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沙漠中的「沙漠魚」,沒敗給炎熱,卻輸在人類的破壞上

2020-11-25 騰訊網

很多人對於沙漠的認知就是一望無垠的荒漠,沒有人居住,這個地方似乎並不適合生存,特別是對於離不開水的魚來說。魚類主要靠鰓呼吸,沒有水就不行。不過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一些乾旱缺水沙漠中,竟然有一種魚能夠生存,那就是沙漠魚。哪怕水源那麼少,天氣乾旱炎熱,沙漠魚還是頑強的生存了下來。但這個生活在沙漠中的「沙漠魚」,沒敗給炎熱,卻輸在人類的破壞上。

這種沙漠魚主要生活在北美洲的沼澤地——「死亡谷」,聽著這個名字不難想像出其生存環境有多惡劣,人類沒辦法生存。自古以來適者生存,沙漠之魚為了生存,不得不改變外形。它的體型特別小,動作相當靈活,沙漠魚生活在死亡谷一個小水池當中。

經過科學家們多年對它的研究,基本上判斷沙漠魚早年並不是這個樣子。蜥蜴會隨著環境改變不斷變化顏色,沙漠魚同樣有這個「本領」,會根據環境變化而不斷改變自己外形特徵。為了適應沙漠中這種極端惡劣,沙漠魚慢慢進化成只有幾釐米的小魚。體積小能保持體內水分,還能夠減少消耗體內熱量。這些小魚生活的地方叫做魔鬼洞,按照常理來講,魔鬼的環境應該不可能有生物生存,若是普通魚類早就滅絕,不過這種魚卻刷新了大家的認知。

關於沙漠魚的來歷有很多種說法,有人推測因為地殼運動,或許幾萬年前該地為湖泊,經過地殼變動,大陸板塊變化形成沙漠,那個地方的小魚意外活下來。根據環境變化,不斷做出相關變異,才形成現在這個模樣。還有就是說在5萬年前,該地還發生過地震,魔鬼洞的頂部塌陷,所有一切就暴露在沙漠當中,形成了現在的沙漠。

最後一種說法,認為沙漠魚不是該地「土生土長」的。有些鳥叼著沙漠魚祖先,經過該地時不小心掉落,或者魚卵通過某種方式帶到這個洞穴中,為生存下去,沙漠魚只好不斷適應環境,憑藉著驚人的毅力在這個地方繁衍生息。生活在沙漠中的「沙漠魚」,沒敗給炎熱,卻輸在人類的破壞上

沙漠魚作為地球上生命力最頑強生物之一,在惡劣環境下生活這麼多年,具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沙漠乾旱和炎熱沒有「擊敗」它,但現在卻遭遇危機,與人類活動有關。地球的上溫室效應十分厲害,隨著全球溫度的不斷上升,地下水持續減少。一旦魔鬼洞水源斷流,地下水不能及時補充,對於沙漠魚來講可以說是滅頂之災。

因為生態環境惡劣,地球上有些物種滅絕,嚴重打壓沙漠魚「生存空間」。特別是有些人隨意捕捉沙漠魚,原本沙漠魚有200多條,如今只有30多條。為解決這個問題,不讓沙漠魚滅絕,人類建立了三個模仿魔鬼洞的場所,但是根本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如果不想讓沙漠魚滅絕,還是需要注意好好保護,從根源上處理。

