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之路
巨人之路是一條大約5公裡長的沿海石路,在1986年被評為世界遺產。巨人之路由40000多根高矮不均的玄武巖柱鋪就而成,在北愛爾蘭的傳說中被認為是「巨人」所造,所以也有了這個名字。其實是因為遠古時期的一次火山爆發而形成,後又經千萬年海水的侵蝕雕琢形成了如今的樣子。
在英國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海岸,有一條通向大海的「天然階梯」,它不僅是《權力的遊戲》的取景地,更是北愛爾蘭唯一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的景點。
不過,這條海岸旁的「天然階梯」既沒有細膩的沙灘,也沒有偉岸的高崖,而是由4萬多根六邊形或多邊形的玄武巖石柱鋪就而成,綿延幾公裡。
巨人之路的起源
千百年來,誕生了許許多多關於這條路的傳說,其中有一則便是這樣流傳的:
愛爾蘭巨人芬·麥可與蘇格蘭的巨人芬·蓋爾在愛爾蘭北部海岸搏鬥時,因蓋爾不敵麥可,只好轉身逃往蘇格蘭,麥可便抓起一把石頭砸向蓋爾,亂石紛紛落下,便成為了如今的 「巨人之路」。
這條石路在1693年被發現並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因為石柱形狀大致很規整,所以關於巨人之路是否是自然形成的也成為人們一直探討的話題之一。直到1986年,這個跨越百年的爭議終於有了結果。
經過地質學家長久的研究後得出結論,巨人之路多邊形石柱形成原因是——5000萬年前的蘇格蘭西部至北愛爾蘭東部火山噴發出的玄武巖,像河流一樣流向大海,遇到海水迅速冷卻後變成固態的玄武巖並收縮結晶,最終緩慢收縮裂開而形成柱體。
而且由於凝固過程中收縮力度非常平均,所以形成了規則的柱狀體,且通常為六邊形,因此巨人之路也被稱為自然界的冰與火之歌。
後來,這條石柱道路又經過了千萬年的地質運動,鬼使神差地移動到了海邊,並成為北愛爾蘭的世界自然遺產。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巨人之路由若干段小分支和一段主幹石路組成,如果想走到六邊形石柱鋪就的主幹路,還需要經過數段小分支路,這一路遠遠望去,滿眼儘是碧藍的海水,以及未完全成型的玄武巖石柱碎石所構成的海灘,雖然荒涼卻又給人帶來一種粗獷的自然美。
隨著腳下的石柱逐漸變得整齊有序起來,這也代表著已經來到了主幹路。主幹路也是最能清楚觀察石柱的地點。
這些六邊形或多邊形石柱本應是近乎黑色的玄武巖,卻因為千百年海水的侵蝕、藻類滋生、空氣氧化等原因變成了褐色、綠色以及金黃色。
除了顏色上的變化,石柱的體積也各不相同。大部分的橫截面的寬度大約在0.37到0.51米之間,平均寬度約0.45米,而在安特裡姆郡海岸岬角處,最寬的可達12米,最短也有3米。
站在主幹路回首便可將綿延數公裡的巨人之路海岸盡收眼中。遠處海岸邊崎嶇的山崖也均由柱狀結構構成,幾根獨立出來的石柱傳說是巨人芬恩的家,如果看見那裡冒煙,就說明巨人回家了。而腳下的一根根石柱,此起彼伏,如同巨人的腳印,形成一種無言的偉大力量。
其實與巨人之路類似的柱狀玄武巖石地貌景觀,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有分布,如中國江蘇六合縣的柱子山、中國福建漳州的牛頭山、韓國濟州島等,不過都不如巨人之路那麼完整和壯觀。
巨人之路衍生而來的遊客中心
除了自然地質原因形成的巨人之路,在不遠處的安特裡姆北部海岸旁,還有一座特別的遊客中心。遊客中心由都柏林的Heneghan Peng事務所設計,並使用了約186根當地石材作為梁柱將建築撐起,遠遠看去,好像又一條巨人之路。
遊客中心位於安特裡姆北部海岸旁的山脊處,四周視野開闊,還有大片的綠地環繞。建築佔地1800平方米,共用了兩年時間建成。
建成後包括信息展覽和教學設施以及餐廳、紀念品商店,另外還設有室內室外的休憩區,可為徒步或駕車的遊客提供服務。遊客可以在此租借中文語音導覽器和地圖,遊客中心內也有詳細的多媒體介紹區。
穿梭於建築內部的梁柱之間,便可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這座遊客中心奇妙的設計,同時設計師還將感性的元素植入這座建築中,遊客中心的屋頂上種植了大面積當地的花草,讓遊客中心融入到自然景觀當中。
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巨大威脅
這個保存了千萬年的景觀,如今因為溫室效應而導致的海平面上升,海浪和風暴的侵蝕會逐漸加劇,巨人之路正在面臨消失的威脅。
據研究顯示,預測在2050年到2080年的時候,巨人石道上的石塊將變得更加陡峭。到22世紀初的時候,人們或許難以見到部分巨人石道上的獨特景觀。
數千萬年前,北愛爾蘭冰冷的海水與地心深處的熔巖相遇,在冰與火的瞬間鑄就了這條偉大的天路。即是熄滅也是新生,即是瞬間也成為了永恆。
那麼,若干年後,巨人之路又會迎來怎樣的命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