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返工潮即將到來,北京開始部署「快速AI體溫檢測儀」

2021-01-09 騰訊網

機器之心報導

參與:澤南

AI 技術正在幫助大量即將返回工作崗位的人們,讓接觸新冠病毒的風險不斷降低。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還在持續,2 月 10 日國內各個省市預計又將面臨大規模返工潮。對於民眾和地方政府來說,每一方都即將面臨超長假期後的又一次考驗。

爆發的疫情引起了各地高度重視,為減少傳播風險,北京的很多街道和村鎮已經開展了一段時間的封閉式管理:進出小區需要登記和查體溫。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即使自我隔離在家也需要出門買菜,最近幾天人們在出行時總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體溫檢測方式,瞄準腦門的檢測槍,伸進耳朵的體溫計……如果人多的話測量還需要排隊進行。有時檢測人員也不知道新型設備如何操作,這無形增加了人群聚集的風險。

不過好消息很快傳來:下周一在北京的一些地鐵站裡,我們將看到基於人工智慧的全新解決方案。

本周二,一種 AI 測溫的解決方案在北京市海澱政務大廳和部分地鐵站展開了試點應用,它在篩查發熱人群的任務上可以實現「疑似高熱報警每秒 15 人」的超高速度,同時絲毫不影響通行效率。

密集人群,無感檢測

這個有關「溫度」的新技術來自曠視科技。在曠視緊急成立的「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應急項目組」春節期間的不懈努力下,名為「明驥」的 AI 體溫檢測系統及時上線,為北京的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提供了幫助。

新的體溫檢測系統在地鐵安檢時可實現「無感監測」,對乘客行動沒有任何影響,無需摘下帽子和口罩。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套 AI 測溫系統創新採用了人體識別+人像識別技術,配合紅外/可見光雙傳感器的解決方案,同時基於自主研發的人工智慧平臺 Brain++完成了對帶口罩帽子檢測算法的優化,使得在人流密集型的場景下也可以快速識別,而不需要被識別者脫帽或者摘掉口罩,在提升通行效率的同時,避免疾病的傳播。

相比人工近距離檢測手段和傳統的發熱篩查系統,曠視將研發重點放在了遠距離測溫精度和高密度人流量的可用性上。通過前端紅外相機鑑別人流中的高溫人員,再根據疑似發熱者的人體、人臉信息,AI 技術可以輔助各類公共場所在高密度人員流動場景下幫助工作人員快速篩查體溫異常者,實現非接觸密集型人流 AI 輔助溫感檢測,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疫情平穩後開放場所通行效率與風險控制的需求。

在處理速度上,「明驥」系統絲毫不影響被測量人員行動,可實現每秒 15 人的高速檢測(攝像頭採集頻率達到每秒 25 幀),且一套系統可以覆蓋 16 個通道,基本保證了一座地鐵站出入口的管控。這樣一來,人流量較大的通道在 AI 系統的輔助下,僅需 1 名工作人員就能夠管控現場,大大降低了一線工作人員被感染的風險。

除了速度快,還有更大的適用範圍,這套系統支持大於 3 米的非接觸遠距離測溫,出現疑似發熱人員會自動報警。結合曠視自研的人體 ReID 檢測檢索技術,系統可以幫助工作人員快速篩查發熱人員位置線索,以進行進一步的確認檢測和醫學觀察。

智能體溫檢測設備讓人們在使用公共運輸工具出行的過程中稍稍感到安心。據曠視介紹,在北京這樣的設備還將不斷推廣,最終以期覆蓋到商場、廣場等更多場景中。

火速成立工作組,10 餘天完成部署

令人驚訝的是,AI 體溫檢測系統其實僅僅經歷了 10 餘天的研發過程,其中大年初三前完成了針對疑似發熱病人篩查系統的算法開發和內部調試。「曠視科技早在 1 月 20 日就已開始思考這件事情了,」這一項目的成員,曠視科技業務產品部高級產品經理劉瑞偉告訴機器之心。「隨後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公司很快成立了虛擬工作小組。」

很快,這個小組的人數就增加到了 100 餘人,由曠視 CEO 印奇親自掛帥,其成員則抽調自曠視的各個部門。大家在春節期間加班加點,很快進行了可行性研究,陸續解決了外採硬體設備調試、算法構建等問題,整套系統最終在 2 月 4 日正式上線。

緊張調試體溫檢測系統的曠視項目組成員。

在這一過程中,留守在北京的開發者們自發前往公司加班,而在其他地區的同事們則以遠程開發的形式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與以往的產品開發不同,AI 體溫檢測系統對於新冠疫情防控很有意義。在開發的過程中,雖然處於春節放假期間,但大家的熱情非常高漲,」劉瑞偉說道。這套設備完成初步方案設計的時間,是在大年三十。

