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礫巖中 再挖一個「克拉瑪依」油田

2020-12-06 人民網

原標題:在新疆礫巖中 再挖一個「克拉瑪依」油田

  在新疆瑪湖的礫巖中,再挖一個克拉瑪依油田正在逐步成為現實,但它的到來並非那麼容易。

  在砂巖中找油技術比較成熟,但凹陷區礫巖規模勘探在世界範圍內缺乏地質理論指導與配套技術支撐,迄今國內外尚無其勘探成功的先例。經過10年持續攻關,中石油新疆油田創建了凹陷礫巖勘探理論技術體系,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成熟—高熟雙峰式高效生油規律等,並依靠該理論和技術體系,在瑪湖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礫巖油田。

  近日,科技日報記者獲悉,新疆瑪湖凹陷礫巖勘探成果入選中國石油2017年十大科技進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玉柱等專家評價說,瑪湖勘探取得的成果具有典型性、創新性、引領性和指導性,顯示了在我國西部勘探程度相對較低的盆地,將來還會有大發現。

  「三下」瑪湖揭示生油新規律

  克拉瑪依油田是建國以來發現的第一個大油田,經過半個世紀的開發,油田面臨儲量不足的困境。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新疆油田就「三上」準噶爾盆地瑪湖地區進行勘探,但礫巖油藏勘探開發屬於世界公認的難度大和技術要求高的領域,缺乏理論指導和勘探技術支撐,勘探成效甚微,只能「三下」瑪湖。

  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總地質師支東明說,礫巖顆粒大小混雜、非均質性極強、儲層物性差、油水關係複雜,富集規律難以把握。因此,在礫巖中找油麵臨四大難題,即瑪湖凹陷是否具備大規模勘探的資源基礎、凹陷區是否發育規模有效儲層、大跨度分離能否規模成藏、如何實現低滲礫巖油藏效益勘探。

  於是,中石油新疆油田聯合南京大學等單位集體攻關,利用紅外光譜等技術,發現了一種新型烴源巖,首次揭示了鹼湖烴源巖成熟—高熟雙峰式高效生油規律。

  中國石油集團高級技術專家唐勇表示,首次在優質烴源巖中發現了綠藻門和藍細菌母質,這是生成環烷基原油的基礎,而烷基原油屬稀缺資源,可加工出用於長徵系列火箭等的獨有油品;與傳統的單峰式生油模式相比,其生油能力兩倍於傳統湖相烴源巖,利用成熟—高熟雙峰式高效生油規律,按新生油模式重新計算資源量同比提高53%。瑪湖凹陷石油資源量從30.5億噸提高至46.7億噸。

  美國休斯敦大學油氣地球化學中心對之評價道,這是全球首次發現迄今可能最古老鹼湖優質烴源巖,成功重建生烴演化過程,是目前該研究領域最優秀的工作。

  突破3500米油藏死亡線

  傳統理論和勘探認為,礫巖儲層3500米以下不發育有效油氣儲層。認識的盲區往往是勘探的禁區。支東明說,通過對禁區的突破,首次建立了凹陷區大型退覆式淺水扇三角洲礫巖沉積新模式,勘探領域由盆緣拓展至整個凹陷區,開闢了有效勘探面積6800平方千米。通過大型扇三角洲水槽實驗的新方法和新技術,首次發現在山高源足、穩定水系、盆大水淺、持續湖侵背景下,凹陷區可發育大型退覆式淺水扇三角洲,有效儲層埋深延伸至5000米以下,改變了3500米是油藏「死亡線」的傳統認識。

  中國地質學會沉積地質專業委員會認為,該模式突破礫巖沿盆緣分布的傳統觀念,揭示了退覆式扇三角洲沉積動力學機制,拓展了凹陷區勘探領域。

  「傳統認為,源、儲大跨度分離難以大面積成藏。」唐勇說,瑪湖凹陷礫巖勘探突破了「源儲一體大面積成藏」的傳統認識,創立了凹陷區源上礫巖大油區成藏模式,發現發源區和儲藏區可跨層長距離運移2000—4000米。指導了勘探部署由單個巖石圈閉轉向圍繞整個有利地帶,探井成功率由35%提高到63%,發現了七大油藏群,形成瑪湖南、瑪湖北兩大油區,支撐了瑪湖凹陷大油區的持續發現。

  準確預測油氣富集區域

  「甜點」是指油氣富集、在當前經濟技術條件下可以有效開發的區域或層段,預測「甜點」是石油勘探開發不懈追求的目標。

  相對於砂巖來說,礫巖滲透低、非均質性強,甜點預測、油氣層評價和增產改造難,由於缺乏配套技術,勘探效益欠佳。

  支東明說,通過研究和實踐,首次提出了低滲礫巖核磁共振測井評價理論,研發了針對低滲礫巖的黏土含量計算、有效孔隙度計算和流體性質識別技術等三項新技術和新方法,預測精度顯著提高,測井解釋符合率從43%提高到84%。特別是利用中子與核磁相結合攻克了低滲透礫巖黏土含量計算難題,發現了油、水層核磁波譜分布規律,研發了礫巖甜點預測技術,甜點鑽遇率從53.3%提高到86.7%。

