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頭頂「璇」的數量,是我們經常關注的地方,也是很多迷信人士判斷一個孩子是否聰明,或者說是否聽話的關鍵因素。
在東北,就聽說過「一個璇兒硬,兩個璇兒楞,三個璇兒打架不要命」的說法。
今天我們就從科學的角度來聊聊「發璇」這個話題。
首先,發璇是怎麼形成的?
發璇指的是毛流在頭頂形成的一個中心向外,周圍頭髮呈現漩渦狀的排列。
通常人都有一個發璇,多位於頭頂部,或偏左或偏右,少數人有兩個、三個的發璇,也有的發璇位於頭前部的位置,形成特殊的「毛流」。
其實這種現象不僅僅在頭部會出現,只要長有「毛」的地方都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只是其他地方毛比較少,很難引起你的注意罷了。
發璇是否影響孩子性格?
個別家長認為,寶寶頭上的「璇」數量和方向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有的說,如果「璇」是順時針的,就說明孩子的性格比較順從,比較好管教,如果是逆時針的就會不聽話。
有的說,一個「璇」的孩子比較溫順,而「璇」多的孩子就比較偏執,還會比較偏執。
其實這都是謠言,孩子的性格大部分都取決於後天的成長環境,取決於家庭對他們的影響,跟頭上「璇」的方向和數量沒有一點關係,只要家長採取正確的方式來養育孩子,就不用擔心「璇」的方向和數量。
發璇對智商的影響?
前段時間,有人說,「璇」的旋轉方向跟智商有一定的關係,順時針旋轉的發璇,大都左腦開發比較好,比較適合邏輯思維。
而逆時針旋轉的「璇」則比較適合開發右腦,適合逆向思維。
還有的說,璇的位置也跟「偏科」有一定的關係。
其實,這都沒有一點科學依據,人的智力跟父母智力以及後天的開發有關係,而對於皮膚表面毛髮的生長沒有絲毫關聯。
朋友們,你們是幾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