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神華、中煤兩大央企合併,也不會造成煤炭行業壟斷?

2020-12-02 澎湃新聞

即使神華、中煤兩大央企合併,也不會造成煤炭行業壟斷?

澎湃新聞記者 王燦

2015-06-13 20:42 來源:澎湃新聞

       即便兩家央企合併,其生產量在中國煤炭總產量中的佔有率也不高。CFP圖

       自中國南北車合併、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和國家核電公司的合併後,關於央企合併的各種傳聞與猜測一直不斷。

       本周,兩家煤炭央企神華和中煤合併的傳聞之風再次颳起。雖兩家均已公告澄清,但有了此前南北車合併經歷的「傳聞-澄清-合併」的過程,此次究竟是「烏龍」,還是真正合併前的信號透露,一時間眾說紛紜。

       關於神華和中煤合併的可能性,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了多位行業內人士及分析人士,持相似看法的,其所持理由也基本相似。

       曾參與國家煤炭行業「十三五」規劃的前期調研工作的相關人士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基於當前煤炭行業產能過剩的現狀,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煤炭行業的主要發展趨勢是限產和整合;其認為兩家煤炭央企合併的可能性很大。

       前述人士表示,首先,在煤質、企業經營等方面,兩家央企合併後具有「協調與互補」作用。從生產煤種來說,神華集團與中煤集團所生產的煤炭絕大多數都是動力煤。兩大企業生產的動力煤品質規格而言,互有優缺點,且其優缺點可以互補,通過一定比例混配,可生產出幾近完美的動力煤。

       其次,神華和中煤合併後,尤其是在當下中國實施「一帶一路」的大戰略時,中國煤炭企業在走出去的時候將會有更多的話語權,能在國外拿到一些優質煤礦。此處提到是走出去,並不是說中國煤炭會加大出口,而是海外拿礦。因為中國本身還是煤炭進口國,且中國煤炭的成本比較高、煤質也差,在國外不存在競爭力。

       第三,神華和中煤的合併,由於兩家都是央企,不會導致國資流失,在管理方面也會更加高效,整個煤炭的產業鏈也會得到更好的優化。

       事實上,今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要繼續加大國企國資改革力度,提出「促進強強聯合,優化資源配置,有效解決重複建設、過度競爭等問題」。神華與中煤合併,與此方向並不相悖。

       而認為這兩家央企合併的可能性較小的業內人士,其所持觀點中最大的理由則是,兩大煤炭央企合併將會造成煤炭行業的壟斷。

       比如,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秘書長趙家廉和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統分析研究中心研究員姜克雋均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中國煤炭行業存在兩大央企其實並不多,神華和中煤都已是大型煤企,如果兩家合併,則會造成煤炭行業的壟斷,不利於增強企業競爭力。

       但合併之後,真的會壟斷嗎?針對上述合併造成壟斷的觀點,某證券行業煤炭分析師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中國煤炭行業的集中度並不是很高。即便兩家央企合併,其生產量在中國煤炭總產量中的佔有率也不高,甚至與其他產煤大國相比,集中度算是很低的。

       該券商人士舉例稱,2014年,神華和中煤的煤炭產量約為6億噸(4.51億噸+1.50億噸),而當年中國原煤產量為38.7億噸,兩家央企煤炭生產量佔有率僅為16%左右。

       而美國煤炭年產量約10億噸,美國及世界最大的私人上市煤炭企業皮博迪能源公司(Peabody Energy Corp.)的煤炭產量就約2.5億噸,佔整個美國總產量的25%。俄羅斯的煤炭年產量約為3.3億噸,其最大的煤炭生產公司西伯利亞煤炭能源公司產煤量近億噸,約佔俄羅斯煤炭總產量約30%。

       此外,對於可能造成行業壟斷性上述分析師還稱,當前煤炭行業由於結構性產能過剩,導致現在幾乎是買方市場,靠產量來說話的時代已經過去,只有能為下遊客戶提供具有附加值的產品,讓下遊客戶滿意,才會更有市場。

       雖然這並不是神華、中煤第一次傳出合併的風聲,但此次兩大煤炭央企合併傳聞並不同於2008年最早的那一撥傳聞。彼時,煤炭行業正處於中國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中,煤企的日子也是過得風生水起。但近兩年來,中國煤炭行業一直處於一種十分低迷的狀態。產能過剩、供大於求,以及政策和市場對煤炭的限用,都讓煤企的日子十分難挨。

       此外,上述分析師認為,在當前中國央企合併大潮的推動之下,神華和中煤合併也是順應政策和行業的發展,其合併的可能性也加大。在當前煤炭行業限產方面,神華和中煤作為兩家煤炭央企在國家限產政策的執行上也做得最好。兩家合併成一個公司後,在一定程度上執行限產的力度會變更大,會優化整個煤炭行業,起到帶頭的作用。

