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王燦
2015-06-13 20:42 來源:澎湃新聞
自中國南北車合併、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和國家核電公司的合併後,關於央企合併的各種傳聞與猜測一直不斷。
本周,兩家煤炭央企神華和中煤合併的傳聞之風再次颳起。雖兩家均已公告澄清,但有了此前南北車合併經歷的「傳聞-澄清-合併」的過程,此次究竟是「烏龍」,還是真正合併前的信號透露,一時間眾說紛紜。
關於神華和中煤合併的可能性,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了多位行業內人士及分析人士,持相似看法的,其所持理由也基本相似。
曾參與國家煤炭行業「十三五」規劃的前期調研工作的相關人士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基於當前煤炭行業產能過剩的現狀,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煤炭行業的主要發展趨勢是限產和整合;其認為兩家煤炭央企合併的可能性很大。
前述人士表示,首先,在煤質、企業經營等方面,兩家央企合併後具有「協調與互補」作用。從生產煤種來說,神華集團與中煤集團所生產的煤炭絕大多數都是動力煤。兩大企業生產的動力煤品質規格而言,互有優缺點,且其優缺點可以互補,通過一定比例混配,可生產出幾近完美的動力煤。
其次,神華和中煤合併後,尤其是在當下中國實施「一帶一路」的大戰略時,中國煤炭企業在走出去的時候將會有更多的話語權,能在國外拿到一些優質煤礦。此處提到是走出去,並不是說中國煤炭會加大出口,而是海外拿礦。因為中國本身還是煤炭進口國,且中國煤炭的成本比較高、煤質也差,在國外不存在競爭力。
第三,神華和中煤的合併,由於兩家都是央企,不會導致國資流失,在管理方面也會更加高效,整個煤炭的產業鏈也會得到更好的優化。
事實上,今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要繼續加大國企國資改革力度,提出「促進強強聯合,優化資源配置,有效解決重複建設、過度競爭等問題」。神華與中煤合併,與此方向並不相悖。
而認為這兩家央企合併的可能性較小的業內人士,其所持觀點中最大的理由則是,兩大煤炭央企合併將會造成煤炭行業的壟斷。
比如,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秘書長趙家廉和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統分析研究中心研究員姜克雋均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中國煤炭行業存在兩大央企其實並不多,神華和中煤都已是大型煤企,如果兩家合併,則會造成煤炭行業的壟斷,不利於增強企業競爭力。
但合併之後,真的會壟斷嗎?針對上述合併造成壟斷的觀點,某證券行業煤炭分析師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中國煤炭行業的集中度並不是很高。即便兩家央企合併,其生產量在中國煤炭總產量中的佔有率也不高,甚至與其他產煤大國相比,集中度算是很低的。
該券商人士舉例稱,2014年,神華和中煤的煤炭產量約為6億噸(4.51億噸+1.50億噸),而當年中國原煤產量為38.7億噸,兩家央企煤炭生產量佔有率僅為16%左右。
而美國煤炭年產量約10億噸,美國及世界最大的私人上市煤炭企業皮博迪能源公司(Peabody Energy Corp.)的煤炭產量就約2.5億噸,佔整個美國總產量的25%。俄羅斯的煤炭年產量約為3.3億噸,其最大的煤炭生產公司西伯利亞煤炭能源公司產煤量近億噸,約佔俄羅斯煤炭總產量約30%。
此外,對於可能造成行業壟斷性上述分析師還稱,當前煤炭行業由於結構性產能過剩,導致現在幾乎是買方市場,靠產量來說話的時代已經過去,只有能為下遊客戶提供具有附加值的產品,讓下遊客戶滿意,才會更有市場。
雖然這並不是神華、中煤第一次傳出合併的風聲,但此次兩大煤炭央企合併傳聞並不同於2008年最早的那一撥傳聞。彼時,煤炭行業正處於中國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中,煤企的日子也是過得風生水起。但近兩年來,中國煤炭行業一直處於一種十分低迷的狀態。產能過剩、供大於求,以及政策和市場對煤炭的限用,都讓煤企的日子十分難挨。
此外,上述分析師認為,在當前中國央企合併大潮的推動之下,神華和中煤合併也是順應政策和行業的發展,其合併的可能性也加大。在當前煤炭行業限產方面,神華和中煤作為兩家煤炭央企在國家限產政策的執行上也做得最好。兩家合併成一個公司後,在一定程度上執行限產的力度會變更大,會優化整個煤炭行業,起到帶頭的作用。
另外,從歷史的角度分析,這一合併傳聞也非常值得回味。雖然神華和中煤雖然都是中國兩大央企,但其成立的背景和大致經營情況還是非常不同的。
神華的成立淵源,可追溯至上世紀80年代初。彼時,由於「文革」期間,經濟接近崩潰邊緣,煤礦停產導致沿海一些電廠只能燒油。而中國的國情是富煤貧油少氣,為了用煤代替油,節省的石油可出口換取寶貴的外匯。1985年,國家進一步明確了煤代油項目資金在財政部列收列支。神華的前身華能精煤公司就是在此背景下由煤代油資金投資的第一家公司,並得到彼時國家計委(現國家發改委)的支持。1995年,神華集團到工商局正式註冊,以「煤電路港航」全面發展。此外,在資源方面,神華擁有中國大量的煤炭優質資源。
而中煤集團的前身是中國煤炭進出口總公司,成立於1982年,是為解決當時用資源換外匯的問題,由原煤炭工業部管理,統一經營全國煤炭進出口業務。後經幾次重組,又吸納了原煤炭部撤銷的部門人員,包袱也比較重。在資源方面,除平朔煤礦是較為優質的資源外,其他煤質難以與神華相比,發展的產業鏈也遠不如神華完善。
基於上述現狀,有業內人士認為二者可以進行互補。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兩家的背景和大致經營狀況不相同,則是二者合併的一大障礙。
不過,究竟二者能否合併,有國家能源局人士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這個事情最終還要看國資委。
在官方消息出來前,只能邊走邊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澎湃,澎湃新聞,神華,中煤,央企合併,國企改革,國家能源局,國資委,李克強,中國中車,國電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