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
景
介
紹
上矩形
當下,企業財務管理的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已經成為實務界和學術界關注的焦點。然而,作為廣受關注的新興領域,智能財務的很多基本問題還未真正釐清,學術界與實務界對此都在進行探索。比如,智能財務的定義是什麼?智能財務的智能特徵如何表述?智能財務能為企業帶來哪些價值?企業財務如何轉型?
為此,2021年1月10日,中國CFO發展中心特邀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會計系主任張敏教授做客財道直播間,以「財務智能化轉型中十大突出問題的解決之道」為題,分享了他對當前智能財務領域十個關注度較高話題的理解與探索。本場直播由中國CFO發展中心主任郭良川先生主持,新浪財經、鳳凰網財經·風直播、百度APP等平臺進行了直播,小鵝通、中心小程序、視頻號同步直播。直播當晚,在線觀看量超過53萬+人次,獲得了廣泛好評。
郭良川主任主持本場直播
下矩形
什麼是智能財務?
在國際上,很早就開始探討人工智慧如何在會計工作中應用的問題。中國的一些專家也提出了對智能財務的理解。
張敏教授分享智能財務十問
在張敏教授看來,智能財務是建立在大智移雲物等新技術基礎上的,具備智能化、自動化等特徵,能夠實時提供高度決策相關信息並致力於提升管理的價值創造力的新型財務管理工作。張敏教授表示「專業的人應該做專業的事。」
智能財務包括三個要素:大腦(AI)——將人的指令分解落地,內臟與四肢(RPA等)——系統自動運行,血液(大數據)——大數據分析。
在我國現階段,智能財務整體處於萌芽階段,大多數企業尚處於電算化階段,而少數優秀的領先企業處於自動化階段。
智能財務智能嗎?
張敏教授按技術的成熟度不同將人工智慧劃分為強人工智慧和弱人工智慧。強人工智慧,是指計算機擁有像人一樣的思維判斷能力,像人一樣聰明。而弱人工智慧是指計算機在某些特定方面具有智能性,會根據規則和學習擁有一定的判斷能力。
張敏教授表示,「我們利用RPA、BI、AI等等這些工具處理數據,以此來代替原來的人工處理過程,這樣可以大幅度提升財務管理的效率。同時,用數據分析來支持決策,有助於提升企業的價值。」
在談到智能財務的發展趨勢時,張敏教授表示,新技術與財務工作深度融合和智能決策支持系統大規模應用是未來智能財務的兩大發展趨勢。其中,新技術與財務工作深度融合是指自動化、智能化、可視化。張敏教授指出,「雖然新技術與財務工作現階段已經有融合,但是還不夠。」
在談到智能決策支持系統大規模應用時,張敏教授表示,「智能決策可以讓我們的決策方式作出改變。以前,我們是基於經驗進行決策,其劣勢非常明顯,一是經驗往往是模糊的,有時候準確,有時候不準確;二是經驗決策非常依賴人的因素,一旦人離職了,經驗就沒有了;三是,經驗整合起來才能創造更大價值,但是這種操作往往很難。」因此,如果用大數據分析來做決策,就可以完全基於事實進行決策。
財務如何轉型?
張敏教授表示,智能財務專業的培養特點是「技術+會計」,而智能財務人才的特徵是「專家型人才」,即:
能動手:利用技術提升財務管理工作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懂建構:搭建企業智能財務體系。會決策:基於事實(大數據分析)提供決策建議。張敏教授特別強調,「新時代的CFO應該具備上述能力!」同時,對於財務人員而言,我們應該至少成為大數據分析技術、系統開發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等某一方面的技術專家,並能夠熟練利用技術改進財務管理工作。
此外,張敏教授表示,企業財務部門的轉型,應該按照全面部署(由面到點)和敏捷部署(由點到面)的原則進行。而轉型的關鍵點在於:先易後難,有成效。
最後,張敏教授用六個字對現階段的智能財務進行了精準的概括:一「有」二「無」三「好」,即有技術;無動力、無人才;好機會、好條件、好前景。
撰文 | 劉 陽
美工 | 馮 雪
技術 | 袁 園
定稿| 郝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