       另外,從歷史的角度分析,這一合併傳聞也非常值得回味。雖然神華和中煤雖然都是中國兩大央企,但其成立的背景和大致經營情況還是非常不同的。

       神華的成立淵源,可追溯至上世紀80年代初。彼時,由於「文革」期間,經濟接近崩潰邊緣,煤礦停產導致沿海一些電廠只能燒油。而中國的國情是富煤貧油少氣,為了用煤代替油,節省的石油可出口換取寶貴的外匯。1985年,國家進一步明確了煤代油項目資金在財政部列收列支。神華的前身華能精煤公司就是在此背景下由煤代油資金投資的第一家公司,並得到彼時國家計委(現國家發改委)的支持。1995年,神華集團到工商局正式註冊,以「煤電路港航」全面發展。此外,在資源方面,神華擁有中國大量的煤炭優質資源。

       而中煤集團的前身是中國煤炭進出口總公司,成立於1982年,是為解決當時用資源換外匯的問題,由原煤炭工業部管理,統一經營全國煤炭進出口業務。後經幾次重組,又吸納了原煤炭部撤銷的部門人員,包袱也比較重。在資源方面,除平朔煤礦是較為優質的資源外,其他煤質難以與神華相比,發展的產業鏈也遠不如神華完善。

       基於上述現狀,有業內人士認為二者可以進行互補。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兩家的背景和大致經營狀況不相同,則是二者合併的一大障礙。

       不過,究竟二者能否合併,有國家能源局人士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這個事情最終還要看國資委。

       在官方消息出來前,只能邊走邊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澎湃,澎湃新聞,神華,中煤,央企合併,國企改革,國家能源局,國資委,李克強,中國中車,國電投

相關推薦

評論(53)

