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相法用於SSB信號的調製

2020-11-28 電子產品世界

與標準幅度調製相比,單邊帶調製(SSB)對於頻譜和輸出功率的利用率更高。儘管很少用於數據傳送,SSB仍廣泛地用於HF和VHF低端的語音通訊。雙邊帶調製信號包含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基帶信號,即上、下邊帶。由於兩個邊帶含的信息相同,因而從信息傳輸角度考慮,傳送一個邊帶同樣可以達到信息傳輸的目的。單邊帶調製,就是通過某種辦法,只傳送一個邊帶的調製方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86232.htm

下邊帶SSB信號的時域表示式為:

Sm(t)=m(t)cosωct+m''(t)sinωct (1)

上邊帶SSB信號的表示式:

Sm(t)=m(t)cosωct-m''(t)sinωct(2)

式中,m''(t)是m(t)的希爾伯特變換。

單邊帶信號的產生,通常採用濾波法和相移法兩種。

所謂濾波法,是對雙邊帶信號利用網絡濾出單邊帶信號,因為,一般的m(t)具有豐富的低頻成分,因而要求濾波器的截止特性極為陡峭才行。這就給實際製作帶來困難,尤其是截止特性陡峭的高頻網絡更難製作。因此,在實際中,往往採用多次頻移及多次濾濾的辦法來實現,如圖1所示。

圖中,ωs1ωs2,而且濾波器I一般工作在較低頻率上,這樣做便於設計一個較為滿意的單邊帶濾波器。倘若m(t)不包含顯著的低頻成分,則這種濾波法是行之有效的,例如,一般話音信號並不包含豐富的非常低的頻率成分。但是,如果是數位訊號,則它的低頻成分極為豐富,故在採用濾波法時,必須先採用某種技術(比如,部分響應技術)改變原信號的頻譜結構。

這種產生SSB的方法的特點是:首先對載波進行調製,而後濾掉不需要的邊帶和載波。這種方法通常被認為是低效率的,因為它將大約2/3的功率消耗於濾波器(當然,因為濾波器不是總被安裝於輸出級,所以系統不一定會浪費掉2/3的發射功率。)

所謂相移法,是模仿式(1)運算關係的一種實現方法。這種方法的原理示於圖2.這裡,關鍵在於製作一個相移網絡。由於在全頻率內相移-π/2的要求很難達到,故在實際中往往由寬頻帶(有限帶寬的)相移網絡來替代。

相移法產生SSB信號的一種具體方法

圖3所示電路利用一個集成了所有必要功能單元的IC與寬帶網絡、低電壓運放相配合,可以產生35MHz至80MHz的SSB信號。圖中所有IC均工作於3V±10%.

各部分的組成和作用分別介紹如下:

MAX2452晶片(IC1)

如果產生SSB信號採用移相(代數)法。那麼需要用這兩調製器(混頻器)產生怕需的邊帶並抑制掉不需要的載波和其餘的邊帶。兩個調製器分別被用作QAM(正交振幅調製)中的同相和正交調製,二者均包含於IC1中。該電路具有以下優點:

低成本,低功耗。

輸出信號(35MHz至80MHz)覆蓋了4m和6m業餘無線波段。

用戶可通過反轉兩對線的連接而在上/下邊帶間轉換(而不是改變濾波器)

不需要濾波器。

一片IC1內包含了所需的振蕩器、兩個調製器和一個求和放大器。

該電路不需要濾波器來抑制載波和邊帶頻率,因為調製過程已包含了頻率甄別功能。舉例來說,如果載波信號sinωct而調製信號為sinωMt(不考慮信號幅度)。調製過程(混頻)實際就是將載波和調製信號相乘,如下所示:

[sinωMtsinωct]=0.5cos(ωM-ωc)t-0.5cos(ωM+ωc)t

上述兩路信號移相90°後則變成為餘弦形式:

sin(ωct+90°)=cos(ωct),sin(ωMt+90°)=cosωMt

將移相90°後的兩路信號送入另外一個調製器相乘得到:

