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非常感謝接受我們的採訪!今天聽了您的發言,應該說中核集團在推進財務轉型,深化管理會計應用方面做了很多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請您介紹下,中核集團公司如何在戰略層面考慮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
謝謝!當前全國上下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十四五」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但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五中全會明確指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在這樣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面對競爭更加激烈與充滿不確定性的經營發展環境,國有企業發展需要弘揚企業家精神,不斷改革與創新,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先進的管理理念與方法,提升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財務管理作為企業核心職能之一,不僅要更及時、高效的做好記帳、報告經營成果,更需要向融入管理與業務、助力企業科學決策、創造更大價值的管理會計轉型。
請您介紹下集團公司推進管理會計應用的背景有哪些?
應該說,中核集團公司管理會計導入源於解決實際問題和實施發展戰略的現實需要。中核集團作為國家核科技工業的主體,擁有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和完整的核產業鏈,是核能發展與核電建設的主力軍,肩負著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使命。兩核重組之後,企業戶數超過1300家,資產總額近9000億元,員工人數超過16萬人,形成了鈾資源開發、核燃料生產、核電研發與工程建設、核電投資與運營、核技術應用、核環保、核特色醫療、新能源、產業金融等專業板塊。
伴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中核集團全產業鏈經營發展也面臨巨大壓力與挑戰。歷史遺留問題多、資本金不足負債率高、電力市場化改革實際電價下降、國際天然鈾與核燃料分離功價格非理性下跌、受多種因素影響核電「走出去」新項目開發困難重重等等,為應對複雜經濟形勢,集團公司提出要練好「內功」,加強系統工程思維與執行力建設,加強對未來的預判,控制好經營風險,提升管理水平,確保效益穩步提升。黨的十九大之後,中核集團制訂了建設先進的核科技工業體系和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一流企業集團,推動我國建成核工業強國的「三位一體」新時代發展戰略。
財務工作天然與價值創造、價值確認、價值報告緊密聯繫在一起,在集團戰略實施、企業經營、資金保障、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集團黨組對財務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期待越來越多。深入推進管理會計應用被正式作為中核集團新時代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
請您介紹下中核集團公司的管理會計應用具體情況和特色有哪些?
面對複雜多變的經營發展環境,中核集團深入推進管理會計應用,探索中核特色財務轉型之路,搭建形成「SPVI」管理會計體系,即以服務集團戰略(Strategy)為宗旨,以實踐(Practice)需求為牽引,以持續創造價值為目標(Value),以信息化為支撐(Information)。重點在全面預算管理、全產業鏈成本管控、資金集成管理與集團化融資、財務信息化與共享服務等方面深入推進管理會計應用。在預算方面,實施 「計劃-預算-考核(JYK)」一體化、目標-考核-激勵(MKJ)緊密銜接,以星級評價為抓手不斷提升全面預算管理水平;在資金與融資方面,以財務公司為平臺開展全集團資金集成式管理,開展「三位一體、三級聯動」的集團化融資模式;在成本管控方面,針對全產業鏈特點,推行集團總部、專業化公司和基層成員單位「三級聯動、各司其責、協同推進、持續改進」的「989」成本管控體系;在財務信息化與共享服務方面,針對軍工保密和各板塊差異大的特點,搭建「一個集團級共享中心(公司)+五個共享分中心的財務共享體系。為調動財務人員推進管理會計工作的積極性,財務部組織開展管理會計案例徵集、管理創新成果申報報獎、發表管理會計論文、編報管理會計報告等工作。
請您介紹下中核集團公司管理會計應用在企業發展中發揮了哪些作用?取得哪些成效?
中核集團公司管理會計實踐有力推進了集團公司戰略目標實現。近年來,隨著集團公司推進管理會計應用,企業經營業績持續創歷史新高,連續16年、五個任期獲得中央企業經營業績考核A級。2015-2019年,集團收入、利潤年均增長分別達到17.3%、12.2%,於2020年8月比規劃提前一年進入世界500強。集團主要產品天然鈾、分離功、核電等單位成本持續較大幅度下降。管理會計工作在集團公司「十三五」戰略目標實現,尤其是在提質增效、保增長、科技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低成本融資與資金保障、降槓桿減負債、成本與兩金管控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管理會計工作自身也取得明顯成果。截至目前整理完成153篇管理會計案例(其中3篇入選工信部管理會計案例集)、20多項財務管理創新成果獲得集團公司、國防科協和國家級管理創新獎(其中3項獲全國管理創新一等獎),累計發表各類期刊論文20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