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空間光調製器的同步移相共光路幹涉技術

2020-11-22 電子發燒友

液晶空間光調製器的同步移相共光路幹涉技術

發表於 2018-03-15 15:52:25

1、引言

與採用分離光路幹涉的泰曼-格林、馬赫-曾德等幹涉儀相比,共光路幹涉儀的物光和參考光在同一光路中傳播,能夠較好抑制外界振動、溫度起伏等噪聲影響,具有一定抗幹擾能力,因而在光學表面、形變、厚度及折射率等檢測領域更具吸引力。經典的共光路幹涉儀結構有相襯法斐索幹涉法和剪切幹涉法等。相襯法利用濾波器對物光的零頻分量和高頻分量分別施加不同的相移實現幹涉測量,方法結構簡單,且幹涉圖樣與輸入相位直接對應,恢復算法也簡單,但依賴於對零頻分量的分離,且濾波器的選擇對測量結果影響較大;斐索幹涉法利用一個標準平面產生參考光,但對平面表面質量和均勻性要求高;剪切幹涉儀通過在兩束物光之間引入剪切量實現幹涉測量,不僅剪切量調控困難,而且因為獲得幹涉條紋僅是剪切波前的相位差,需要複雜的算法實現相位恢復。近年,Arrizón等提出一種基於4f系統和光柵濾波的共光路幹涉法,將輸入平面分成兩個窗口,一個用作物光,另一個用作參考光,通過合理選擇光柵周期、透鏡焦距和窗口尺寸等參數,以及軸向或橫向移動光柵或引入偏振片組獲得不同相移的幹涉圖,進而實現測量,方法原理簡單、抗幹擾能力強,但測量精度仍受限於光柵相移或偏振片質量。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課題組提出了三窗口共光路幹涉儀,將輸入平面分成3個窗口,其中心窗口用作物光,其餘兩窗口用作參考光,利用光柵自身的相移特性,通過一次曝光採樣可在輸出平面上獲得3個不同相移的幹涉圖樣,不僅增強系統的穩定性和抗幹擾能力,而且大大提高系統的操作性和實時性。本文在上述工作基礎上,提出利用液晶空間光調製器(LC-SLM)的灰度數字調製能力,在LC-SLM上加載光柵,通過靈活調整光柵參數以方便不同尺寸待測物體的相位測量,進而提高系統調整的方便性和測量的靈活性。

2、幹涉原理

基於LC-SLM的三窗口同步移相共光路幹涉儀的如圖1所示。從He-Ne雷射器發出的光經準直擴束透鏡擴束後照射位於4f系統輸入平面上的矩形光闌。矩形光闌包含3個窗口,被測透明物體置於中心窗口之前,則通過中心窗口的光為物光,通過兩側窗口的光為參考光。透鏡L1和L2構成的4f系統頻譜面上的濾波器由加載在LC-SLM上的光柵實現,並對輸入光進行衍射分光,在輸出面上形成多級衍射光。通過調整窗口大小、光柵周期等參數,可在輸出平面獲得3幅相移圖。

假設準直擴束後的輸入光為理想平面波,則系統輸入平面的光場復振幅分布為

在系統頻譜面上,加載在LC-SLM上的光柵起頻域濾波的作用。相應的,其衝擊響應函數可表示為

圖1  三窗口共光路幹涉儀示意圖

其中:Aw為光柵透光區寬度;d為光柵周期;u0為光柵透光區中心相對於系統光軸在x方向的偏移量;λ為光源波長;f為透鏡焦距。於是,系統輸出平面上的光場分布可以表示為

其中,*表示卷積。假設加載在LC-SLM的光柵為Aw/d=1/2的二值光柵,同時調整光柵周期d=3λf/D,並去掉幹涉圖樣的公共因子,則在輸出平面上獲得的位於x=-D/3、0和D/3處的3個幹涉圖光強分布為

3、實驗與分析

為了進一步認識所提幹涉儀的性能,依據圖1構建實驗裝置如圖2所示。其中:光源為λ=632.8nm的普通He-Ne雷射器;傅立葉變換透鏡L1和L2為f=250mm的平凸透鏡;透射式LC-SLM解析度為1024×768,像素大小為18μm;CCD解析度為1600×1200,像素大小為4.4μm;被測物為一柱面鏡,放置在中心窗口前。利用LC-SLM的灰度調製能力,在其上加載d=72μm、佔空比為1/2的二值光柵。經過透鏡L1的聚焦光束經過LC-SLM進行空間濾波。當光柵的初始偏移u0=d/4時,cosθ=0,會使I0的條紋變化消失。因此,在調整光柵初始位置時,最好使u0<d/4。