[cosωMt][cosωct]=0.5cos(ωM-ωc)t+0.5cos(ωM+ωc)t

請注意,下邊帶信號,也就是上式中含cos(ωM-ωc)t的項,經兩路信號求和後得到加強而產生IC1的輸出。上邊帶信號,也就是含cos(ωM+ωc)t的項,在兩路信號相加後被互相低消。

IC1對於不需要的載波和邊帶的抑制率比為-35dB,比期望值低5dB,但在輸出功率不高於5W時並無明顯差。該抑制率在一定程度上與沒有使用的調製器反相輸入端的電容(C7和C8)有關。輸出級(未表示出)可以是一個單管緩衝器,一個推挽功率放大器,或根據實際要求來選擇。

RC相移網絡

RC相移網絡提供低頻-π/2相移,採用RC相移網絡主要是為簡化電路,而不是減少元件。RC相移網絡由R、C1、C2、C3、C4、C5、C6組成,其中R=12K±10%,C10.044μF,C2=0.033μF,C3=0.02μF,C4=0.01μF,C5=5600pF,C6=100nF,由R、C1、C2、C3、C4、C5、C6組成了複合的π型RC低頻移相器,它可簡化成雙輸入雙輸出網絡結構。相移大小約為-π/2。該網絡利用5%精度的元件可獲得300Hz至3500Hz的響應,相位誤差1°,增益誤差0.2dB。

從信號的流程上來看,由話簡輸出的聲音信號經U1放大100倍後,分成兩路到達U2-1和U2-2,U2-1實際上是一個跟隨器,U2-2起著一個反相的作用。兩路輸出信號經RC低頻相移網絡-π/2相移量的作用,使得到達U2-3和U2-4前端的信號的相位相差-π/2經過U2-3和U2-4的作用之後,到達IC1的I、Q端,相位相差-π/2保持不變。