相關焦點

  • 神華中煤雙雙否認合併傳聞 只是一種改革思路
    6月9日上午,有媒體報導稱,隨著央企整合浪潮的開啟,煤炭巨頭「中煤和神華的合併工作已經啟動」。受此消息影響,當日股市午盤開盤後,煤炭板塊集中爆發,中煤能源(601898)和中國神華(601088)雙雙漲停。  對合併傳言,神華集團有限公司董秘黃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回應稱,神華方面也注意到相關傳言,「但目前神華集團並未收到任何有關合併的通知或消息。
  • 中煤能源中國神華均否認合併傳聞
    摘要 中煤能源董事會秘書周東洲6月9日表示,目前公司內部並沒有聽說合併一事,也沒有接到任何關於此事的口頭或者書面的通知。神華集團方面也表示,仍不清楚合併一事的真實性。值得關注的是,6月9日午間有媒體報導稱,「中煤集團和神華的合併工作已經啟動。」
  • 神華中煤發公告澄清合併傳聞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何穎曦) 6月9日上午,有媒體報導稱,隨著央企整合浪潮的開啟,煤炭巨頭「中煤和神華的合併工作已經啟動」。受此消息影響,當日股市午盤開盤後,煤炭板塊集中爆發,中煤能源(601898)和中國神華(601088)雙雙漲停。
  • 神華中煤合併否認:昨日午後快速漲停
    「神華中煤合併」昨日晚間,中國神華、中煤能源相繼發布公告,否認有關「神華集團、中煤集團合併工作已經啟動」的傳言。不過,昨日午後,中國神華、中煤能源雙雙漲停。與此同時,中國神華、中煤能源H股也分別大漲3.64%和7.47%。
  • 中煤能源發布公告否認中煤神華合併啟動消息
    中煤能源日內發布公告稱,中煤集團及本公司均未得到來自於任何政府部門有關上述傳聞的書面或口頭信息。 FX168訊 周二(6月9日)有消息稱,中煤和神華的合併工作已經啟動,這也推動煤炭股全線大漲。不過,中煤能源隨後發布公告稱,中煤集團及本公司均未得到來自於任何政府部門有關上述傳聞的書面或口頭信息。
  • 煤礦治理對央企動刀中煤、國投下屬兩大礦被叫停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春燕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趙春燕 發自北京在煤炭行業迎來 「史上最嚴」安全大檢查的背景下,兩大央企——中煤能源 (601898,SH)和國投集團旗下兩大型煤礦,日前被國家安監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叫停
  • 國投向左,中煤向右:5座火電站拋售背後,兩大央企相反轉型邏輯
    截至第二次掛牌期滿,國投電力最終確定五家標的公司股權的受讓方為中煤能源。一次性甩賣5家電廠股權的資產,在央企中實屬罕見。近年來,中國乃至全球掀起了勢頭兇猛的「控煤」行動,去煤化、去煤炭產能已經成為潮流。而國投電力與中煤能源也是這股「控煤」洪流中重量級的「人物」。
  • 快訊:煤炭石油板塊漲幅達0.71% 中煤能源領漲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吳珊1月12日早盤,滬深兩市股指震蕩盤整,板塊跌多漲少,截至11:00,煤炭石油板塊漲幅達到0.71%。個股方面,中煤能源領漲,漲幅超過7%,此外,盤江股份、大有能源、廣匯能源、新集能源、陽泉煤業等個股紛紛跟漲,漲幅也均在1%以上。投資機會方面,天風證券表示,由於每年年初都會有大量進口煤因配額原因開始集中通關,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供給短缺局面。需求方面,煤炭消費將在一季度末才會逐步進入消費淡季,需求支撐仍將延續。
  • 中煤集團與六大電企籤訂煤炭中長協議 預計五年供煤逾五億噸
    要聞 中煤集團與六大電企籤訂煤炭中長協議 預計五年供煤逾五億噸 2018年11月17日 13:24:32
  • 煤炭產業債信用研究手冊,教你如何發現黑珍珠(三)
    煤炭企業控制在4000家以內,加快推進資源整合,鼓勵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在此背景下,處於各大煤炭基地、產能擴張已現雛形的大型企業的市場議價能力將有望提升;一些經營效益良好、成本優勢顯著的小型煤企可能成為當地整合平臺的重組對象,而資源枯竭、煤質條件差、開採成本高、扭虧無望的煤炭企業則面臨被退出、被重組的風險(但進度不好預測)。
  • 中煤集團第二屆「國企開放日」在中煤新集公司舉行
    >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陳章 報導 10月13日,中煤集團第二屆「開放中煤·奮進新集」主題「國企開放日」活動在新集公司舉行。
  • 中煤協會與陝煤集團共建煤炭行業標杆中心
    原標題:中煤協會與陝煤集團共建煤炭行業標杆中心   11月25日,由中國煤炭
  • 能源電力央企新一輪人事大調整:國網、中石油、中石化、大唐、華電...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鄧雅蔓 謝瑋 | 北京報導2020年1月17日,國家電網、大唐集團、華電集團、中石油、中石化5家能源電力央企同日宣布高層人事調動,能源電力央企迎來新一輪人事大調整。1月17日上午,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下稱「國家電網」)召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
  • 590億超級紅包放飛股價 下一個神華是誰?(名單)
    根據以下幾個條件對於A股央企進行了篩選:  1)2015年未分配利潤佔總市值比不低於10%。只有未分配利潤充足才有高分紅預期。  2)現金比率不低於0.5。若在手現金不充足則不具備高分紅的前提。  3)資產負債率不高於60%。這樣即使高分紅後依然可以保持健康的財務槓桿。  根據以上三條件,發現以下A股央企符合:
  • 中煤能源高管薪酬兩年降幅40% 人均年收入12萬
    自從煤炭行業開始下行,煤企就開始通過降薪等方式來降本增效。剛開始是中小煤企,如今,虧損面不斷擴大,降薪潮從去年開始已經蔓延到大煤企。《證券日報》記者在中煤能源年報中發現,去年公司多位高管薪酬僅發放了70%,這已經是第二年執行該政策。從數據上來看,從2013年到2015年,高管薪酬降幅高達40%。
  • 2017中國煤炭企業科學產能排行,山東8家進入前100名
    6月4日,2017中國煤炭企業科學產能排行榜在京發布,在煤礦科學產能綜合得分前100名中,山東8家。該排行榜是中國工程院重點諮詢課題「煤炭安全高效綠色開採技術與戰略研究」和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重點基金項目「中國煤炭企業科學產能評測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今年是第二次發布。
  • 中核建劃入中核 重組後國資委監管央企戶數減至97家
    至此,中核與中核建的重組合併最終敲定。  兩者前身均為「中核工業總公司」  上述兩大核電集團的合併傳聞由來已久。2017年3月17日,中核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核蘇閥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核科技」,000777.SZ)發布公告稱,獲悉中核集團正在籌劃與中核建戰略重組事宜,重組方案尚未確定。
  • 華電和大唐還合併嗎?專家給出三大理由!
    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視頻會議上,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要推進重組整合,有效放大重組效能,穩步推進裝備製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推動國有資本進一步向符合國家戰略的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   但是這兩大電力央企業務資產比較相似,並非上下遊,優勢互補較弱。
  • 中國兩大化工巨頭合併如箭在弦,外企在拆分,國企在合併,why?
    ——寧高寧國企合併進行時自2003年國資委成立以來,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數量已從最初的189家縮減至如今的96家,減少將近一半。近年來,包括南北車、寶鋼武鋼、國電神華、中電投與國家核電都是典型的劇烈改變行業格局的大型國企合併。中國中化與中國化工隨著寧高寧在2018年6月兼任兩家公司董事長,合併也箭在弦上。
  • 為什麼說央企更適合做壟斷行業?
    為什麼說國企不適合做個人消費品,國企更適合做資源和壟斷行業嗎? 一般國企不適合做消費品,只適合做壟斷的行業。國企在做消費品時缺少創新,加效率低下,國企做的消費品都沒什麼競爭力,慢慢就被市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