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在我們學生來說,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在高中的時候,物理老師就講過類似的原理。如果說假如有一天你的速度真的達到了光子的速度,那麼你看光速應該是靜止的。就相當於你和速度相同的人在一起奔跑一樣。你們互相看對方的時候都覺得對方沒有動,可是實際上你們的速度非常的快。
1895年,當時還小的愛因斯坦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那麼小的他,就能想到這個問題可以說是非常的聰明了。據說愛因斯坦的腦袋是最聰明的腦袋。當你與光子同速飛行時,看光子的速度是零還是光速,當時面對這個問題,很多科學家也都被困難住了,並不知道這樣的題目該怎麼回答。雖然說在今天這個時代,這個問題很簡單,但是在多年以前,他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1895年之後的十年裡,愛因斯坦解決了這件事情。他發表了一個狹義相對理論。當時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愛因斯坦也遇到了困難,兩個公式產生了矛盾。
他不知道哪個答案到底是對的,他沒法分辨誰是正確的,所以他花了十年的時間去研究這個問題。他當時的回答是選擇麥克斯韋方程式,他認為,當你和光子的速度一樣事,你看光子的速度仍然是光速。其實聽到這樣的說法,小編也是很難理解如何來解釋這樣悖論的想法,但當時這個想法就是結合牛頓力學和狹義相對論來解決的。在做任何速度關係式當中,我們都要選擇一個靜止的參照物。
可以選擇兩個人,一個人用的速度是v,而另一個人所用的速度是vr。相對於參照物來說,兩個人的速度是不同的。兩個人分別相對著跑或相向著跑。然後把兩個速度公式重疊推算出相對速度,在他提出的相對論當中兩個速度算出來應該是相對於趨近於零,但是在牛頓的力學當中,如果兩個速度相比較算出來的話。
不趨近於零,所以說這兩個概念是截然不同的。也就是說,無論物體是什麼樣速度,對於物體,光的速度永遠是不變的,這個結論即使對於另一物體的速度是光速也是成立的。所以說這個現象很難解釋到底是看光子的速度是零還是仍然是光速。
面對的這個問題,其實小編也並不知道。如果說讓物理學家再去討論這個問題,那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在研究這個結論的時候,根本就得出了一個不可理論的事實,無論是它的速度是零還是光速,都沒有辦法真正的去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