該操作可通過改變LC-SLM上加載光柵完成,不僅調整方便,而且調整精度高。為避免高級次衍射光影響,調整輸入孔徑的寬度D=3λf/d=6.59mm,可在CCD上通過1次曝光採集3幅移相干涉圖,如圖3所示。提取3幅幹涉圖,並根據式(5)進行相位恢復,恢復結果如圖4(a)所示。為了更好地評價該幹涉儀的相位恢復效果,構建雙窗口共光路幹涉儀,並採用四步相移法恢復待測相位,恢復結果如圖4(b)所示。從圖可以看出,兩次相位恢復結果相同,從而進一步證明本文所提幹涉儀的正確性和可行性。

為了評價系統的穩定性和重複性,以1min為間隔進行了120次測量,並選取恢復結果中的任意一點,觀察該點在120次測量中的變化,獲得的結果如圖5中三角點線所示。由圖可見,該點相位變化的標準差σ=0.0325rad,表明所提幹涉儀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同時,計算相鄰兩次測量結果之差的均方根RMS,得到結果如圖中圓點線所示,其中Pi表示第i次測量結果,其平均重複性MRMS=0.4404rad,標準差σ=0.0732rad,從而進一步表明所提幹涉儀具有長時間穩定性和重複性。

從上述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本文所提幹涉儀具有強的相位恢復能力,但其測量精度仍受限於諸多因素,如He-Ne雷射器的功率波動和強相干噪聲、透射式LC-SLM的輸出波動和強「黑柵效應」、CCD以及4f系統的不理想等,而這些問題可通過採用高質量的器件解決。雖然本系統的精度還有待提高,但其本身的諸多優勢,如結構簡單、穩定性高、實時性好和靈活性好,是一種非常有前景的相位測量工具。

