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CdTe多晶薄膜電池取得新進展 轉化效率達14.4%

2020-11-27 OFweek維科網

  日前,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化合物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組在CdTe多晶薄膜電池上取得新進展,該團隊在普通廉價玻璃上製備出了厚度僅為2 μm的CdTe多晶薄膜,經中國科學院太陽光伏發電系統和風力發電系統質量檢測中心認證,其轉化效率達到14.4%,距2012年報導的12.78%轉化效率又上了一個臺階,這標誌著電工所在CdTe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CdTe為直接帶隙半導體,室溫帶隙寬度為1.45 eV,帶隙值與太陽光譜非常匹配。CdTe吸收係數大於104/cm,只需要1 μm就可以吸收99 %以上、波長小於826 nm的可見光。厚度僅為矽太陽能電池厚度的1/100,製作周期短、成本低、適合於大規模生產。因此,以CdTe薄膜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薄膜太陽電池因其高轉換效率、低成本和高穩定性倍受科研和產業關注。

  今年2月,美國First Solar公司通過氣相輸運方法這種高溫製備方法,製備的小面積CdTe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達到了20.4%,與多晶矽電池相同。3月,組件的全面積效率達到了17.0%,這種技術的生產成本也率先降低到了$0.55/Wp,是生產成本最低的太陽能電池技術,但其規模生產工藝技術一直為美國少數企業所壟斷。此外,使用低溫製備方法磁控濺射技術製備的CdTe多晶薄膜電池最高效率由美國Toledo大學保持,轉化效率為14.5%。

  此次,電工所在沒有使用高阻層的情況下,採用全國產化設備和原料,製備出轉化效率達到14.4%的CdTe電池,充分證明了只要研究好器件製備的工藝技術,就能做到國外相同的水平。這一研究成果為我國CdTe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和產業化奠定了基礎,將使我國在CdTe電池產業化得到長足發展。

