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新學期,浙江省三到九年級的信息技術課將替換新教材。與老教材相比,新版教材更接地氣,以後小學生就要學會做PPT、H5,開始接觸算法、大數據等。
據悉,這次教材的修訂,是自2017年教育部發布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後,浙江省教研室組織省內教研員、骨幹教師精心修撰的成果。近段時間,浙江省教研室組織小學和初中信息技術課老師,進行三到九年級新修訂教材的培訓。
記者翻閱新教材大綱發現,從小學三年級一直到九年級,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調整。像三、四年級以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從了解計算機組成,到學會滑鼠鍵盤、文檔編輯、多媒體演示。而從五年級到九年級,有大量關於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以及算法與程序設計的知識。Scratch從原來的5課時擴充到15課時。這其中,最大的變化當屬於八年級的教材內容。像Python程序設計被編入教材,八上整個學期都是學Python。計算思維的培養貫穿始終,五下、七下、八上都有算法章節。
對此,記者採訪了溫州市第二中學信息技術學科的朱老師,她前不久剛參加完省裡組織的新教材釘釘培訓會。她告訴記者,新教材給她帶來的最直觀的感受是更加貼近時代發展的脈搏,像大數據、程式語言、3D建模列印等,這些知識不僅實用,且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更有趣味。「以往學生接觸Scratch,現在過渡到Python,操作過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Python的操作過程比以往更複雜一些,對於孩子們的核心素養要求也有了相應的提升,在學習算法的過程中,不斷建構和培養孩子們的編程思維能力,為高中的信息技術課程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在小學方面,新教材強調對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記者採訪了溫州市瓦市小學四年級學生家長蔣女士。她說,教材與時俱進挺好的,現在很多孩子在外面上和編程相關的興趣班,信息社會,也想讓孩子接觸一些相關的內容,如果學校開了相關課程,就不用往外送了。新教材的使用對小學信息教師來說也是一項全新的挑戰。「有些內容我們也要從頭開始學,另外相關的課程也要重新設計。」採訪中一位小學信息教師如是說。
除了小學、初中的信息技術課程教材有變化,基於新課標的高中信息技術新教材也將在9月份投入使用。高中的信息技術老師要在樹立科學的學科定位基礎上,夯實學生的知識儲備,運用現代的學習方法,實現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轉向、內容轉向、方式轉向和價值轉向,更好地培養具有高素質的數位化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