4、結論

提出了一種基於LC-SLM的三窗口共光路幹涉儀,利用LC-SLM的灰度調製特性,通過在LC-SLM上加載光柵實現頻域濾波,在保持系統穩定性、實時性的基礎上,提高了系統操作的靈活性和測量的方便性。對比實驗表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穩定性和重複性實驗表明了所提方法具有長期的穩定性和重複性。由於本文系統具有結構簡單、穩定性高,實時性好和靈活性好等的優勢,並可通過降低噪聲、改進算法等的處理達到較高的精度,從而有望應用於高精度相位實時測量場合。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發現:討厭的背景光,也能有助於推進空間光調製器的校準
    ​空間光調製器(SLM)廣泛應用於光束操縱、幹涉傳感、分束器、光束整形和雷射加工等領域。隨著光學技術的發展,光學傳感和成像越來越接近衍射極限解析度,首先必須滿足高精度波前測量的要求。電尋址空間光調製器將電壓映射到液晶的相位調製,該相位調製可以由計算機生成的二維灰度圖像提供。現在,中科院上海光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基於令人討厭背景光絕對參考系的SLM定標方法。
  • 在超快雷射加工應用裡,空間光調製器還有這麼多種玩法
    儘管憑藉著強大優勢,超快雷射加工技術成為3C電子等領域中的新寵,但單焦點的超快雷射直寫加工技術仍然存在加工區域小、效率低的問題,不能同時滿足大幅面和高精度加工需求。空間光調製器的出現使得上述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解決,空間光調製器可以對超快雷射光束的振幅、相位或者偏振等光學參數進行調控,配合一定光路設計就可以在材料加工區域得到任意的光場強度分布。
  • 空間光調製器在渦旋光(OAM)方向的新應用
    空間光調製器在渦旋光(OAM)方向的新應用渦旋光場由於具有軌道角動量,在量子信息編碼,粒子旋轉與控制,超分辨顯微以及光鑷領域都有巨大的研究價值。也是近年來廣大科研工作者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目前,產生渦旋陣列的方法主要有三種:1、利用特殊微結構材料產生;2、利用達曼光柵的不同衍射級產生;3、利用多光束幹涉產生。這三種方法中,多光束幹涉產生方法原理簡潔,得到了較為廣泛的研究。若採用渦旋光束作為疊加光束,該技術可簡化為雙光束幹涉,並且能產生一種特殊的「摩天輪」式環形渦旋陣列,形成具有前沿應用價值的均勻環形光陷阱,如應用於原子捕獲、量子兼併氣體及莫特絕緣體轉變等方面。
  • 美國MeadowlarkOptics公司推出全球響應速度最快的純相位液晶空間...
    摘 要:傳統的液晶空間光調製器作為一種高單元密度的新型波前矯正器件,生物顯微自適應等對空間光調製器的刷新速度有較高要求的客戶帶來便利。 液晶空間光調製器的工作原理Meadowlark Optics公司使用的液晶材料為超高速液晶
  • 【福利】鈮酸鋰調製器直播學霸筆記
    根據波導結構,鈮酸鋰調製器可分為直線波導(相位調製器)、MZ幹涉儀(強度調製器)、Y波導(應用於光纖陀螺)、雙路MZ幹涉儀(IQ調製器)。數字通訊包括網際網路、空地間網絡等用於數據傳輸的光網絡。調製器的作用是將數位訊號加載在光信號上進行長距離傳輸,因為光通訊有著其它線纜或者基站通訊無法比擬的優勢。
  • 英特爾公布矽光模塊關鍵技術!微型環調製器尺寸縮小了1000倍以上!
    構造低成本、大容量的矽光模塊關鍵技術 在數據中心裡,新的以數據為中心的工作負載每天都在增長,隨著伺服器間的數據移動不斷增加,對當今的網絡基礎架構提出了新的挑戰。行業正在迅速接近電氣I/O性能的實際極限。隨著計算帶寬需求不斷增長,電氣I/O的規模無法保持同步增長,從而形成了「I/O功耗牆」,限制了計算運行的可用能源。
  • 對基於拼接幹涉術的同步輻射鏡測量技術的研究
    而針對X光反射鏡的高精度鏡面測量技術是其中的主要難點。無論是對於X光反射鏡的確定性加工,還是對於安裝X光反射鏡前的質量檢測和應力調整,能夠準確反饋鏡面面形的測量技術是不可或缺的。一旦測量技術成為瓶頸就直接限制了光學加工和檢測調整的極限水平。為了加強NSLS-II對同步輻射鏡的檢測能力,以及為NSLS-II離子束加工流程反饋準確的二維面形殘差,筆者等對拼接幹涉測量平臺和相關測量技術進行了研究。
  • OFC2017:等離子調製器技術有望塑造下一代光通信
    3/2/2017, OFC2017消息,來自瑞士,德國和美國的一批科學家發展了一種新的基於等離子器件的高速光調製技術,並將在今年的OFC上發布。在諸如金這樣的導體表面,會存在激發起來的液體一樣的電子「海」形成的等離子波,就像在池塘水面上投石激發起來的波動,光打到金屬表面也可以激發起帶有能量的等離子波,一種集體震蕩的電子。在合適的情況下,光信號可以激發起這種等離子波,並將信號從光子轉到金屬表面的等離子上。
  • 光刻技術概述及光刻技術的原理
