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而言之,他信和英拉代表的新興勢力和泰王代表的勳貴利益之間差異太大。
現在的泰國,按照泰王室是曼谷第一王朝,建立於1782年,從建立者拉瑪一世到現在的拉瑪十世,在200多年的歷史裡,泰國形成了以泰王為首的勳貴集團,控制著泰國的經濟、軍事等。在1932年,泰國轉變為君主立憲制,但是在社會架構、土地分配問題上,並未進行徹底的革新,固有的利益集團沒有被打破,一直延續至今。
英拉和他信所屬的西那瓦家族,並非泰國的勳貴集團。在19世紀中後期,他信的曾祖父丘春盛才移民到曼谷,在1908年定居於泰國清邁。在1932年,他信祖父丘昌開辦工廠,用進口的絲綢製衣販賣,他信家族開始發跡。在1938年,丘昌改姓為西那瓦。
在他信之前,西那瓦家族的影響力只局限於清邁一禺。在1982年,他信讀完博士學位後,創辦了西那瓦電腦服務與投資公司,隨後開始快步發展,公司於1990年上市,壟斷了泰國移動通訊和電視行業,西那瓦家族成為泰國名聲顯赫的家族,為他信在2001年登上泰國總理的位置立下大功。
所以,從他信家族的發家史,可以看出西那瓦家族是泰國後起之秀,真正發跡於20世紀中葉以後,於長期執政的泰王室為核心的勳貴集團並不是同類。而且雙方的對於經濟問題的看法也不同,立足於現代經濟的西那瓦家族,以他信和英拉為代表,依託現代科技的發展,推動泰國的整體轉型。
具體策略是推動勳貴把持的企業改革,引進外資等。在對泰軍方長期幹政的局勢,他信推動警察系統的擴大,以削弱軍方權力。在對農民問題上,推動醫療改革,實行30泰銖的醫保。提供農民低息貸款,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就業率等。
他信的政策其實可以說是王安石青苗法的弱化版,以國家的力量為農民提供經濟、醫療的支援,減少勳貴集團對農民的壓力,提高泰國的整體競爭力。但是對於泰國勳貴集團而言,他信的政策無疑是釜底抽薪之策,雙方是無法進行政治妥協的。
另外一點,泰國雖然進行了君主立憲制改革,但是並不徹底,泰王室並非虛位元首,在軍方有很大的影響力。而政府卻無力在軍隊上施加影響力,形成文官政府和軍人及泰王室並立的政治格局,當政府勢力迎合軍方和王室,泰國整體社會發展會基本停滯,甚至會倒退,但是政局基本穩定。如果政府勢力蓄意革新,會促進社會發展,但是會損害軍人及王室利益,極容易會被趕下臺。
他信和他最小的妹妹英拉,執行的就是銳意核新的路線。他信執政時,泰國gdp增速達到6%左右,英拉時期基本恢復了泰國在08年金融海嘯的衝擊。但是他信和英拉的政治理念中,泰國發展形式越好,對於軍方和王室的損害越大,故他信被政變,英拉被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