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10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近年來,隨著輕工業和材料工業的不斷發展,對染料的開發不僅僅只局限於染料的製備上,更多地考慮其在高新技術領域的應用。傳統的染料大部分都是小分子染料,然而小分子染料在染色時都是將顆粒狀顏料分散於被染色的材料中,是一種物理過程,在染色的均一性、牢固程度和顏料利用率等方面都存在問題。同時,小分子染料不穩定,在高溫下易分解,易揮發,耐溶解性差,不能滿足材料器件化要求。功能高分子染料,是通過一定的化學反應將染料分子引入高分子的主鏈或側鏈上而形成,具有高強度、易成膜性、耐溶劑性和可加工性以及對光強吸收性及強電荷遷移能力雙重優越性。在功能高分子染料中,染料分子和被染材料的分子水平結合,使染料的用量大大減少,只要用極少量染料便可獲得所需的顏色深度,且色澤更鮮豔,具有很高的耐遷移性、耐溶劑性和耐溼牢度。目前已有報導在纖維、塑料、塗料、油漆、食品、化妝品、醫藥、感光材料、軍工和國民經濟等領域中的應用研究。所以,功能高分子染料的開發應用是功能性高分子和染料化學的一個新領域。
功能高分子染料的分類功能高分子染料按連接的高分子單體的性質可分為苯乙烯類、聚丙烯酸酯類、有機矽類等。
按功能高分子染料連接的染料分子結構分為雜環、酚菁、螺吡喃、偶氮型高分子染料、甲烷型高分子染料以及噻嗪類、萘四甲酐類、卟啉類等。
高分子染料的分子結構按發色體和高分子鏈的相對位置分為骨架式高分子染料和垂掛式高分子染料兩大類,骨架式高分子染料是通過聚合方法合成,而垂掛式高分子染料通常由聚合物化學改性合成。
功能高分子染料的製備按化學反應特性,高分子染料的合成方法可分為溶膠-凝膠法、聚合物化學改性法(官能團反應法)和單體聚合法(加成聚合法和縮合聚合法)。
聚合物化學改性法聚合物化學改性法是利用現有高分子鏈上反應官能團與染料分子中可反應基團進行化學反應生成高分子染料的方法,含反應性基團的高分子化合物由於反應基團的親電、親核性不同而分為下述兩類:高分子-N+E-發色體→高分子染料、高分子-E+N-發色體→高分子染料(其中,N為親核基團,E為親電基團)、Harvey等使用瓊脂糖、葡萄糖、葡聚糖或丙烯醯胺聚合物作高分子骨架,與偶氮和葸醌的一氯或二氯三嗪染料進行化學連接合成彩色瓊脂糖。Cop-per等曾採用各種化學改性合成高分子染料,如醋酸乙烯/N-乙烯基吡咯烷酮縮水甘油醚共聚物與含1-(N-正丙氨基)氨基蒽醌進行化學反應合成高分子染料;聚丙烯醯氯與1,4-二氨基蒽醌反應得到醇溶的彩色聚丙烯醯氯;丙烯醯氨基蒽醌與乙烯或丁二烯聚合物進行接枝加成聚合反應等。
聚合物化學改性法製備高分子染料方法靈活易行,產品的性質可根據使用的發色體結構和用量進行控制,交聯的聚合物色澤穩定,並能通過過濾等手段製得高純產品。此方法合成的高分子染料在食品、醫藥、油漆及某些特殊領域(如動物標誌、親和色譜等)取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