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2月29日,也就是二月份的最後一天,如果按照地理上我國季節的劃分,一般來說一年中的12月、1月和2月劃分為冬季,3月、4月和5月劃分為春季,6月、7月和8月劃分為夏季,9月、10月和11月劃分為秋季。所以,從明天開始我們就進入到了「陽春三月」了。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月份大小的事情,我們知道一年中的月份可以分為「大小」月份,其中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和12月這7個月份為大月,每個月份有31天。
關於曆法中的閏年和平年
除此之外,一年中的2月、4月、6月、9月和10月這5個月份為小月,一般來說小月月份的天數為30天,但是2月份十分特殊,一般二月份的天數為28天,這種年份我們稱為「平年」,有的時候2月份的天數為29天,這種年份我們稱為「閏年」,比如說今年2020年就是一個閏年,所以今年2月份有29天。為什麼2月份的天數會有這樣的變化呢?有時28天,有時29天,為什麼不是和其他小月月份一樣是30天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從我們現在主要利用的公曆曆法來說起。
2020年2月29日
目前,全世界普遍採用的曆法叫「公曆紀年法」,也叫「格里高利曆」,是從羅馬「儒略曆」演變而來的,在公元前46年的古羅馬時代,當時的曆法十分混亂,於是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儒略·凱撒決定改革曆法。據說當時的曆法規定,每年12個月份中單月為大月,每月30天;雙月為小月,每月30天,這樣一年總共6個大月6個小月,一年共有366天,這樣多了一天,就把處決犯人的2月份視為不吉利的月份,減去一天,這樣一年就是365天。然後每隔三年安排一個閏年,也就是每四年有一個閏年,閏年為366天,這一天加在2月份。
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據傳說,後來羅馬帝國皇帝凱撒被人殺了,奧古斯做了皇帝,他發現凱撒出生的7月份總共有31天,而他奧古斯出生的8月份只有30天, 所以他又從2月份減去了一天,加到了8月份,這樣平年時2月份就只有28天了,而8月份就變成了了大月,一個月有31天。不管「儒略曆」是怎麼產生的,後來就一直流傳下來了,我們發現兩千多年前羅馬制定的曆法和地球公轉的周期是比較吻合的,我們知道地球公轉「回歸年」時間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按照「儒略曆」的推算,在較短的時間內兩者的差距是不明顯的,但是時間一長就產生了較大的誤差。
羅馬帝國極盛時期地圖
後來大約到了公元16世紀後期,在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位的時候,他發現,每四年閏一年的做法,其實比正常的「回歸年」周期略多了一些時間,時間久了就逐漸產生了明顯的偏差。所以他修正了閏年的方法,修正後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普通閏年」,計算方法為公曆4的倍數,但是不是100的倍數,比如今年2020年就是4的倍數就是閏年。第二類是「世紀閏年」,公曆年份是整百的年份,必須是400的整數才是閏年,所以公元2000年和公元1600年都是世紀閏年,而公元1900年就不是閏年,而是平年。
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
通過這樣的設置,每400年中有97個閏年,那麼平均一年的時間為365.2425日,已經非常接近平均回歸年的365.242199日了,也就是差不多每3300年左右會出現1天的誤差。如果是以春分點作為回歸年的計算參照,那麼差不多每8000年才會誤差一年,而「格里高利曆」的施行是開始於公元1582年,到現在也才幾百年的時間。那麼,對於我們普通民眾來說,2月份多一天還是少一天是沒有多大的關係的,不過對於一類人就有很大的關係了,那就是生日在2月29日的人,今天過了公曆生日之後,就要等到2024年再過了。
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