在曠視開展新設備部署工作的同時,海澱區及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也向各家科技公司開始了積極的溝通,提供了大量協助和資源的統一調度。

AI 算法加持,戴口罩也能識別

在目前的疫情條件下,絕大多數出行者都佩戴口罩,這對於深度學習系統的人臉檢測提出了高難度的要求。「常規機場閘機的安檢方式需要把口罩摘下來。在我們的系統中,算法針對戴口罩和帽子的情況作了針對性訓練,可以準確地檢測出戴口罩的人,從而保證體溫監測的準確性,也無需被檢測者摘掉帽子和口罩。」劉瑞偉說道。

傳統的人臉圖像分割。AI 體溫檢測系統需要在戴口罩的情況下識別出人臉,進而幫助紅外傳感器進行定位。這就需要對以往的人像分割技術進行一些改進——開發者們對於人臉圖像分割的關鍵點進行了重新設定。

載測量設備方面,紅外測溫具備非接觸、快速體溫篩查等優勢,適用於中遠距離、大面積、密集人流的檢測要求。但很多紅外測溫設備也存在溫漂嚴重、測試不準等問題。曠視的開發者表示,為實現精確測量,熱成像人體測溫系統以黑體作為測溫的基準溫度源。黑體安裝在攝像機的視野裡,後者對黑體進行溫度測量,並以此為基準實時進行測溫校正,以達到人體測溫高精度±0.3℃的要求。

另外,純紅外熱成像設備並不探測人的樣貌,對觀測者來說不夠直觀,對於疑似發燒者存在難以確定身份的問題。目前在不少公共場所中,能看到的大部分是紅外純熱成像的,有的甚至連測溫顯示都沒實現,無法實現高效管控效果。

曠視體溫檢測設備的另一大優勢在於實現了紅外光和可見光傳感器的融合,紅外負責測溫,可見光負責識別。雙光融合解決了紅外模組、可見光模組時間的視頻流畫面對齊、時鐘對齊、幀率對齊等問題。通過兩者 SDK 的集成,對於紅外影像中監測到的溫度,系統能在可見光影像中將數據對應到相應的人臉、人體上,實現了即時直觀的結果呈現,並對疑似發熱人員進行預警,方便對於疑似發熱者二次手檢。

在海澱政務大廳,人們正在試用曠視「明驥」AI 體溫檢測系統。

據介紹,曠視的 AI 測溫系統還分為便攜版與平臺版,「這套系統上線之後,不光在北京,全國各地的其他地區也提出了很多需求,」劉瑞偉說道。

雖然目前部署的系統實現了高速檢測和個體識別,但紅外溫測還存在對環境溫度敏感等問題,在室外等溫差變化較大區域還存在環境誤差。開發者們表示,未來他們還會同硬體廠商進行進一步合作以提高檢測效果。

曠視也正積極研發具備體溫檢測功能的自主籤到系統和人臉門禁系統,實現在特定區域的主動精準防護,可在現有攝像硬體基礎上,添加紅外傳感設備和 AI 組建,快速部署交付;未來將集成軟硬體一體化設備,實現低成本、快捷部署。

在各行各業中,很多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抗擊疫情。相信在人們的努力下,我們很快就能迎來疫情消散的時刻。

