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國資委:央企整合成效顯著!初步確立三種模式

2020-12-06 經濟日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企業的重組整合,成為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

5年來,中央企業的重組整合穩步推進,國務院國資委先後完成18組34家央企重組,央企由117戶調整至98戶。

5年來,央企重組著力推進強強聯合,穩妥推進裝備製造、電力、鋼鐵、航運、建材、旅遊等領域企業重組,更好發揮協同效應,實現優化提升。尤其是專業化整合成效顯著,初步探索出鐵塔模式、資產轉讓模式、業務協同模式等3種有效模式。

「大動作」頻出探索有效模式

2012年12月,彩虹集團公司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實施重組,彩虹集團整體無償劃轉進入中國電子,成為中國電子全資子公司。這拉開了黨的十八大以後央企重組整合的序幕,此後,央企重組整合「大動作」頻出。

國資委改革局局長白英姿表示,近5年來,央企重組整合著力推進強強聯合,穩妥推進裝備製造、電力、鋼鐵、航運、建材、旅遊等領域企業重組,更好發揮協同效應。

著力推動專業化整合。支持中央企業之間通過資產重組、股權合作、資產置換、無償劃轉、戰略聯盟等方式,將資源向優勢企業和主業企業集中。

著力加快推進企業內部資源整合。壓縮企業管理層級,對所屬企業進行清理整合,積極推進管控模式與組織架構調整、流程再造,構建功能定位明確、責權關係清晰、層級設置合理的管控體系。

積極穩妥開展併購重組。鼓勵中央企業積極開展併購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推動質量品牌提升;加強併購後企業的聯動與整合,確保實現併購預期目標。

「打破企業邊界,通過資產重組、股權合作、戰略聯盟等方式,推動企業之間的專業化整合,是中央企業重組整合的重要內容。」白英姿說。

白英姿介紹,國資委深入推進專業化整合成效顯著,並初步探索出3種有效模式。

一是鐵塔模式。以「共享競合」為目標,將鐵塔等通信基礎設施從三大電信運營商中剝離,由鐵塔公司整合資源共建共享,有效減少了重複投資和惡性競爭,國有資本整體效能顯著提升。

二是資產轉讓模式。國資委積極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剝離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實現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向主業企業集中。例如,保利集團將培育多年的優質煤炭板塊資產移交至中煤集團,中航工業將房地產業務移交至保利集團,實現國有資本效率不斷提升。

三是業務協同模式。通過推動煤炭企業和電力企業、航運企業和貨主企業等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長期合作機制等方式,深入推進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的協同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突破難題實現優化提升

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坦言,企業的重組整合,註定要面臨很多困難。重組後領導幹部如何安排、人員如何安置,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國家電投副總經理魏鎖介紹,重組後,國家電投以原中電投總部為基礎、吸收國家核電部分職能組建新集團總部,總部部門由重組前合計的36個減為17個,人員由合計400多人減少為260餘人。原國家核電總部轉為新集團核電子集團管理本部,人員保留職級待遇不變。這種做法有效解決了企業合併帶來的雙總部整合難題。

突破了整合之初的道道難題,央企重組整合取得可喜進展。白英姿介紹,央企重組整合推動了4個優化:

整體布局不斷優化。通過重組整合,國有資本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不斷集中,中央企業的控制力、影響力、帶動力明顯提升。截至目前,國有資本在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交通運輸、電信、煤炭等企業的佔比達到80.1%,整體布局更加優化。

行業結構不斷優化。中央企業重組推動行業集中度有效提升,並通過去產能、強創新等途徑,帶動所在行業結構優化、轉型升級。

業務結構不斷優化。藉助重組契機,加快業務整合,推動業務向價值鏈高端發展。

資產質量不斷優化。通過「壓減」工作,缺乏價值創造能力的企業被關停註銷,資產質量不斷夯實。「壓減」工作開展一年來,中央企業累計減少法人5744戶,減少比例超過11%,法人總數已從 53036戶下降至49105戶(含新增 1813戶)。在被「壓減」的法人中,非盈利企業達3495戶,佔比高達60.8%。

與此同時,央企重組整合還實現了5個提升:企業規模實力有效提升。圍繞做強做優做大目標,通過重組,加快培育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資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重組推動了同質化經營、重複建設、無序競爭等問題的有效化解,協同效應逐步顯現;創新水平有效提升。重組推動研發資源有效集中,技術創新進一步加快;經營業績有效提升。重組紅利不斷釋放,推動經營成本下降,企業效益有效提升;服務國家戰略能力有效提升。例如,重組後的中儲糧總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儲備集團,服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更加有力。