  「針對礫巖儲層裂縫擴展機理複雜等難題,開展人工裂縫擴展規律及體積壓裂優化設計研究,集成創新形成細分切割水平井體積壓裂技術,成本降低35%,單井產量提高4—7倍,實現了規模儲量的快速有效動用。」支東明說。

  在瑪湖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業界和專家的認可。

  在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組織的《凹陷區礫巖油藏勘探理論技術與瑪湖特大型油田發現》成果鑑定會上,馬永生等9名院士及其他專家一致認為:該成果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正是通過凹陷區礫巖油藏勘探理論技術,瑪湖大油區的發現,新增石油三級儲量12.4億噸,探明儲量5.2億噸,已新建產能605萬噸,實現100多億利潤,還將建產877萬噸。」唐勇說,瑪湖成為新疆及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的石油資源接替。而在瑪湖凹陷區所取得的技術成就已經在中石化新疆探區、吐哈盆地等地區應用,也取得了良好成效。

  隨著我國多數油田步入「中老齡」期,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陽說,我國油氣勘探正向深層和複雜領域拓展,將會遇到許多新問題。「瑪湖帶給我們的啟示是,今後勘探工作中,不僅需要建立勘探理論,同時也要形成勘探技術。未來我們要加大工程和技術的研究及應用以支撐大油氣田的發現。」

(責編:張歌、熊旭)