本文為機器之心報導,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獲得授權。

---

加入機器之心(全職記者 / 實習生):hr@jiqizhixin.com

投稿或尋求報導:content@jiqizhixin.com

廣告 & 商務合作:bd@jiqizhixin.com

相關焦點

  • 5G、AI紅外體溫檢測儀紛紛上陣抗疫,工信部:每日產能超萬臺
    抗疫神器紅外測溫儀落地應用2月4日凌晨,一批「5G紅外測溫」設備在雨中運抵機場,廣東移動工作人員緊急將這批設備送至深圳大學總醫院進行安裝調測。在醫院門診大廳的「5G紅外測溫」區,進入人員穿行通過檢查區域便可快速、安全完成體溫檢測。
  • 河北省冀商聯合會捐贈紅外體溫檢測儀 助力雄安疫情防控
    中國雄安官網3月18日電(記者石萍婷)3月18日上午,河北省冀商聯合會攜手北京興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愛心企業,捐贈了30套總價值320萬元的紅外體溫檢測儀,用於雄安新區三縣教育系統的疫情防控工作。高立春對捐贈方表示感謝,他說,當前仍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新區三縣學校也將面臨開學複課,急需配備體溫檢測儀等疫情防控物資。此次捐贈不僅解決了學校面臨的實際困難,更堅定了大家攜手抗疫的信念和決心,為學校嚴把復學疫情防控關增添了一份力量。捐贈儀式現場。中國雄安官網記者李鑫 攝張增良說,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各行各業以不同的方式抗擊疫情,共克時艱。
  • 鎮江對公共場所的紅外體溫檢測儀進行免費檢測校準
    近日,國內多地又出現了新的疫情,截止6號中午,全國共有48個中風險地區,1個高風險地區,在我們日常的防控工作中,很多場所普遍開始使用紅外體溫檢測儀
  • 北滘鎮21所公辦學校實現智能體溫檢測儀全覆蓋
    北滘慈善會·和的愛心基金捐贈紅外線熱成像體溫檢測儀儀式現場。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開展,初三、高三學生即將復學。為全力支持北滘鎮內學校做好返校準備,4月26日下午,北滘慈善會.和的愛心基金捐贈紅外線熱成像體溫檢測儀儀式在承德小學校門口進行。  北滘慈善會·和的愛心基金近日啟動「和善同心」北滘鎮校園抗疫計劃,向北滘鎮21所中小學、幼兒園共捐贈24套智能體溫設備,設備費用達141.6萬元。
  • 疫情之下的春節出行和節後返工研究報告
    1月10日,2020年春運啟動,到了1月20日,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嚴重性進一步被人們認識到,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同日,浙江等三個省相繼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政府和專家呼籲大家居家過年,減少外出。同時,春節假期延長至2月2日,多省市將復工時間推遲至2月8日或9日。在萬眾一心的努力下,湖北以外的新增確診人數2月3日開始回落,湖北新增確診人數2月12日之後開始回落。
  • 疫情防護重點物資|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產業鏈深度解析
    以上海虹橋交通樞紐為例,2月8日下午2:00,上海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上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情況。隨著返程高峰的到來,上海虹橋機場、虹橋火車站共設置了16個檢測點,主要以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設備為主,截至2月7日,虹橋樞紐機測體溫122萬人次,發現體溫異常101人。
  • 深度解析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產業鏈
    隨著返程高峰的到來,上海虹橋機場、虹橋火車站共設置了16個檢測點,主要以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設備為主,截至2月7日,虹橋樞紐機測體溫122萬人次,發現體溫異常101人。顯然,要想在短時間內實現對於如此大規模人次的體溫檢測,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設備是必不可少的利器。
  • 聖湘生物「分鐘級」快速核酸檢測儀隨「雪龍2」號出徵南極
    中新網長沙11月11日電 (唐小晴 李送君)由中國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10日從上海出發,開始執行南極科學考察任務。湘企聖湘生物向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捐贈的2套iPonatic快速核酸檢測儀隨「雪龍2」號一起出徵南極,助力南極考察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領隊張體軍、「雪龍2」號船長趙炎平接受捐贈,並向聖湘生物頒發了感謝牌匾和感謝證書。
  • 百度AI 體溫檢測技術落地北京,測溫精度誤差僅為 0.05 攝氏度
    2020 年 2 月 1 日,百度方面表示,正在把 AI 技術投入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中;比如,在北京清河火車站落地應用了 AI 多人體溫快速檢測解決方案。而該火車站是京張高鐵始發站之一,也是京張高鐵線上規模最大的一座車站,春節期間高峰日客流量可達 3 萬人次左右,北京地鐵 13 號線在此設有換乘站。