  以上工作得到了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擇優支持、電工所所科研基金的大力支持。

相關焦點

  • 電工所在碲化鎘CdTe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太陽能電池技術實驗室利用磁控濺射的方法,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在商業化節能玻璃上製備出了厚度僅為2 μm厚的CdTe(碲化鎘)多晶薄膜。經中科院太陽光伏發電系統和風力發電系統質量檢測中心認證,其轉化效率達到12.78%,這標誌著電工所在CdTe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很大進展。
  • 矽基薄膜電池產量逐年下降,CdTe薄膜太陽電池產量大幅增長
    根據NREL的最新統計,上述幾種電池的實驗室最高轉換效率已分別達到22.1%、23.4%、12.3%和14.0%。作為對比,晶矽電池的實驗室最高轉換效率為47.1%。目前CdTe、CIGS和非晶矽電池均已實現產業化,染料敏化電池的進程相對落後。
  • 我國薄膜太陽能電池亟待產業化
    發表於:2017-08-14 09:35:10     作者:於瑤 許晉豫來源:經濟參考報在日前於寧夏銀川召開的中國材料大會上,與會專家認為,鈣鈦礦、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不斷提升,具有製備成本低、輕薄等優勢,發展前景廣闊。但穩定性差、大面積製備難等瓶頸阻礙了其大規模產業化。
  • 納米薄膜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達8.1%
    據美國報導,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和中國尚德電力控股公司的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已經研製出最高效的寬波段納米等離子薄膜太陽能電池,其光電轉化效率為8.1%,研究發表在雜誌上。該研究的領導者、斯威本科技大學的顧敏(音譯)教授表示,作為大塊晶矽太陽能電池的便宜「替身」,薄膜太陽能電池引起了廣泛關注,然而其矽層的厚度太薄增大了吸收太陽光的難度。要想增加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性能並使它們與矽太陽能電池相比更具競爭優勢,優良而先進的光捕獲技術必不可缺。
  • 大連化物所等製備出光電轉化效率達27%的鈣鈦礦-矽疊層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矽太陽電池研究組(DNL1606)研究員劉生忠團隊聯合陝西師範大學研究員楊棟,通過將半透明鈣鈦礦電池與高效矽異質結薄膜電池結合,組成光電轉化效率達到27.0%的四端鈣鈦礦-矽疊層太陽能電池。  晶矽太陽能電池是第一代太陽能電池,經過數十年發展,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 金剛線切割+黑矽+PERC,高效多晶電池效率提升繞不過的三道坎兒!
    摘要:以金剛線切割的多晶矽片為基礎,正面是低反射率的亞微米級絨面,結合SiOx/SiNx薄膜保證正面的鈍化效果。背面採用AlOx/SiNx疊層鈍化,形成PERC電池結構,大大改善背表面的鈍化效果。低反射率的亞微米級絨面使得高效多晶電池具有明顯的短路電流增益。SiOx/SiNx薄膜又能夠使得正面的表面積增加的情況下,鈍化效果不降低。
  • 太陽能電池板:多晶矽、單晶矽和薄膜光伏
    從工業化發展來看,重心由單晶向多晶矽和薄膜方向發展,主要原因為;   [1]可供應太陽電池的頭尾料愈來愈少;   [2] 對太陽電池來講,方形基片更合算,通過澆鑄法和直接凝固法所獲得的多晶矽可直接獲得方形材料;   [3]多晶矽的生產工藝不斷取得進展,全自動澆鑄爐每生產周期(50小時)可生產200公斤以上的矽錠
  • 福建物構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展迅速,其光電轉化效率從3.8%發展到目前25.5%的認證效率,被視為最具有應用潛力的新型高效率太陽能電池之一。雖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較高光電轉換效率,可與多晶矽薄膜電池媲美,但電池的長期穩定性未達到商業化要求。
  • 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進展和展望
    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Hitoshi等報導[1], 矽基太陽能電池在實驗室光衰減後最高效率達到14.04%;TEL Solar公司報導, 矽基太陽能電池的大規模組件轉化效率最高達到12.24% (表1) 。矽基薄膜太陽能電池最初的商業化產品是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
  • 無機鈣鈦礦電池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矽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團隊在無機鈣鈦礦電池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和Nano Energy上發表。
  • PECVD:晶矽太陽能電池效率提升技術
    根據備案,晶科能源擬出資22127萬美元,通過其境外全資子公司晶科能源(馬來西亞)有限公司在馬來西亞檳城建設年產1.8GW光伏組件...上饒市發展改革委:報來《關於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在馬來西亞投資建設年產1.8吉瓦太陽能組件及1.8吉瓦太陽能電池生產線項目申請備案的請示》(饒發改財外字...
  • 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分類與發展歷史
    砷化鎵生產方式和傳統的矽晶圓生產方式大不相同,砷化鎵需要採用磊晶技術製造,這種磊晶圓的直徑通常為4—6英寸,比矽晶圓的12英寸要小得多。磊晶圓需要特殊的機臺,同時砷化鎵原材料成本高出矽很多,最終導致砷化鎵成品IC成本比較高。磊晶目前有兩種,一種是化學的MOCVD,一種是物理的MBE。
  • 新進展!薄膜太陽能電池效率提高至25%
    新進展!薄膜太陽能電池效率提高至25%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根據周三發布的一份聲明,比利時納米技術研究小組Imec和PERCISTAND聯盟的合作夥伴首次使用薄膜太陽能電池實現了25%的能效,與傳統矽太陽能電池的能效相當。
  • 2020中國最高太陽電池轉換效率發布
    此次共發布了晶體矽電池、銅鋅錫硫薄膜電池(CZTSSe)、鈣鈦礦(Perovskite)電池等3大類,包括5種不同結構太陽電池的中國最高效率。2020年我國單晶矽太陽電池最高效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漢能薄膜創造了HJT電池25.1%的中國最高效率,也是6英寸大面積的HJT太陽電池的世界最高效率,刷新了此前由其自身保持的24.85%的世界效率紀錄,是迄今為止經國際第三方權威認證中國實驗室電池效率最高的單結單晶矽太陽電池。
  • 薄膜太陽能電池有哪些
    薄膜太陽能電池是緩解能源危機的新型光伏器件。薄膜太陽能電池可以使用在價格低廉的陶瓷、石墨、金屬片等不同材料當基板來製造,形成可產生電壓的薄膜厚度僅需數μm,目前轉換效率最高可以達13%。薄膜電池太陽電池除了平面之外,也因為具有可撓性可以製作成非平面構造其應用範圍大,可與建築物結合或是變成建築體的一部份,應用非常廣泛。
  • 柔性碲化鎘(CdTe)薄膜太陽能光伏電池模塊的光電轉換效率創世界記錄
    柔性碲化鎘(CdTe)薄膜太陽能光伏電池模塊的光電轉換效率創世界記錄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  聚醯亞胺薄膜比光伏玻璃薄100倍,輕200倍,有一種先天的優勢,可以過渡到柔性薄膜碲化鎘系統,碲化鎘太陽能電池組件。
  • 協鑫集成多晶PERC電池量產效率持續突破 達20.8%
    近日,協鑫集成發布消息稱,其高效多晶黑矽PERC電池量產平均轉換效率持續突破,已達20.8%,最高效率達到21.3%,多晶60版型組件功率突破300W。據此,協鑫集成再一次刷新了多晶PERC電池量產效率,鞏固了協鑫集成在多晶電池及組件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
  • 柔性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
    單結結構因其穩定性差、效率低已較少採用,而穩定性好、效率高的多結、疊層太陽電池是柔性襯底太陽電池的發展方向,目前多採用三結太陽電池結構。三結太陽電池中,每一個電池都是由三個半導體結相互疊加而成:底電池吸收紅光;中間電池吸收綠光;頂電池吸收藍光;對陽光光譜的寬範圍響應是提高電池效率的關鍵。美國Uni-Solar公司的不鏽鋼襯底、三結非晶矽鍺太陽電池結構如圖3所示,其小面積電池效率目前達到14.6%。
  • 單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已達21.9%
    在各界研究團隊的努力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已經超越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太陽能電池,但它們仍有不耐水汽、高溫與紫外光等難題,離大規模商業化還有一段距離,最近沙烏地阿拉伯科學家或許已找出解決辦法,他們研發出耐用、且轉換效率達21.9%的單晶鈣鈦礦電池。
  • 薄膜太陽能也出現串疊型設計,理論效率達34.45%
    ,具備輕薄優勢、轉換效率也高,照理來說應該可以在全球普遍應用,然而它成本高、較便宜的配比效率低,已成為薄膜太陽能的困境,對此,美國科學家研發出成本可以接受、效率又達 34.45% 的「雙層」薄膜太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