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檢測機構誠信評價國家標準正式實施

2020-12-04 中國質量新聞網

檢驗檢測機構誠信評價國家標準正式實施

檢驗檢測機構誠信水平將分為ABCD四個等級

本報訊 (記者徐建華)從近日在京舉行的國標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首個檢驗檢測機構誠信評價國家標準《檢驗檢測機構誠信評價規範》(GB/T 36308-2018)已於10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標準的實施有利於政府監管部門建立檢驗檢測機構誠信檔案,並實施分類監管,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事中事後監管新型模式,更好地發揮檢驗檢測傳遞信用的作用,改變「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據介紹,該標準由全國社會信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社會信標委)歸口,由中實誠信信用評價有限公司、中標聯檢驗檢測認證集團等25家單位聯合起草,對檢驗檢測機構的誠信評價要求、評價指標、評價方法、評價結果等方面作出了詳細的規定。該標準圍繞法律要求、技術要求、管理要求、責任要求4大維度進行評價指標的設計,細化了對檢驗檢測機構誠信建設方面的指標要求。與檢驗檢測機構信用分類監管緊密結合,將檢驗檢測機構的誠信度和誠信建設水平分為A、B、C、D四個等級,在評價指標分值分配上突出了法律法規的重要性,體現了檢驗檢測機構應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開展誠信施檢。

另外,這項標準從檢驗檢測機構誠信評價原則、評價要求、評價指標、評價方法和評價結果5個方面為檢驗檢測機構誠信評價工作提供實施規範,為檢驗檢測機構增強誠信意識、推進誠信建設、防範失信風險、提升社會公信力、樹立品牌效應提供實施依據。檢驗檢測機構可結合《檢驗檢測機構誠信基本要求》及該標準條款內容,在樣品管理、人員能力、報告證書、管理體系、人員管理、誠信文化、誠信保障機制等方面加強管理,開展誠信建設,提升信用水平,滿足政府監管部門對檢驗檢測機構建立誠信檔案和實施分類監管的要求。

檢驗檢測是整個社會各產業鏈的重要樞紐,是4大國家質量基礎設施之一,是國務院確定的8大高技術服務業、9大科技服務業和11大生產性服務業之一。截至2017年底,我國檢驗檢測機構數量達到36327家,營業收入2377.47億元,出具檢驗檢測報告達3.76億份,平均每天103萬份,從業人員達111.93萬;但同時也存在數量過多,重複建設,體制機制相對落後,檢驗檢測機構「小、散、弱」現象依然普遍,檢驗檢測機構運行不規範、不誠信等問題,假數據、假報告時有出現。

據了解,為落實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和《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對檢驗檢測機構建立誠信檔案,並實施分類監管有關要求,推動《檢驗檢測機構誠信基本要求》有效實施,全國社會信標委檢驗檢測誠信工作組歷經3年,制定了該項標準。

市場監管總局相關司局負責人表示,標準的實施有利於帶動各個產業鏈向生態化發展,有利於推動我國社會信用體系整體建設;有利於實現需求引領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互促進,帶動經濟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消費品質,方便消費者識別誠信等級水平較高的檢驗檢測機構,並選購其檢驗檢測合格的商品,對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及新時期國家對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聯合社會各界群策群力,共同推進標準的應用實施。

新聞發布會後,全國社會信標委檢驗檢測誠信工作組還宣布了國家光學機械質檢中心(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質檢中心)、河南豫美建設工程檢測有限公司等18家首批全國檢驗檢測誠信達標機構名單,國家電控配電設備質檢中心(天津天傳電控設備檢測有限公司)、北京迪威爾石油天然氣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油田實驗室(北京迪威爾石油天然氣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等9家全國檢驗檢測機構誠信建設先進單位名單。