  • 北京地鐵全路網推行測溫 上午發現4名體溫異常乘客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李博記者從北京地鐵公司了解到,根據北京市做好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北京地鐵公司高度重視,成立專項領導小組,自1月24日首班車起陸續在北京西站、北京站、首都機場航站樓等39座車站,由專人穿戴防護服對進站乘客體溫進行測試,遇體溫異常將進行隔離並及時撥打
  • 深企研發石墨烯防霧護目鏡,創始人曾發明非典首臺紅外體溫檢測儀
    「我們利用功能化石墨烯薄膜具有防水霧、透明特性和電熱效應,使防護目鏡上的水滴形成平整的水分子膜而不起霧,電熱效應使水分子膜快速乾燥,同時,透明的石墨烯薄膜對視線幾乎無影響,真正達到高效防水霧增透的效果。同時,利用石墨烯遠紅外生物效應,護目鏡還可快速緩解眼部疲勞、防止眼睛乾澀酸脹。」
  • 疫情隨寒冬再起,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儀構築「安全線」
    英國新冠病毒毒株變異,傳染能力暴增,倫敦發布最嚴「封城令」;美國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萬,美聯社報導「2020年將成為美國史上最致命年份」;南極洲「失守」,智利駐南極軍事基地發現36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截至12月20日,我國民航局已經累計向中外航空公司發出熔斷指令140次,有效地控制了境外病例的輸入
  • 6.2萬元 博碩光電一臺光伏組件電致發光檢測儀即將開拍
    6.2萬元 博碩光電一臺光伏組件電致發光檢測儀即將開拍光伏設備  來源:阿里淘寶拍賣平臺    2020/4/16 9:27:39  我要投稿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日前,阿里淘寶拍賣平臺一臺太陽能電池組件電致發光檢測儀即將進行拍賣,據了解該設備為秦皇島博碩光電設備有限公司生產,出廠日期:2011年5月,成新率31%,型號LMEL01。
  • 今日熱點排行榜(2月10日)
    截止2月10日11:30,今日頭條實時熱點排行榜 排名1、全國累計確認病例破4萬2、網絡一個月大城市面臨大考3、武漢防疫最牛小區>4、四川西充H5N6禽流感5、少年大鬧疫情防控卡6、湖北新增確認病例2618例7、武漢應收盡收發起總攻8、阻撓防疫自稱我爸是縣委9、合肥官員在抗疫一線去世10、
  • SpaceX神速狀態:十月部署180顆,星鏈寬帶即將商用
    現已累計部署近900顆(895顆,在軌操作821顆)。這意味著全球最大衛星寬帶網際網路——星鏈星座即將正式亮相市場,開始提供高通量、低延遲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隨著技術加速迭代,目前正在快速淘汰早期星鏈衛星,尤其是0.9版星鏈已有46顆再入燒毀、剩餘14顆,其中8顆不再機動操作,僅有6顆在軌操作。這次部署的60顆星鏈同樣全部帶有遮陽傘(遮光板),被稱為VisorSat。這種遮光板可以自動翻轉角度,用來防止底盤天線反光造成的星光汙染。這是繼8月7日、8月18日、9月3日、10月6日、10月18日之後第六批VisorSat。
  • 大疆推出無人機測溫解決方案 測體溫精度提至±0.5度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大疆推出無人機測溫應急解決方案,測體溫精度提至±0.5度2月19日,澎湃新聞記者從大疆創新方面了解到,為幫助防疫前線人員輕鬆部署無接觸體溫測量工作,大疆當日推出無人機體溫測量應急解決方案
  • 剛剛,北京迎來重磅消息,6月1日開始!
    具體如下: (1)自2020年6月1日至2020年7月5日,星期一至星期五限行機動車車牌尾號分別為:1和6、2和7、3和8、4和9、5和0(機動車車牌尾號為英文字母的按0號管理,下同); (2)自2020年7月6日至2020年10月4日,星期一至星期五限行機動車車牌尾號分別為:5和0、1和6、2和7、3和8、4和9;
  • 安天下AT350體溫篩查系統 熱成像測溫門直銷
    (中關村在線 江蘇行情)2020年10月11日和12日凌晨公布的6例確診病例、6例無症狀感染者外,青島無新增陽性感染者。截至10月12日17時30分,全市已完成密切接觸者、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一般接觸者1171人,醫務人員、住院病人及陪護人員和社區檢測人群103.76萬人的核酸檢測採樣,已出檢測結果31.3萬份。除之前公布的核酸檢測陽性結果外,其他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目前未發現有新的陽性感染者。    隨著疫情的再次反彈,測溫新產品也不斷出來,來更快的檢查出高溫患者!
  • 經緯度教育北京校區2月13日的15小時
    2020年2月13日經緯度教育線上「無接觸教學」模式,已正式開啟,疫情當道,各大航司招聘日期待定,一切前途未卜,但我們唯有繼續前行,因為風雨過後,必見彩虹,相信我們現在所做的努力,一定能夠在疫情過後綻放新的光芒,各位小夥伴,你們 準備好了嗎?
  • 北航、華西醫院聯手:2周研發,5個月成型便捷式病原體核酸快速檢測儀
    四川省科技廳2月初緊急立項,發起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緊急科研攻關項目,由一線醫療工作者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床檢驗科牽頭,尋找國內優秀的精準檢測診斷技術專家進行合作,共同研發病原體核酸檢測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和生醫學院常凌乾教授課題組,從事生物微納米晶片及其在單細胞基因檢測和病原體分子快速檢測等領域的研究已有10餘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