未來重點抓好「五個聚焦」

白英姿表示,下一步,將繼續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重點抓好「五個聚焦」。

聚焦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解決當前存在的低端產能過剩、高端供給不足、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同質化發展突出等結構性問題,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

聚焦突出精幹主業。通過重組,培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資源配置效率高、產業優勢明顯的領先企業,在振興實體經濟中發揮骨幹作用,切實承擔起產業報國的重擔。

聚焦做強做優做大。要通過重組,加快打造全球第一梯隊,打造世界一流企業,充分發揮中央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骨幹中堅作用。

聚焦行業健康發展。推動煤炭、電力、造船、裝備製造等行業加大「去產能」力度,提升行業集中度,實現產業有序發展和轉型升級。

聚焦創新能力提升。充分發揮重組在整合研發資源、提升研發效率中的重要作用,通過資源整合,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發揮引領作用。

其他人都在看

741,2,3,4,5,6,7,8,9,10原來是這個意思,非常精闢!

夜間薦讀丨洋氣了!「美國隊長」加盟「西城大媽」

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即將舉行!這塊「金磚」含金量有多高?

BilingualForeign Business丨瀚納仕給職場新手五條建議,受益匪淺

編輯 / 閆偉奇、渠麗華

來源 /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亢舒)

相關焦點

  • 央企2020年重組整合「三路並進」:裝備製造、化工、海工裝備等專業...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國務院國資委獲悉,國資委將細化政策落地,持續推進央企兼併重組步伐,在堅持「市場化」基礎上,2020年央企兼併重組重點將在重複投資、同質化競爭問題突出領域,下一步裝備製造、化工產業、海工裝備、海外油氣資產等專業化整合將提速,還將研究啟動煉化業務整合。
  • 中核建劃入中核 重組後國資委監管央企戶數減至97家
    央企重組再添一例 中核建劃入中核  中核建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重組後國資委監管央企戶數減至97家,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核電產業將迎來「新三角」格局  去年以來,央企集團層面重組整合加快,其中,2017年中國國電與神華集團等3組7家央企實施了重組。此次中核集團與中核建集團實施重組後,國資委監管的央企戶數調整至97家。  目前,中核集團旗下有3家A股上市公司,分別為東方鋯業、中國核電、中核科技。
  • 央企整合風再次颳起 六大央企重組機會浮出水面
    中信系  旗下業務眾多銀行證券業務有整合空間  央企的整合一直是市場的關注焦點。  國投系  整合大幕之下2家潛力公司值得關注  2014年7月15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國投公司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試點企業之一。時隔2個月後,國投公司就拉開了整合的序幕。
  • 南北船籌劃重組,保利合併中絲,央企整合是否有望再提速,這次會議...
    下一步,央企更大範圍、更大領域的重組整合將如何推進,央企改革領域將會出現哪些新突破,此次會議對此又會作出哪些針對性安排,令人期待。圖片來源:新華社船舶、化工等領域有望再現重組案例就在此次會議召開前不久,央企整合重組領域傳來一則重磅消息:7月8日,國資委網站發布消息稱,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實施重組,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整體無償劃轉進入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 海工整合提速!七家央企聯手,復甦信號閃現,南北船合併水到渠成?
    「要積極穩妥地推進裝備製造、造船領域的戰略性重組,持續推動海工設備等領域的專業化整合,不斷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今年兩會期間的這一表態正逐漸應驗。在A股這一輪的反彈中,船舶製造板塊一枝獨秀,不少個股走出了翻倍行情;在這背後,既有行業基本面觸底反彈的因素,也與造船、海工領域強烈的整合預期相關。
  • 國資委:下半年海工、糧儲油儲專業化整合會有突破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國資委:下半年海工、糧儲油儲專業化整合會有突破7月16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秘書長彭華崗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儘管受疫情影響,央企的專業化整合進度受了一些影響,但是相關工作一直在推進
  • 首個央企海工資產平臺籌劃中
    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的思路,上述資產整合平臺,專門用來針對多個央企海工裝備產業面臨的經營困難問題,主要用途是幫助央企海工裝備產業脫困。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交建)旗下的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ZPMC,振華重工),面臨著上述產業發展的挑戰。
  • 未來央企不超90家?中絲劃入保利,央企重組步伐加快
    多位專家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國企,尤其是央企的併購腳步從去年起加快。目前,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企數量為96家,未來可能控制在90家以內。央企重組又有新動作。多位專家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國企,尤其是央企的併購腳步從去年起加快。目前,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企數量為96家,未來可能控制在90家以內。中絲2016年資產負債率達97.51%保利集團網站顯示,該公司系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大型央企,於1992年開始組建,是國家一級資質房地產開發企業。
