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地球表面的70%都是海洋,剩下的30%才是陸地,而陸地中還有一大部分是我們難以開發利用的沙漠,所以實際上我們人類生存的面積真是少之又少。
就拿中國來說,總面積在960萬平方公裡,而沙漠佔了13%左右,剩下的部分再除去海洋的面積,供我們生活的土地就不剩多少了。
在這個人口數量劇增的時代,於是就有好多人想像:如果把世界上的沙漠全部改造成森林,那麼將會如何?
全世界的沙漠面積已經超過了3000萬平方公裡,大約佔全球陸地面積的21%,其中多為乾旱沙漠,而且每年大概以6萬平方公裡的速度在不斷擴大。
南半球的沙漠,在大西洋沿岸的卡拉哈裡,納米布沙漠經過印度洋,澳大利亞沙漠,跨過太平洋,然後到南美的阿塔卡瑪沙。
而北半球的沙漠,在大西洋沿岸的沙哈拉沙漠,跨過蘇伊士運河,經紅海經阿拉伯沙漠,經過伊朗,阿富汗,印度塔爾沙漠,經過太平洋然後到北美西南部。
由於氣候的原因,沙漠一般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比如我們所熟悉的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亞沙漠,以及我國的塔克拉瑪幹沙漠。
如今在世界各地都存在著土地荒漠化這樣的問題,而土地荒漠化會給地球生態環境造成非常大的惡劣影響。
如果不治理土地荒漠化的問題的話,那麼土地荒漠的面積將會被進一步擴大,最終地球不再有大片的綠植,地球上的生物都會出現滅絕的狀況,因此土地荒漠化在地球上是非常嚴重的。
森林面積的變化直接影響氧氣與二氧化碳的比例,因為森林可以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吸收地球的二氧化碳。
當所有的沙漠全部變成森林之後,屆時地球的含氧量會直接升高,而氧氣含量的升高會帶來嚴重的後果,比如動物體積變大。
而對於人類來說,氧氣含量的升高可有著不良後果,因為氧氣的過量容易使人中毒。總之,在氧氣與二氧化碳的新比例下,會促使地球生物再一次進化,同時也有很多物種消失。
森林雖然重要,但如果地球全部變成森林的話,無疑對人類的生活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沙漠的環境雖然特別惡劣,但其存在也是有價值的。
沙漠其實在本質上與森林、草原、海洋、雪山等一樣,都是自然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只不過,沙漠作為一種生態系統,其水資源缺乏、植被極其稀疏、大片土地裸露、植物種類單調,構成該生態系統的各要素生物生產量低下,導致生態系統相當脆弱,但是並不缺少生命和自然界的能量交換。
另外,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環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地形、氣候、生物、土壤和水文等要素所組成,這些自然地理要素之間會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形成某地的自然地理環境。
這也就是說某一區域覆蓋的是森林植被,還是荒漠植被是要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的,如果人類強行將沙漠變成森林的話,那麼一定會受到反噬。
目前沙漠的形成主要有兩種,自然形成與人為造成。其中人為的沙漠形成是由於人類活動引起的大規模植被破壞,加上這些地方的自然氣候條件,最終導致沙漠範圍擴大。
例如毛烏素沙漠為例。毛烏素沙漠並非一開始就是大沙漠,它的形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類活動所導致的,因為在唐朝以前,毛烏素沙漠是一片欣欣向榮的牧場,氣候溫和溼潤,牧草也長得很好。
但自唐朝之後,毛烏素附近的牧民開始無節制地放牧,才導致毛烏素沙漠開始荒漠化。至於由自然原因所形成的沙漠,例如中國大陸的塔克拉瑪幹沙漠。這是由於陸地,海洋面積和地形條件的差異所造成的。
以目前的技術來說,由自然因素所導致的沙漠是不可能完全治理成功的,因為這些地方本身的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改造難度特別大,而人類目前改造成功的這些沙漠,基本上都是由人為所導致的,改造難度較小。
沙漠雖然對於地球的環境來說非常不利,但是在地球生態系統中的位置還是非常重要的,儘管我們是無法完全改造沙漠,但也不能放任沙漠自由發展,因此我們依然要堅持對沙漠的治理,保護地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