U2-3和U2-4的輸出信號進入IC1,先與本振信號混頻後,再相加,即可得到SSB信號。

U1和U2單元

U1由MAX492構成,它實際上起著一個放大器的作用,放大倍數為100。

U2由MAX494構成,它是一個四單元的放大器,U2-1相當於一個跟隨器,U2-2相當於一個反相器,U2-3和U2-4不僅具有主放大的作用,也起著濾波器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基於SystemView的調頻信號的調製解調仿真
    第一種變換:將消息變為原始電信號,由於原始電信號通常具有很低的頻率分量,一般不宜直接傳輸;第二種變換:將原始電信號(基帶信號)變為適合信道傳輸的頻帶信號,在接收端再進行相反變換。這種變換和反變換通常稱為調製和解調。調製解調技術在現代通信系統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他直接影響通信的質量和速度。
  • 相位調製的定義及基本原理介紹
    相位調製的定義   載波的相位對其參考相位的偏離值隨調製信號的瞬時值成比例變化的調製方式,稱為相位調製,或稱調相。   載波的相位對其參考相位的偏離值隨調製信號的瞬時值成比例變化的調製方式,稱為相位調製,或稱調相。調相和調頻有密切的關係。調相時,同時有調頻伴隨發生;調頻時,也同時有調相伴隨發生,不過兩者的變化規律不同。實際使用時很少採用調相制,它主要是用來作為得到調頻的一種方法。調相即載波的初始相位隨著基帶數位訊號而變化,例如數位訊號1對應相位180°,數位訊號0對應相位0°。
  • 載波移相多電平PWM研究
    多電平技術實現的關鍵在於如何實現大量的SPWM控制信號。SPWM法是一種比較成熟的,目前使用較廣泛的PWM法。前面提到的採樣控制理論中的一個重要結論:衝量相等而形狀不同的窄脈衝加在具有慣性的環節上時,其效果基本相同。
  • 調製信號和載波的關係介紹
    為了充分利用信道容量,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通信信號採用了不同的調製方式。隨著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用戶對信息傳輸要求的不斷提高,通信信號的調製方式經歷了由模擬到數字,由簡單到複雜的發展過程。   信號調製方式   調製方式有很多。根據調製信號是模擬信號還是數位訊號,分為模擬調製和數字調製。
  • 調製解調晶片有哪些_調製解調晶片型號匯總
    什麼是調製解調   調製就是用基帶信號去控制載波信號的某個或幾個參量的變化,將信息荷載在其上形成已調信號傳輸,而解調是調製的反過程,通過具體的方法從已調信號的參量變化中將恢復原始的基帶信號。
  • 一種數字控制的三相移相觸發電路的設計
    這裡給出一款用於可控矽的集成電路數字控制的三相移相觸發電路。針對點電網及現場出現的噪聲幹擾問題,提出一種去抖動電路設計方案.闡述了移相電路的基本設計思路。2 電路設計2.1 電路框架 三相正弦輸入(ACl~AC3)經比較器,轉換成與輸入同步的方波信號,再經去抖動電路消除輸入信號噪聲,生成乾淨的同步方波信號,進入移相電路。
  • 基於聯合頻率分析的數位訊號自動調製識別
    [1];Gardner將循環譜分析用於信號調製識別[2];Assaleh等人把信號建模為一個兩階AR過程,並利用參數統計方法識別CW、PSK、FSK三類信號[3]。,將其取代傅氏變換得到聯合信號頻率與循環頻率的兩維處理方法,並用於三種數位訊號的特徵分析。
  • 正弦信號發生器設計方案
    DDS器件產生正弦波信號和各種調製信號的設計方法。系統工作總控制可統一控制各個時序模塊;各時序模塊用於完成相應的控制功能。在模擬部分中,利用無源低通濾波器及放大電路,使AD9851型DDS模塊的輸出信號成為正弦波和FM調製信號;再利用調幅電路,使FPGA內部DDS模塊產生的信號與AD9851輸出的載波信號變為調幅信號,同時在基帶碼控制下通過PSK/ASK調製電路得到PsK和ASK信號。最後,各路信號選擇通道後,經功率放大電路驅動50Ω負載。
  • PM角度調製電路的工作原理及應用電路
    PM的一種常用的實現方法是用調製信號控制諧振迴路或移相網絡的電抗或電阻元件以實現PM。調製信號使變容二極體結電容C1發生變化時,由於失諧而產生的相移也發生變化,從而實現PM。由於迴路相位特性的非線性,採用單級迴路實現PM。由於迴路相位特性的非線性,採用單級迴路實現PM,只有調製指數MPN/6時,才能獲得線性較好的PM。
  • 移相全橋DC/DC變換器雙閉環控制系統設計
