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重組再添一例 中核建劃入中核
中核建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重組後國資委監管央企戶數減至97家
1月31日,國資委網站信息顯示,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核」或「中核集團」)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核建」或「中核建集團」)實施重組,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整體無償劃轉進入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至此,中核與中核建的重組合併最終敲定。
兩者前身均為「中核工業總公司」
上述兩大核電集團的合併傳聞由來已久。2017年3月17日,中核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核蘇閥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核科技」,000777.SZ)發布公告稱,獲悉中核集團正在籌劃與中核建戰略重組事宜,重組方案尚未確定。上述事項目前不涉及公司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亦不會對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重大影響。
至此,中核與中核建合併一事從傳聞轉入實際操作層面。
1月31日,中國核建(60161.SH)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中核建集團與中核集團戰略重組事項獲得批准。待重組完成後,實際控制人變為中核集團。
中核集團,是經國務院批准組建的特大型國有獨資企業,其前身是二機部、核工業部、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由100多家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組成。中核集團是中國核能行業的「巨無霸」,主要從事核軍工、核電、核燃料循環、核技術應用、核環保工程等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和生產經營,以及對外經濟合作和進出口業務。截至目前,中核集團是唯一出口過核電站並實現批量出口的中國企業。
中核建為「核電建設王牌軍」,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設領域,主業為軍工工程,核電工程、核能利用,核工程技術研究、服務。和中核集團一樣,中核建集團也是經國務院批准在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而成。2017年,中國核建在中國500強排行榜中公司排名第158位。
在核電工程建造領域,中核建集團具有連續30餘年不間斷從事核電建造經驗,曾承擔我國壓水堆、實驗快中子反應堆、重水堆等多種不同堆型核電站的建造,並將核電建造能力拓展到民用和工業領域。
核電產業將迎來「新三角」格局
去年以來,央企集團層面重組整合加快,其中,2017年中國國電與神華集團等3組7家央企實施了重組。此次中核集團與中核建集團實施重組後,國資委監管的央企戶數調整至97家。
目前,中核集團旗下有3家A股上市公司,分別為東方鋯業、中國核電、中核科技。中核建旗下有1家A股上市公司中國核建。二者重組,旗下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中核建旗下的中國核建在前期發行首期超短期融資券時指出,國內核電核島建設競爭進入適度競爭階段,但核島建設對建築企業在施工技術及施工經驗方面設有嚴格標準,加之我國不斷強化核電建設工程的安全管理,短期內中核建依然在核島部分建築市場保有絕對競爭力。
二者去年業績均有上漲。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披露的業績數據顯示,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全年累計商運發電量1007.4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71%。中核建1月初發布的2017年主要經營情況顯示,新籤合同額852.4億元,較去年同期上漲25.7%,其中,其中核電工程83.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跌43%,軍工工程較上年同期大幅上漲647.8%。
銀河證券認為,未來三年我國核電有望迎來加速增長期。業內專家表示,從核能技術研發、核電發展的角度看,中核集團與中核建兩大集團打了多年的「配合」,合併為一家後核心競爭力將明顯提升。
作為央企名錄中排名前兩位的軍工企業,中核與中核建重組將是能源行業繼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國電與神華合併後,第三例落地的央企重組。重組完成後,核電產業將迎來中核集團、中廣核及國家核電形成的「新三角」格局。
- 觀點
央企重組將出現更多同行業合併
2018年,央企改革的主要路徑可能依然是合併重組。1月17日,國務院國資委總會計師沈瑩在介紹央企經濟運行情況時曾介紹,結構調整的亮點還有加大了央企之間的重組整合力度,中央企業的戶數調整到98家,而且重組整合的方式和力度都有很大的提升,通過橫向聯合、產業鏈整合、專業化重組,我們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的資產配置效率,推動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
「央企重組的第一大出發點就是,做大做強全球競爭力一流的企業。核電和高鐵一樣是中國的一塊品牌,核電走出去,在世界增強競爭力,是關鍵的一步。」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分析,「第二個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搭建我們的品牌,當前需要一系列的舉動,如南車北車合併之後,將我們的優勢企業聚集增強競爭力。第三個是生產部門和建設部門的合併,將成為一個趨勢。」
李錦進一步分析,「下一步將出現一系列的這樣類型的合併,建設部門和生產部門是上下遊鏈條的組合,是重組的一種重要形式,未來的重組中還會出現投資、建設、生產等全要素合併的模式。」
「2018年,我們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高速度和高質量並驅發展,做大規模是基礎,同一行業要素的聚集是做大的基本途徑,這將會是2018年重組的一個重要模式。」李錦說。 (記者任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