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天,靈山島上的客船和漁家宴又忙碌起來了。隨著知名度的提高,靈山島逐漸成為市民、遊客觀光休閒的好去處,島上獨特的自然風景和淳樸的漁家風情也成為其招牌,但靈山島上藏有世界罕見的地質地貌構造奇觀卻一直鮮為人知。昨日上午,記者同中國石油大學地質學系教授呂洪波登島,探訪其在靈山島考察三年間搜集發現的重要獨特地質遺蹟。呂教授表示,靈山島完全可以建成省級乃至國家級的地質公園。
無意中發現「新大陸」
坐落在青島沿海西南一隅的靈山島面積7.66平方公裡,主峰海拔513.6米,是青島市最大的海島,也是北方第一高島。作為一座火山島,靈山島地質獨特。在白堊紀早期,受地殼動蕩、後期褶皺和斷裂影響,形成了一系列雄奇險峻的地質景觀。
剛剛到中國石油大學地質學系任教不久,呂洪波就有了帶學生上靈山島考察的初步想法,但是因為各種原因,一直到2010年,這一願望才得以實現。那年,呂洪波和外地來的一個學術考察團登上了靈山島,第一次近距離與這個海島接觸。上午考察結束後,趁著午休等船返程的工夫,呂洪波溜達著到了靈山島西側碼頭南部修船廠的一處斷崖,發現這裡的地質構造斷層非常獨特,展示出良好的海相滑塌沉積剖面,而且在海浪日復一日的衝刷中,剖面顯示得非常清晰。
3年研究定位「世界級」
這次意外的發現,讓呂洪波對靈山島產生了極大的探知欲。回到學校沒幾天,他就組織學生一起上島,在島山一連住了4天。經過進一步的考察,靈山島的獨特地貌給了呂洪波和他的學生們一個又一個驚喜。「環島海岸受到海洋侵蝕作用影響,海蝕崖發育明顯。在背來石、老虎嘴、洋礁石附近,峭壁林立,溝壑縱斷,懸崖斷岸,令人嘆為觀止。」從那以後,呂洪波隔三岔五就要上島,有時候是帶學生繼續考察,有時候帶學術界同行來參觀,粗略算來,3年的時間裡,他已經上島50多次了。
畢業於南京大學地質學院的呂洪波早先在南京搞地質研究和教學十多年,之後又輾轉到北美洲和非洲做地質考察多年,後作為外來引進人才到中國石油大學任教。 「搞了這麼多年地質,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靈山島這裡的地貌如此集中,如此明顯,在地質學上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範圍內都屬罕見。 」(記者 趙傑 王洪磊)
相關新聞
虎嘴來石千層巖自然奇觀很罕見
昨天上午風平浪靜,正是上島的好天氣,早上8時30分許,記者和呂洪波從積米崖碼頭乘船上島,之後對靈山島的老虎嘴、背來石、千層巖等獨特地貌進行了一一探訪。每個看似普通的景點背後,都有地質學上的重大意義。
老虎嘴:流紋巖「洩露」火山口方位
位於靈山島南端的老虎嘴景區,因為形似虎口而得名。「老虎嘴上方灰白色的巖石是流紋巖,其底部保留著當時火山噴發時熔巖流動的痕跡。當時形成這片巖石的火山口在島子的南邊方向。 」呂洪波介紹。來到靈山島最北端的背來石和千層巖景區,呂洪波說:「千層巖這個地方,是風化、海蝕和板塊構造、地殼運動多種作用的結果,最終形成了這樣的看起來比較扭曲的地貌。」
海蝕崖:世界罕見,只在這裡「露頭」
隨後又來到位於靈山島西側碼頭和南部修船廠之間的一處海蝕崖。在這處陡崖,記者看到在層層疊疊的巖壁底部布滿了硯臺一樣的黑色巖層,而巖壁上彎曲的巖層表現出當時巖漿衝擠的結果。
「靈山島這裡的海蝕崖(海相滑塌沉積)世界罕見,雖然其他地方也有,但露頭的只有靈山島的海蝕崖,它們是經過海浪與潮汐千百年以上長期侵蝕而揭露的海蝕崖,有著海拔、位置、時間等多重的巧合,地質景觀獨特而寶貴,一旦破壞就很難恢復,必須予以保護。」呂洪波教授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