    除此之外,根據光的幹涉特性,利用各種波前技術優化工藝參數也是提高解析度的重要手段。這些技術是運用電磁理論結合光刻實際對曝光成像進行深入的分析所取得的突破。其中有移相掩膜、離軸照明技術、鄰近效應校正等。運用這些技術,可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上獲得更高解析度的光刻圖形。 20世紀70—80年代,光刻設備主要採用普通光源和汞燈作為曝光光源,其特徵尺寸在微米級以上。
  • 詳解液晶彩電背光燈驅動電路[圖文]
    在液晶電視機中,背光燈驅動板是一個單獨工作且受控於CPU的電路組件,其主要作用是點亮液晶屏內的背光燈管,並在CPU的控制下進行啟動、停止(on/off)及亮度調節。  背光燈驅動板主要由振蕩器、調製器、功率輸出電路及保護檢測電路組成,如1圖所示。
  • 光庫科技擬非公開募資7.1億元鈮酸鋰高速調製器晶片項目現狀如何
    鈮酸鋰高速調製器晶片及器件:布局準備光庫科技大力投入的鈮酸鋰系列高速調製器晶片及器件主要應用於高速、超高速幹線光纖通信網絡中光信號的調製,是搭建高速光網絡必不可少的器件,在100G/400G相干光通訊網絡中有非常廣泛的應用。隨著5G建設的實施,全球光網絡市場將得到進一步發展,未來長途光網絡和城域核心光網絡建設過程中將對高速鈮酸鋰調製器器件產生更大的需求。
  • 相干光通訊系統發展提速 未來需要什麼樣的光調製器?
    儘管第一代100G相干光通信系統已經在布設在網絡中好幾年了,對帶寬、埠密度、以及系統能耗量的要求依然在不斷提高,也推動技術向200G、400G甚至更高速的系統前進。  同相正交In-Phase Quadrature-Phase (IQ)光調製器是超高速相干系統中重要的器件選擇。
  • 光學調製器基礎原理(理論學習者必看)
    定義:該裝置可以操控光束的性質,例如光功率或者相位。光調製器通常用來操控光束的性質,例如雷射光束。調製器根據所調製光束的性質被稱為強度調製器,相位調製器,偏振調製器,空間光調製器等。不同類型的調製器可以應用到不同的應用領域,例如光纖通信領域,顯示設備中,調Q或者鎖模雷射器,以及光學測量中。
  • 移相法用於SSB信號的調製
    但是,如果是數位訊號,則它的低頻成分極為豐富,故在採用濾波法時,必須先採用某種技術(比如,部分響應技術)改變原信號的頻譜結構。這種產生SSB的方法的特點是:首先對載波進行調製,而後濾掉不需要的邊帶和載波。這種方法通常被認為是低效率的,因為它將大約2/3的功率消耗於濾波器(當然,因為濾波器不是總被安裝於輸出級,所以系統不一定會浪費掉2/3的發射功率。)
  • 幾種可變光衰減器技術及其比較
    近年來,出現了多種製造可變光衰減器的新技術,包括可調衍射光柵技術、MEMS技術、液晶技術、磁光技術、平面光波導技術等。  高分子可調衍射光柵VOA  高分子可調衍射光柵的製作基於一種薄膜表面調製技術。起初,這種技術的開發是為了替代放映機和投影儀中的液晶顯示屏(LCD)和數字光處理器(DLP)。
  • 什麼是聲光調製器?
    利用聲光效應實現光調製的器件稱為聲光調製器,它利用調製信號在調製器中產生超聲波場來改變器件的折射率,從而改變通過器件光的相位,達到調製目的。通常的聲光器件包括四部分:驅動電源、換能器、聲光介質和吸收介質(或反射介質)。
  • 白光幹涉儀儀器原理簡介
    物理學中,幹涉是兩列或兩列以上頻率相同的波在空間中重疊時發生疊加從而形成新波形的現象。例如採用光學分束器將一束來自單色點光源的光分成兩束後,再讓它們在空間中的某個區域內重疊,將會發現在重疊區域內的光強並不是均勻分布的:其明暗程度隨其在空間,時間中位置的不同而變化,最亮的地方超過了原先兩束光的光強之和,而最暗的地方光強有可能為零,這種光強的重新分布被稱作「幹涉條紋」。
  • 晶片光刻技術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步驟
    其中有移相掩膜、離軸照明技術、鄰近效應校正等。運用這些技術,可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上獲得更高解析度的光刻圖形。如1999年初Canon公司推出的FPA-1000ASI掃描步進機,該機的光源為193納米,通過採用波前技術,可在300毫米矽片上實現0.13微米光刻線寬。  光刻技術是包含光刻機、掩模、光刻材料等一系列技術,涉及光、機、電、物理、化學、材料等多個研究方向。
  • 詳解液晶彩電背光燈驅動電路
    在液晶電視機中,背光燈驅動板是一個單獨工作且受控於CPU的電路組件,其主要作用是點亮液晶屏內的背光燈管,並在CPU的控制下進行啟動、停止(on/off)及亮度調節。  背光燈驅動板主要由振蕩器、調製器、功率輸出電路及保護檢測電路組成,如1圖所示。
  • 生物物理所研製出分子尺度解析度幹涉定位顯微鏡
    該工作提出了一種基於雷射幹涉條紋定位成像的新技術,並據此研製出新型單分子幹涉定位顯微鏡(Repetitive Optical Selective Exposure, ROSE),將螢光顯微鏡解析度提升至3 nm以內的分子尺度,單分子定位精度接近1 nm,可以分辨點距為5 nm的DNA origami(DNA 摺紙)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