基本的條件。同時GFS超級計算機模擬還是在偏西運動,海溫和方向都比較滿足發展的條件。
按照GFS的模擬數據顯示,初步預估在3月30日的時候,該颱風胚胎可能增強出995hpa氣壓值,依照氣壓值來說,這確實可能是一個颱風,但是我們需要注意,並不是氣壓值達到了就會是颱風了,這個時候還要看風速的一個情況,所以暫時參考,一般風速達到了18m/s左右就有概率給予命名。
根據模擬情況來看,在達到了995hpa氣壓值之後,該颱風胚胎也將繼續保持1000hpa左右進行徘徊,所以這更加的穩定了93W颱風胚胎增強為颱風的概率。偏西行走,要走到什麼地方?
按照GFS的模擬來看,該颱風胚胎可能還未到菲律賓沿海就要消失,所以說這個颱風胚胎是否形成或者命名為今年的1號颱風還得觀察,並且西北太平洋地區最終給予「落名」,還得看日本氣象廳的情況,這就是整體上的一個93W情況,很明顯起來的可能性還是有,但是概率相對也不高,只是GFS的模擬顯示概率高點。
同時,這個颱風胚胎雖然在偏西行走,但是也不會影響我國,我們只要繼續觀察即可。最後來看看我國陸地區域的情況,如今南北的雨雪天氣還在發展,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數據顯示,大風降溫天氣也已經到我國華南地區了,其中廣東,廣西都在覆蓋範圍內,但是沿海地帶緩解的情況還不明顯。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3月下旬南方的第2波降雨還要到27日才會結束,所以在26日至27日,江南、華南大部等地的部分地區局地還有暴雨或大暴雨,並伴有雷暴大風或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此外,東北地區大部、華北東部和南部等地有小雨(雪)天氣。
從中央氣象臺在3月26日14時至27日14時的降雨預報來看,暴雨點真的是太多了,總計出現了14個暴雨點,都是60毫米,70毫米的中心區域,大家可以觀察看,非常的清晰。所以預報到的區域朋友一定要注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