  • 中國神秘的十大家族;央企名錄、省級國資委名錄、超大型金融機構名錄
    一、央企名錄國企分兩種,央企和地方國企。中央企業全稱為「中央管理企業」。判斷一個單位對應的行政級別,最簡單的方法是看一把手的任命權。一把手由中組部、國務院國資委或其他部委任命的,就是央企;由地方黨委、國資委任命的,就是地方國企。
  • 鄧勇分別會見陝西省國資委主任王海鵬,中鐵建發展集團總經理賈洪
    鄧勇對陝西省委省政府、陝西省國資委黨委、陝西省國資委領導和機關一直以來給予中鐵二十局的大力關懷、指導和幫助,以及王海鵬履新後即前來調研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王海鵬指出,此次調研,是陝西省國資委落實央企進陝推進大會和全省招商引資大會精神的一次重要活動,將為助力央企在陝發展掀開一個新篇章。他表示,鄧勇書記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企業家,神交已久。此次前來,感觸頗深。
  • 國資委:上海諾基亞貝爾不再列入直接央企名單
    中國網科技6月4日訊 據國資委網站消息,近日,經國務院批准,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不再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名單,將按照股權關係由相關中央企業管理。  據悉,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央企中的唯一一家合資企業,也是諾基亞在華的獨家運營平臺。
  • ...陝西經濟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用 ——專訪陝西省國資委黨委書記劉斌
    這一優異的成績,離不開陝西省國資委對國有資產的監管工作。今年以來,陝西省國資委在促進經濟效益增長方面取得哪些成效?為央企進陝落地工作提供了哪些服務?將來在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中如何發揮監管作用?又將如何通過黨建工作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圍繞這些問題,人民網記者近日專訪了陝西省國資委黨委書記劉斌。
  • 國資委召開部分中央企業負責人座談會 包括航天科技等8家企業
    來源:國資委網站原標題:國資委召開部分中央企業負責人座談會 研究分析企業經濟運行情況 全力以赴實現「兩個力爭」目標 12月3日,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主持召開部分中央企業負責人座談會,了解企業今年以來經營發展
  • 國資委央企監事會李繼平調研中電科蕪湖鑽石飛機
    中國民用航空網通訊員葛亞婕訊:6月24日,國務院國資委重點央企監事會主席李繼平一行到中電科蕪湖鑽石飛機製造有限公司(簡稱製造公司)調研指導工作。李主席對蕪湖航空產業園在通航全產業鏈上的準確定位及目前良好的發展態勢深表欣慰;對公司兩年來在飛機引進消化吸收、生產研發及科技創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認可;並希望製造公司要抓住國務院《關於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的機遇,在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強化自主創新能力,爭取在通用航空器研發製造及複合材料製造工藝領域趕超國際先進水平,充分發揮央企的「標杆」作用。
  • ...佔比超過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指標 多個央企跑出改革「加速度」
    國務院國資委2020年12月24日向媒體公布中央企業貫徹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總體工作進展情況顯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印發以來,各中央企業計劃在2020年底前完成的改革舉措總計2700餘項,不少企業在規定完成時間內跑出了改革的「加速度」
  • 諾基亞貝爾:合資央企領跑5G
    在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96家央企中,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諾基亞貝爾)身份有些特殊。作為諾基亞與中國華信郵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信郵電)組建的合資企業,諾基亞貝爾有著天然的混改基因,堪稱直屬央企中的一支合資「獨苗」。 合資央企,自有其獨特的定位與使命。
  • 深度丨林業長周期見效「慢」 央企中林集團「快瘦身」減負債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涵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衝擊也沒阻礙央企全面降槓桿、減負債的步伐。1月11日,經濟觀察網記者獨家獲悉,作為國資委管轄的唯一一家林業央企中國林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林集團」)「瘦身」減負債卓有成效。
  • 汙染防治「五大保衛戰」成效顯著
    汙染防治「五大保衛戰」成效顯著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會上,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了我省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淨土保衛戰、原生態保衛戰以及美麗鄉村保衛戰主要進展,並回答了媒體和公眾關注的問題。
  • 國企改革十項試點落地 六大重點整合行業迎新機
    摘要 【國企改革十項試點落地 鋼鐵等六大重點整合行業迎新機】隨著全面改革的不斷深化,央企改革再次到了整合的關鍵時期。日前,國資委、國家發改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召開發布會對外披露了國企改革「十項改革試點」落實計劃。
  • 保利牽手中絲,央企重組接二連三,下一個是誰?
    資本市場對於央企併購重組特別是戰略性重組的預期再度升溫。7月8日午間,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保利集團」)與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絲集團」)實施重組的消息,在國資委微信公眾號「國資小新」發布。午後開盤,保利集團旗下久聯發展瞬間封板,保利地產等大幅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