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於沙漠的認知就是一望無垠的荒漠,沒有人居住,這個地方似乎並不適合生存,特別是對於離不開水的魚來說。魚類主要靠鰓呼吸,沒有水就不行。不過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一些乾旱缺水沙漠中,竟然有一種魚能夠生存,那就是沙漠魚。哪怕水源那麼少,天氣乾旱炎熱,沙漠魚還是頑強的生存了下來。但這個生活在沙漠中的「沙漠魚」,沒敗給炎熱,卻輸在人類的破壞上。
這種沙漠魚主要生活在北美洲的沼澤地——「死亡谷」,聽著這個名字不難想像出其生存環境有多惡劣,人類沒辦法生存。自古以來適者生存,沙漠之魚為了生存,不得不改變外形。它的體型特別小,動作相當靈活,沙漠魚生活在死亡谷一個小水池當中。
經過科學家們多年對它的研究,基本上判斷沙漠魚早年並不是這個樣子。蜥蜴會隨著環境改變不斷變化顏色,沙漠魚同樣有這個「本領」,會根據環境變化而不斷改變自己外形特徵。為了適應沙漠中這種極端惡劣,沙漠魚慢慢進化成只有幾釐米的小魚。體積小能保持體內水分,還能夠減少消耗體內熱量。這些小魚生活的地方叫做魔鬼洞,按照常理來講,魔鬼的環境應該不可能有生物生存,若是普通魚類早就滅絕,不過這種魚卻刷新了大家的認知。
關於沙漠魚的來歷有很多種說法,有人推測因為地殼運動,或許幾萬年前該地為湖泊,經過地殼變動,大陸板塊變化形成沙漠,那個地方的小魚意外活下來。根據環境變化,不斷做出相關變異,才形成現在這個模樣。還有就是說在5萬年前,該地還發生過地震,魔鬼洞的頂部塌陷,所有一切就暴露在沙漠當中,形成了現在的沙漠。
最後一種說法,認為沙漠魚不是該地「土生土長」的。有些鳥叼著沙漠魚祖先,經過該地時不小心掉落,或者魚卵通過某種方式帶到這個洞穴中,為生存下去,沙漠魚只好不斷適應環境,憑藉著驚人的毅力在這個地方繁衍生息。生活在沙漠中的「沙漠魚」,沒敗給炎熱,卻輸在人類的破壞上
沙漠魚作為地球上生命力最頑強生物之一,在惡劣環境下生活這麼多年,具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沙漠乾旱和炎熱沒有「擊敗」它,但現在卻遭遇危機,與人類活動有關。地球的上溫室效應十分厲害,隨著全球溫度的不斷上升,地下水持續減少。一旦魔鬼洞水源斷流,地下水不能及時補充,對於沙漠魚來講可以說是滅頂之災。
因為生態環境惡劣,地球上有些物種滅絕,嚴重打壓沙漠魚「生存空間」。特別是有些人隨意捕捉沙漠魚,原本沙漠魚有200多條,如今只有30多條。為解決這個問題,不讓沙漠魚滅絕,人類建立了三個模仿魔鬼洞的場所,但是根本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如果不想讓沙漠魚滅絕,還是需要注意好好保護,從根源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