《中國質量報》

相關焦點

  • 檢驗檢測機構誠信評價規範國標10月1日實施 分為四個等級
    9月28日從標準實施發布會上獲悉,國家標準檢驗檢測機構誠信評價規範(GB/T 36308-2018)將於10月1日實施,評價結果包括A、B、C、D四個等級。同時,18家首批全國檢驗檢測誠信達標機構,以及9家全國檢驗檢測機構誠信建設先進單位揭曉。
  • 檢驗檢測機構誠信水平將分為ABCD四個等級
    《檢驗檢測機構誠信評價規範》(GB/T 36308-2018)已於10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標準的實施有利於政府監管部門建立檢驗檢測機構誠信檔案,並實施分類監管,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事中事後監管新型模式,更好地發揮檢驗檢測傳遞信用的作用,改變「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 《泛長江流域檢驗檢測機構誠信公約》首次發布
    十七家檢驗檢測誠信機構組隊當表率  8月26日,《首屆泛長江流域檢驗檢測機構誠信自律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召開。據了解,本次《泛長江流域檢驗檢測機構誠信自律發展論壇》是由國家認監委實驗室與檢測監管部指導、全國社會信用標準化技術委員化主辦、首批17家泛長江流域檢驗檢測機構誠信公約發起單位協辦。
  • 《綠色照明檢測及評價方法》等多項標準開始實施
    1、國家標準《綠色照明檢測及評價方法》   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會同有關單位編制的國家標準《綠色照明檢測及評價方法》(以下簡稱《標準》)現已出版,5月1日起正式實施   《標準》在編制過程中通過廣泛調研,借鑑了國內外相關標準和工程實踐經驗,並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完成,為我國綠色照明的檢測及評價提供了依據;《標準》內容系統全面,適用於天然採光和人工照明的綜合評價,建立了完善的綠色照明檢測及評價體系,評價指標及評分設置合理,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填補了我國綠色照明評價標準的空白;此外,該標準結合我國地域特點,首次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照明耗電基準值計算方法及動態採光評價指標
  • 81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詳解(理化檢測、微生物檢驗、輻照食品鑑定)
    1月9日傍晚,衛計委發布了127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涉及到多個類別,食品580將各個標準的替代情況及主要變化分為兩部分。此部分為理化檢測、微生物檢驗、輻照食品鑑定類,共涉及81項標準。
  • 國務院:支持食品檢驗檢測設備國產化
    推動食品安全全程追溯、檢驗檢測互認和監管執法等方面的區域合作,強化風險防範和控制的支持配合。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依法從嚴懲治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規範食品安全信息報告和信息公布程序,重視輿情反映,增強分析處置能力,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加大對食品安全的督促檢查和考核評價力度,完善食品安全工作獎懲約束機制。  (六)強化基層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體系。
  • 中國對食品檢驗機構實施統一資質管理
    原標題:中國對食品檢驗機構實施統一資質管理   中新社北京10月1日電 (記者 劉長忠)中國國家認監委從1日起對食品檢驗機構實施統一資質管理。   記者當日從中國國家認監委獲悉,為推進檢驗檢測機構資質管理改革,根據10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國家認監委對食品檢驗機構實施統一的資質認定管理。
  • 論檢驗檢測機構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
    食品安全是評價食品監管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標準,確保食品安全是食品監管系統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食品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食品安全監管系統中的檢驗檢測機構,所要搭建的食品檢測技術平臺,就是要把好食品檢驗檢測的閘門,為食品安全提供技術支撐和應急保證能力,給食品安全築起一道重要的屏障。
  • 廣東省農業廳關於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的實施細則
    ,進一步規範我省農產品質檢機構考核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辦法》及其他有關工作規範的要求,結合我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考核實施細則。
  • 精對苯二甲酸系列ASTM標準和國家標準發布實施
    受中國石化科技開發部委託,由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揚子石化、儀徵化纖聯合實施的「工業用精對苯二甲酸系列標準研究」和「制定PTA產品及方法ASTM標準」的項目開發工作2011年正式啟動。按照國家標準管理要求,項目組組織開展8項PTA國家標準技術調研、立項、生產累積數據、實驗驗證、精密度試驗,完成了標準草案的編寫、徵求意見、技術審查和報批等標準起草工作。經國標委審查批准,8項PTA國家標準先後於2014年12月1日和2017年1月1日正式實施,從國家標準層面統一了國內PTA產品的質量指標和分析方法,全面提升了標準技術水平。
  • 渤海檢驗檢測技術創新聯盟成立
