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人類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還是自然氣候條件導致的土地侵蝕及退化(即土地荒漠化),已經給地球的生態環境造成很大危害。
為了防止風沙的進一步蔓延,我國從上個世紀開始就已加大修復沙化土地的力度,在治沙人的辛勤努力下,沙漠綠化頗有成效。
比如我國第四大沙漠之一的毛烏素沙漠,其綠化程度堪稱治理奇蹟,沙化治理率已達93.24%,是一個將徹底「消失」的沙漠,以後不叫「毛烏素沙漠」,改名「毛烏素森林」了。
隨著越來越多的沙漠被治理綠化,有些人可能會問了:「一旦失去全部的沙漠,會不會破壞自然界生態系統?」
沙漠全部消失,有什麼影響?
雖說沙漠環境極度乾旱,但其中生存著很多能夠耐旱的生物,比如駱駝、鴕鳥,蜥蜴,沙鼠、胡楊、仙人掌、沙棗、駱駝刺等等不少物種,它們適應沙漠這樣的氣候和環境,逐漸形成了沙漠自己的一套生態系統。
如果沙漠全部被改造了,也就消滅了一種自然生態。等於將這些動植物強行更換到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環境中。有沒有考慮過這些動植物們的感受?由於不適應新環境,這些物種甚至會逐漸消亡。
沙漠除了是一些物種賴以生存的家園。沙漠的存在,也和山川河流,湖泊海洋等一樣,是自然大生態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自然界的整個生態平衡,發揮著一定的作用。
以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為例,它颳起的沙塵暴,裹挾著大量的沙子被吹進大西洋中,沙塵富含海洋生物所需的、也是海洋裡缺乏的鐵和磷元素,可以維持海洋生物的繁榮生長。同時,撒哈拉沙漠沙塵也會漂洋過海,每年為亞馬遜流域輸送22000噸磷肥,可以說亞馬遜雨林植被的成長離不開撒哈拉沙塵的滋養。
是不是很奇妙,「營養物質竟然從地球上最為貧瘠的地方之一輸送到了最為富饒的地方。」
所以,如果徹底缺失沙漠這一環節,那麼將對自然界生態系統的平衡造成一定的破壞。相關生態鏈無法維持而斷裂,甚至引發一些物種的滅絕。
所有的沙漠都能被綠化嗎
沙漠有兩種,一種是天然形成的,自古以來都是沙漠;一種是人為造成的。
而地球上絕大部分沙漠是由地理和氣候因素所導致的。這類代表有撒哈拉沙漠,它的形成是由於地處北回歸線,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乾熱面積廣,同時衣索比亞高原又阻隔了溼氣所致,沙漠成因與人類活動無關。對於這一類沙漠,人類是無法對其進行綠化的。
即使我們用盡了洪荒之力真的將這種沙漠綠化了,也是徒勞,因為地理和氣候因素的影響,這片沙區很快又會捲土重來,再次被風沙獨自佔領。這種沙漠是無法改造的。
另一類沙漠,原來可能是草原,森林等非沙漠環境,但後來由於人類的濫砍濫伐,過度開墾,過度放牧,造成水土流失,植被被破壞等,最終使土地荒漠化、沙漠化,逐漸變成了沙漠。這類沙漠是有被治理的潛力的。
人類目前綠化的大片沙地,都是原本擁有大面積植被、充足降雨、豐富的地下河或地上河,但由於人類的不合理利用最後逐漸被荒漠化的沙地。現在人們就通過植樹造林逐漸恢復其原有的生態樣貌。而人類之所以能夠將它們重新綠化,而不會產生逆轉,也是與這些區域先天的氣候,地理等自然條件密不可分的。
所以說,人類是不能夠,也沒必要將地球上所有沙漠綠化的,只需要修復一些受人類幹擾而形成的沙漠。
因為人類綠化沙漠的實質是治理沙漠,而非改造沙漠;是改善生態系統,而非改變生態系統。地球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後,人類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
「世界很小,我們都是聯繫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