相關焦點

  • 生活在沙漠的"沙漠魚",躲過了高溫和炎熱,卻沒躲過人類破壞
    但是魚有水才能存活,水不僅是我們的生命之源,也是魚兒的生存空間。你們覺得沙漠中魚能存活嗎,沙漠那麼乾旱會有魚的存在嗎?其實還真有,這種魚叫做沙漠魚。,所以他為了適應在沙漠中的生存,就跟那些變色龍龍一樣,經過一系列的變異變形,它的形體十分的小,然後大腦行動啊什麼的都很靈活,而且它的個頭也比較小,他們生活環境也很集中,他們都生活在死亡谷的一個很小的水池裡。
  • 它們是沙漠中的魚,生活在沙漠五萬多年不被炎熱打敗,如今成這樣
    地球是在銀河系當中一個非常渺小的星球,但是在我們人類眼中地球大的無邊無際。我們是生活在地球中的一份子,在地球上除了人類這種生物以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和動物。他們和我們一起構成了地球上的生態系統。然而在人類成為地球上高等的生物之後,一些生物的生存環境就隨著人類的資源開發而遭到很大的破壞。也因此有很多動物或植物,它們的生存環境變得惡劣,導致他們無法正常生存。
  • 活在沙漠裡的沙漠魚,沒水也能夠頑強生存
    活在沙漠裡的沙漠魚,沒水也能夠頑強生存。我們想像中的沙漠是一片荒蕪的,除了一些能夠適應沙漠的生物之外,很少有生命能夠在這裡生存,更何況是離開水就會死的魚類呢!?但是在沙漠中真的生活著一種名為沙漠魚的魚類,據說這種魚能夠在極度缺水的環境下生存,當然不是說它們能生活在沙子裡面,沒了水照樣會死的。
  • 被迫活在沙漠裡的魚,為自救把體積縮小到2.5cm,因人類瀕臨滅絕
    在大家的印象中,是不是很難把魚跟沙漠聯想在一起呢?但是實際上,在美洲有這麼一種魚經常生活在環境惡劣的沙漠裡面,而這種魚就是傳說中的沙漠魚了。沙漠魚因為在沙漠中生存而得此名,但是由於人類的破壞,沙漠魚現在已經瀕臨滅絕。根據研究顯示,由於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沙漠魚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加惡劣,處境變得十分危險。
  • 它們是瀕危動物,生活在沙漠地區五萬年的「沙漠魚」,如今怎麼樣
    而是來說沙漠當中的一種魚,這種魚,它在沙漠當中生存了5萬年。它是靠著沙漠當中稀有的水資源來存活的。大家是不是對這種魚非常的感興趣,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今天我們來講述的這種魚,它的名字叫做魔鱂。它們生活在沙漠當中,它們憑藉著自己頑強的生命力在乾枯和毒烈太陽的沙漠當中,依靠就沙漠當中的非常非常稀少的水資源來生存。
  • 這種魚生活在沙漠中,至今已有5萬年,依靠基因改變生命力頑強
    我們都知道,沙漠是這個世界上是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場所之一,幾乎大多數生物在沙漠中都是沒辦法長期生存的,也正因為如此,沙漠才被我們人類稱之為「生命禁區」。不過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生命的力量即使是生存在這個星球上食物鏈頂端的我們,也沒辦法完全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 世界上第二大沙漠,世界上最炎熱沙漠,非洲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阿爾及利亞說到沙漠,我們往往會聯想到烈日下那一望無際的沙漠。這並不完全正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一個被雪覆蓋的非常寒冷的地方。我們說的是覆蓋1400萬平方公裡的南極沙漠。世界上第二大沙漠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它是世界上最炎熱的沙漠。它佔地900萬平方公裡,佔非洲領土總面積的30%,被許多國家瓜分。這是一種驚人的美:這個地區乍一看似乎單調乏味,但實際上風景如畫,一點也不沉悶。
  • 地球上最珍貴的一大生物,在沙漠中生存,可惜只剩38條!
    地球上最珍貴的一大生物,在沙漠中生存,可惜只剩38條!地球在宇宙中有了46億年的歷史,孕育無數的生命。很多生命一直延續至今,也有些生命由於種種原因沒能繁衍下來,任何一種生物都有其本身的價值。如果沒有這些生物,生態平衡早就破壞了。
  • 地球上最難死的魚,42℃沙漠下沒水也能活4年,只有這一種天敵
    地球上最難死的魚,42℃沙漠下沒水也能活4年,只有這一種天敵在河流當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魚,不同的魚有著不一樣的特點,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世界上最難死的魚,42攝氏度沙漠下沒水也能活4年,只有這一種天敵,下面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吧。這種魚的名字叫做非洲肺魚。
  • 與世隔絕6萬年,僅剩38條的沙漠魚,為什麼沒有轉移至別處?
    魔鬼洞中的小水池,常年水溫在33.3℃~33.9℃之間,而且小水池因為有2個月無法獲取足夠的陽光,水池中的藻類光合作用降低,水中含氧量極低,並且隨著水分的蒸騰,鹽分沉積在小水池中,所以水池中的鹽度,是海水的4倍……如此苛刻的生存條件,或許只有沙漠魚能夠生存在這裡,但事實上,沙漠魚的祖先,可以追溯到6萬多年前。