    政府引導 多方參與 資源共享 風險共擔 互利共贏渤海檢驗檢測技術創新聯盟成立□ 本報記者 王 越6月29日,渤海檢驗檢測技術創新聯盟(以下簡稱渤海檢測聯盟)在河北省廊坊市正式成立。該聯盟由河北省質監局所屬檢驗檢測機構作為主要發起單位,聯合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118家檢驗檢測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省內行業骨幹企業等單位共同組建。據悉,聯盟組建堅持政府引導、多方參與、資源共享、風險共擔、互利共贏原則,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以檢驗檢測方法創新和技術創新為手段,以提升檢驗檢測服務能力為主線,以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促進檢驗檢測行業健康發展。
  • 70項食品及飼料相關標準自5月1日起實施
    據食品夥伴網統計,5月共有70項食品及食品相關標準即將實施,包括66項國家標準和4項行業推薦性標準。這些標準涉及飼料、茶葉、糧油、水產品、檢驗檢測等行業。   其中,66項國家標準中包括30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和36項推薦性國家標準。有30項標準為代替原有標準繼續實施,還有36項國家標準為新標準。
  • 權威的驗證評價,助力國產檢測儀器強勢崛起
    這款儀器的銷量大增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國產檢測儀器驗證與綜合評價項目。」北京海光儀器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趙慷感慨道。這一項目的成功實施,離不開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大膽創新。「2011年在國家質檢總局科技司的大力支持下,我們首次提出國產檢測儀器驗證與綜合評價服務的概念,2013年得到北京市科委支持建立了初步的驗評體系,2015年培育項目成功實施,國產檢測儀器驗評體系得到完善和發展。」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科技處副處長趙靖敏說。
  • 深圳中檢聯檢測有限公司
    公司擁有CMA、CNAS、CATL、公共場所衛生檢驗檢測評價機構技術能力考核合格證書和指定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檢測機構資格等多項資質,建有24400平方米的集檢測與研發為一體的綜合性檢測實驗基地,並配備美國進口先進檢測設備,包括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GC-MS)、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HPLC/LC-M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ICP)、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 《消毒劑穩定性評價方法》等一批重要國家標準發布
    在衛生防護領域,《消毒劑穩定性評價方法》等7項國家標準,分別規範了消毒劑產品的安全性、穩定性、金屬腐蝕性和消毒效果,以及消毒劑生產企業的生產條件。標準的發布實施,將在保證消毒劑質量、控制疾病暴發流行、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及醫院感染控制和家庭衛生消毒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江蘇省2020年度綜合類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監督檢查結果公布
    為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規範檢驗檢測市場秩序,促進檢驗檢測行業有序發展,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在全省範圍組織開展了綜合類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1月5日,江蘇省市場監管局通報了檢查結果。
  • 明天起,這些國家標準正式實施
    明天起,又有一批國家標準將實施。認證君將這些國標進行編輯整理,供參考。第7部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體系審核認證能力要求2020/7/1144GB/T 27025-2019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27025-20082020/7/1145GB/T 27422-2019合格評定 業務連續性管理體系審核和認證機構要求2020/7/1146GB/T 28043-2019利用實驗室間比對進行能力驗證的統計方法
  • 山東抽查54家食品檢驗檢測機構
    本報訊 為切實加強檢驗檢測機構監管,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山東省市場監管局日前對省內食品農產品檢驗檢測機構進行了「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  山東是檢驗檢測大省,檢驗檢測機構數量連續多年位列全國第一。
  • 眉山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順利通過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評審
    四川新聞網眉山7月16日訊(李洋 文/圖) 7月14日至15日,根據《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和《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條件》,省質監局資質認定評審組一行4名專家對眉山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申請的場地搬遷和擴項進行了現場評審。
  • 衛生部公布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條件和工作規範
    《認定條件》共八章、二十八條,是從事食品檢驗的機構「入門」條件,規定了食品檢驗機構在組織機構、檢驗能力、質量管理、人員、設施和環境、儀器設備和標準物質等方面應當達到的基本要求。其重點在於推動食品檢驗機構及其檢驗人員提高技術能力,規範檢驗工作行為,保證檢驗的誠信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