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太空一直是一個沒有交通法規,各種彗星、小行星胡亂飛來飛去的地方。如果不是月球和木星的暗中保護,以及大氣層的存在,地球的表面可能也會像月球背面那樣坑坑窪窪。但實際上,來自太空的威脅從未畫上休止符。根據天文學家的探測,未來百年內依然存在不少天體會對地球構成嚴重威脅,而巨大的小行星「死神星(Apophis,阿波菲斯)」就是其中之一。
據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IfA)天文學家的觀測發現,由於亞爾科夫斯基效應的影響,小行星「阿波菲斯」正在加速,並且有極小几率在48年內撞擊我們的星球。倘若撞擊,威力相當於8.8億噸TNT同時爆炸,這將使其破壞力比廣島原子彈要高65000倍。
在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部2020年會議上,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的天文學家戴夫·特洛恩(Dave Tholen)發表研究指出,團隊在今年早些時候用斯巴魯望遠鏡(Subaru Telescope)對小行星「阿波菲斯」進行追蹤分析,驚訝地發現這顆小行星正在加速,原因是受到了亞爾科夫斯基效應(Yarkovsky effect)影響。隨後與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大衛·法諾基亞(Davide Farnocchia)一起重新計算了「阿波菲斯」,發現亞爾科夫斯基效應的加速作用導致「阿波菲斯」每年從純重力軌道上偏移約170米,使其對地球的威脅保持在2068年之內。
ps:亞爾科夫斯基效應,指的是當小行星在白天受陽光照射的一側在小行星轉動後,夜晚會釋放出熱量。釋放的熱量可能會產生較小的推力,這可能導致小行星軌道偏離,或令小行星加速或減速。
特洛恩表示:「不考慮亞爾科夫斯基效應產生的漂移,阿波菲斯仍然是一個威脅性的目標,只是不在2068年而已。而即使沒有亞爾科夫斯基效應,2068年受到阿波菲斯的威脅雖然很小,但非零。」
其實5至10米大小的小行星飛掠地球並不罕見,但是像阿波菲斯大小的小行星卻很少見。它們不僅數量少,而且通常不會如此靠近地球。在NASA的哨兵風險表(Sentry Risk Table)上,阿波菲斯排名第三。通過巴勒莫撞擊危險指數估計,阿波菲斯在2068年4月12日,有15萬分之一的機會撞擊地球。不過特洛恩表示,考慮亞爾科夫斯基效應產生的漂移,阿波菲斯撞擊地球的機率實際上接近530000分之一。而NASA太空人麥可·霍恩(Michael Horn)聲稱,如果阿波菲斯真的撞向地球,撞擊點很大可能是歐洲。
雖然看起來不太可能,但是阿波菲斯與地球的碰撞將是非常嚴重的。主要是阿波菲斯充滿了鎳和鐵,其寬度超過1100英尺(340米),其大小相當於3.5倍足球場,與地球表面碰撞將釋放出相當於8.8億噸的TNT,這種災難性事件大約每80000年在地球上發生一次。
可以理解的是,科學家正在密切關注阿波菲斯,以完善他們的估計數值。例如,當阿波菲斯(名字源自埃及神話的毀滅與黑暗之神Apophis)在2004年剛被發現時,天文學家預測它在2029年撞擊地球的概率最高達到過2.7%,是有記錄以來撞地風險最高的一顆小行星。
不過之後通過一些新發現重新再計算後,發現小行星到2029年不會撞地球,可是可能2036年會。後來阿波菲斯在2013年從距離地球1445萬千米的地方飛過,再次計算,也排除了2036年撞擊地球的可能性。至於2068年的撞擊可能性,還未能完全排除。ps:阿波菲斯原定於2029年4月13日飛掠地球(距地球只有30000公裡左右,月球距離地球38.4萬公裡),無需藉助望遠鏡也可以看到。
另外一個不太樂觀的研究數據表明,小行星撞地球的頻率在2.9億年前開始增加。科學家推測原因可能是3億年前火星與木星間的小行星帶發生大碰撞:如果兩個足夠大的巖石以足夠快的速度相互碰撞,則可能導致一系列碰撞,時間會持續數億年。
那對小行星撞地球有沒有什麼防禦方法呢?NASA的科學家曾討論出2種方法,一是製造大質量人造物體送到小行星軌道附近,利用重力拖曳效應拉動小行星令其偏離軌道;二是像科幻電影一樣,發射飛船去撞擊。而幸運的是,地球附近直徑大於140米的8000多個小行星中,沒有一個會在本世紀內直接撞擊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