  • 最頑強的魚被困洞穴五萬年,能在沙漠中活蹦亂跳,如今瀕臨滅絕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們經常在身邊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和事,現在隨著生活的壓力,很多人會選擇出門旅行來放鬆心情,釋放壓力,那在旅途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世界上存在的一些非常奇特的現象和事物,我們從沒有涉及到的,所以說旅遊不僅能開拓我們的眼界,還能增長知識,希望大家能夠走出家門,多多了解外面的世界。
  • 這是世界上最頑強的魚,在沙漠魔鬼洞中生活了上萬年
    因此,江河湖泊中一直擁有許多 的微生物,而戈壁沙漠中,卻非常少有性命的存有,即便有,也是一些蛇蠍心腸毒蟲這類的恐怖微生物。可是你清楚嗎?在美國的一處沙漠中,卻擁有一種看上去十分嬌小玲瓏、敏感的淡水魚,能夠 稱之為是世界最堅強不屈的淡水魚了。
  • 沙漠裡的不死傳說,沙漠魚真正的魚堅強!
    沙漠魚,顧名思義就是生活在沙漠中的魚,就像蛀船蟲的名字一樣,蛀船的蟲子。沙漠魚很小很小,只有5釐米的樣子,簡直就是正常魚類的縮小版。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沙漠魚隨著沙漠環境的變化,縮小著沙漠魚的體型和生活習性,如今已經瀕臨滅絕。
  • 全球最奇怪的魚,生活在沙漠地帶長達4萬年,如今卻成為瀕危動物
    那麼要說今年地球給我們上的印象最深的一課就是要保護好自然環境,特別是對於一些瀕危滅絕的動物更不能掉以輕心。那麼中國這兩年來也是在加大環保力度,盡全力的保護好瀕危動物和生態環境。眾所周知,瀕危動物名單當中的絕大一部分動物都是非常罕見的,其中有一部分甚至很多人可能都沒聽過它們的名字。
  • 世界上最「頑強」的魚,在42℃的沙漠中,不吃不喝可以生存4年
    提起世界上最乾旱的地方,相信大多數人腦海當中首先出現的就是沙漠,沙漠的氣候炎熱乾燥,生存環境極其惡劣,不要說是動物了,就連很多植物也無法在這裡存活。眾所周知,魚是生活在水裡的動物,如果它們離開了水源的話,要不了多長時間,便會面臨死亡的危險。
  • 現在沙漠可以綠化了,若沙漠全部消失,是否會破壞自然生態系統?
    同時,撒哈拉沙漠沙塵也會漂洋過海,每年為亞馬遜流域輸送22000噸磷肥,可以說亞馬遜雨林植被的成長離不開撒哈拉沙塵的滋養。是不是很奇妙,「營養物質竟然從地球上最為貧瘠的地方之一輸送到了最為富饒的地方。」所以,如果徹底缺失沙漠這一環節,那麼將對自然界生態系統的平衡造成一定的破壞。相關生態鏈無法維持而斷裂,甚至引發一些物種的滅絕。
  • 沙漠地區的氣候是不是都是高溫炎熱的,沙漠地區的冬天寒冷嗎?
    荒漠自然帶包括巖漠、礫漠、沙漠和泥漠等類型,沙漠地表完全被沙子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的地表荒蕪地區。一想到沙漠,我們就會想到一首流行歌曲《熱情的沙漠》,在我們的印象中,沙漠代表的就是高溫和炎熱,那麼事實是不是就是這樣呢?
  • 最少的時候僅剩38條,比大熊貓稀少,沙漠魚到底有多強?
    地球是一顆生機勃勃遍布物種的星球,但同時因為地質構造以及接收太陽輻射能等等的不同,也讓地球上產生了不同的生存環境氣候,靠近赤道的地方炎熱、溼潤、多雨,物種非常豐富。而靠近兩個極地,就是冰天雪地的世界,但是也有一些物種生存。但是在沙漠中高溫少雨,如果說沙漠中存在魚那就非常的違和。
  •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不是撒哈拉,一起報復著人類
    ,它們是多種生物的棲息地,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和植物已經適應了那裡的生活。一些沙漠是地球上僅存的真正蠻荒之地,然而許多人以他為家:全球有超過十億人生活在沙漠地區。同時阿塔卡馬沙漠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沙漠,300多萬年來一直極度乾旱。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不是撒哈拉就面積而言,南極沙漠是地球上最大的沙漠,總面積為1380萬平方公裡。南極洲不僅是地球上最孤立的大陸,也是最冷的大陸。它被認為是沙漠,因為它的年平均降雨量不到51毫米。
  • 這種魚被稱為最耐旱的魚,生存在乾旱的沙漠中,科學家都很驚訝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生物,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絕大部分都是對環境有著很強的適應能力的,比如說人類,是地球上適應能力最強的動物,人類甚至可以在太空裡生活很久,可以面對巨大的自然災害而不滅絕,人類在未來甚至能在外星球生存,可以說是非常驚人,而其他動物也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比如說老鼠,麻雀等等。其實,這些強大的生存能力,都是來自於生物的生存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