相關焦點

  • 【重磅】在新疆礫巖中 再挖一個「克拉瑪依」油田
    在新疆瑪湖的礫巖中,再挖一個克拉瑪依油田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 新疆瑪湖地區發現十億噸級礫巖油田
    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30日電(記者顧煜)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30日宣布,經過十餘年勘探攻關,準噶爾盆地瑪湖地區發現十億噸級礫巖油田。    中國石油集團專家唐勇介紹,瑪湖地區目前已發現三級石油地質儲量12.4億噸,其中探明儲量5.2億噸。
  • 新疆瑪湖發現世界最大礫巖油田 為10億噸級
    經過10餘年努力,日前,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在準噶爾盆地瑪湖凹陷中心區發現了10億噸級瑪湖礫巖大油區,為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礫巖油田。  克拉瑪依油田是新中國成立後發現的第一個大油田,為我國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經過半個世紀開發,作為產能建設主體的斷裂帶已多年無重大突破。
  • 新疆發現瑪湖礫巖特大型油田是中國石油工業的重大突破
    1955年10月29日,新疆準噶爾盆地/西北緣/斷裂帶上,滾滾原油自克拉瑪依一號井中噴湧而出,新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序幕由此拉開。  此後半個多世紀的光陰裡,中國石油工業迅速崛起,蓬勃發展。在此過程中,克拉瑪依油田,始終以共和國石油長子的擔當,埋首於舉世公認開發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的礫巖中,在祖國建設最需要之時,持續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並以供給礫巖中特有的,航天和軍工領域必需的稀缺資源——環烷基原油,打破國外壟斷局面,守護著國防安全。
  • 新疆瑪湖發現世界最大礫巖油田
    據國資委網站8日消息,經過10餘年努力,日前,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在準噶爾盆地瑪湖凹陷中心區發現了10億噸級瑪湖礫巖大油區,為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礫巖油田。瑪湖大油田的原油含有稀缺的環烷基組分,是煉製國內獨有的航空大功率煤油、超低溫潤滑油等高端石化產品不可替代的主要原料。
  • 【工業能源快報】新疆瑪湖發現十億噸級礫巖油田
    埃克森美孚Beaumont德州煉廠尚未制定修復11月30日,據彭博社消息,埃克森美孚Beaumont德州煉廠尚未制定修復和恢復生產的時間表,該廠一個小型原油部門在28日一場火災中遭受嚴重破壞。官方認為,製造業繼續保持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2018年煤炭中長期合同基準價料與今年持平12月1日,《中國證券報》從中國煤炭運銷協會了解到,2018年煤炭中長期合同的基準價基本上確定,5500大卡動力煤基準價為535元/噸,與今年持平。相關企業籤訂的中長期合同具體價格還在協商。
  • 中國發現千億級別的特大油田,儲存量超10億噸,就在新疆!
    世界之大,總會出現許多蘊含奇特的礦物資源等山脈亦或是油田,在我們以前,即便探查到了某個地方蘊含許多資源,也沒有足夠的技術去開採它,不具備開採能源的能力。但如今,我們的開採技術已經達到了許多國家難以比擬的地步了,只要發現,我們大多可以去開採利用它。
  • 發現瑪湖十億噸級特大型礫巖油田 西南石油大學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西南石油大學參與完成的「凹陷區礫巖油藏勘探理論技術與瑪湖特大型油田發現」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該項目由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牽頭,西南石油大學作為參與單位,地科院劉向君教授作為完成人之一,參與了項目的開發和應用。
  • 發改委圈定三大油田九大煤田 新疆能源開發提速
    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昨日在其網上發表文章,認為新疆「三大油田」「九大煤田」和「九大風區」蘊藏著大量尚未開發的能源,加速開發將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能源局稱,在國家政策和市場經濟雙重推動下,目前新疆能源資源開發大大加快,為緩解我國能源供應緊張、確保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
  • 新疆準噶爾盆地最深井呼探1井誕生
    責任編輯:張燕玲     中國石油西部鑽探公司,安全平穩鑽至7601米完鑽,成為迄今為止新疆準噶爾盆地最深井。
  • ...盆地「東西並進」 新疆油田公司5年累計新增石油探明儲量逾7億噸
    新華網烏魯木齊12月1日電(趙春暉)隨著準噶爾盆地東部風險探井康探1井噴出高產工業油氣流,作為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現為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證實了新疆準噶爾盆地「東西並進」的油氣勘探開發格局。
  • 世界上只有兩處冒泡油田,印度沒油了,只剩下克拉瑪依的還在冒油
    克拉瑪依是人們為它取的名字,意為黑油。那粘稠湧出的石油積成了一座黑油山,亦成了一眼備受矚目的寶貴油泉。克拉瑪依的泉,亦是中國的泉。總有一天,那井裡冒不出一滴油,而中國這眼泉卻永不枯竭。1955年10月29日,黑油山附近的一號井噴出工業油流,標誌著克拉瑪依油田的發現。黑油山四周景致不凡,東臨魔鬼城,西接瑪納斯河小拐綠洲,背倚成吉思汗山。現已建成一座黑油山公園。
  • 新疆油田公司2018年至2019年準噶爾盆地重點探區建設備忘錄
    1956年2月,克拉瑪依2號井在鑽井過程中遇到了高壓水層形成的冰塔,油田工人成了冰人。而那時,全國的原油產量每年只有12萬噸,真可謂杯水車薪,根本無法滿足新生共和國的需要。黨、國家和人民的迫切需求,化作了第一代新疆石油人戰天鬥地的豪情壯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僅僅6年零29天,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就被發現了,又僅僅經過4年,就撐起了共和國石油能源的幾乎半壁江山。1958年10月1日,寫有「克拉瑪依」四個大字的花車通過天安門廣場。新疆油田的第二個高速發展期,是1991年到2002年。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加快建設克拉瑪依校區 積極服務「一帶一路...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加快建設克拉瑪依校區 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和新疆經濟社會發展 2019-05-20 來源: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將建設克拉瑪依校區作為新形勢下服務
  • 【油田之聲】準噶爾盆地最深井誕生
    施工過程中,按照標準化、工廠化要求,在駐井新疆油田南緣項目部、西部鑽探南緣項目專家組,鑽井隊、西部鑽探地質研究院、鑽井液分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等各相關單位,樹立「一家人、一口井、一體化」思想,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和技術優勢,克服地質條件複雜、發育不良、鄰井參考資料匱乏等困難,堅持融合發展,科學鑽井和協同作戰優勢,秉承「打穩、打好、打準、打快」宗旨,力爭將呼探1井打造成樣板工程,打成優質井。
  • 找尋神秘新疆戈壁美人——中國最美三大雅丹地貌
    西域,一般泛指新疆以及河西走廊西端。左宗棠上奏「他族逼處,故土新歸」,新疆因此而得名。「雅丹」在維吾爾語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各異的雅丹地貌,在神奇的新疆大地卻日益璀璨。大漠黃沙,戈壁美人,心之所向,你一定要去看看。
  • 書中「三山夾兩盆」,其中蘊涵了多少寶貝,只有來了新疆才能體會
    回憶今年的新疆自駕之路,一直以來都覺得這片土地神秘莫測。其實,我們在讀書的時候,都學過一個地理概念,叫做「三山夾兩盆」,的確,要是想快速的了解好新疆這個旅遊大省,只要從這個地理特徵入手,就能夠很好的發現新疆,了解新疆。
  • 新疆塔裡木油田全面建成3000萬噸大油氣田
    新疆塔裡木盆地建成大油氣田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21日電(記者顧煜)截至21日零時,位於新疆南部的中國石油塔裡木油田今年生產石油液體600.01萬噸、天然氣301.59億立方米,油氣當量達到3003.12萬噸。塔裡木油田全面建成3000萬噸大油氣田和300億立方米大氣區,進一步夯實新疆作為我國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儲備基地和陸上油氣戰略通道的地位,成為我國油氣上產重要戰略接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