    摘要:提出移相全橋DC/DC變換器閉環系統設計方案,基於PWM控制器件UCC3895設計一個關鍵詞:移相全橋;DC/DC變換器;UCC3895:閉環系統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3169.htm 隨著我國電源行業的發展,在中大功率應用場合,採用PWM控制技術的移相全橋DC/DC變換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隨著PWM控制技術逐漸向高頻化方向發展
  • 無線電調製信號仿真設備設計方案
    可仿真復現任何信號帶寬小於64KHz的數字調製信號,適用於各種不同的無線電超短波電臺數字測試系統。產品按照「信號獲取-信號處理-信號保存-信號回放」的方式,能產生短波/超短波頻段的數字調製信號仿真。數字錄放模塊用於數字調製信號仿真開發,在進行數字測試系統研發時時,根據實際需求產生具體的數字調製信號源,以二進位文件形式上載保存於電腦中。同時,數字錄放模塊的回放功能可用於錄製信號的檢查和分析。2. 數字單放模塊安裝在數字測試系統中,能將電腦中保存的數字調製信號源文件下載到數字單放模塊的非易失性存儲器中,回放產生要求的數字調製信號。
  • 基於PZT壓電陶瓷的光相位調製!
    打開APP 基於PZT壓電陶瓷的光相位調製! PZT壓電陶瓷具有逆壓電效應,即在施加電壓信號下可產生對應電壓信號的微位移,且具有納米級高解析度及微秒級響應速度的特點,滿足對光相位調製的精度。PZT壓電陶瓷移相器也是各種幹涉儀器中的主要組成部件,它的精度將直接影響幹涉儀的測量精度。
  • 數位訊號的傳送
    二、數位訊號的載波傳送 當數位訊號要進行較長距離的傳送時,就要採用載波傳送的方式了。數位訊號的載波傳送與基帶傳送的主要區別就是增加了調製與解調的環節,是在復接器後增加了一個調製器,在分接器前增加一個解調器而已。
  • XMC4500控制的移相全橋ZVS DC/DC變換器
    移相全橋變換器移相PWM信號的產生方式主要有模擬電路控制和數字電路控制兩種。首先分析了數字控制與模擬控制對系統整體性能的影響;然後簡要介紹了移相全橋DC/DC變換器PWM信號的特點,最後詳細介紹了數字控制的具體實現過程。
  • 液晶空間光調製器的同步移相共光路幹涉技術
    打開APP 液晶空間光調製器的同步移相共光路幹涉技術 發表於 2018-03-15 15:52:25 經典的共光路幹涉儀結構有相襯法斐索幹涉法和剪切幹涉法等。
  • 以FPGA為核心的數字通信信號2FSK的調製解調技術及其實現方案詳解
    現代通信系統中常用的是數字調製技術,數位訊號的調製、解調和識別是高科技術的發展趨勢。調製解調技術是現代通信中一項關鍵的技術,解調效果的好壞更是直接關係著通信系統的性能。而數字解調技術的關鍵在於瞬時幅度,瞬時頻率和瞬時相位參數的準確估計。 調製的目的是使信號波形適合於在信道中傳輸,調製可以分為基帶調製和載波調製兩類。基帶調製直接採用低通信號傳遞信息,這種技術通常用於銅線、光纖等一些無載波的傳輸方式。
  • 一種移相全橋變換器拓撲,分析變換器工作於電流斷續模式原理
    變換器拓撲所存在的技術不足,論文首先介紹了一種改進的移相全橋變換器拓撲,分析變換器工作於電流斷續模式(Discontinuous Current Mode,DCM)的基本原理,研究變換器在2 kW工況下的關鍵元器件參數設計,再進而提出採用開關元件平均模型法建立工作於DCM的改進移相全橋變換器的理想小信號模型,且應用掃頻分析證實改進移相全橋拓撲結構DC/DC變換器建模方法及所建模型的合理性。
  • FM角度調製電路工作原理
    產生FM信號的常用方法有:直接FM和間接FM法。直接FM法的優點是線路簡單易於獲得較大的頻偏。缺點是中心頻率不易穩定:間接FM法的優點是易於保持中心頻率的穩定,缺點是不易獲得大的頻偏,要使頻偏滿足要求,通常在調製後要加以多次倍頻,因而使發射線路結構複雜。所以間接FM法,通常使用於固定頻率的廣播電臺中。對于波段工作的中小功率移動電臺。通常採用直接FM法。在無線電技術領域中,目前應用較多的是直接FM。
  • 實現信號CDMA調製/解調的水聲通信系統
    1 水聲通信系統的總體結構 基於CDMA的水聲通信調製/解調系統的設計框圖如圖1所示,整個設計系統主要實現了信號的CDMA調製/解調、控制DAC 以及ADC 進行數字採集,模數轉換和數模轉換由專用的集成晶片來實現。
  • Labview實現幅度信號調製(AM)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34162.htm其中,m(t)是交流信號分量,均值為0,需要被調製的信號,此處選擇一個正弦信號,正好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