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波移相多電平PWM研究

2020-11-25 電子產品世界

1 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6/347157.htm

隨著電力電子技術和電力半導體技術的迅速發展,中壓大功率傳動設備不僅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同時還降低了生產的成本,雖然其電路的拓撲結構和控制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多電平技術的研究仍備受大家的關注。多電平技術避免了器件的直接串聯,具有輸出電壓高,諧波含量低,電壓變化率小,開關頻率低等優點。多電平技術實現的關鍵在於如何實現大量的SPWM控制信號。

SPWM法是一種比較成熟的,目前使用較廣泛的PWM法。前面提到的採樣控制理論中的一個重要結論:衝量相等而形狀不同的窄脈衝加在具有慣性的環節上時,其效果基本相同。SPWM法就是以該結論為理論基礎,用脈衝寬度按正弦規律變化而和正弦波等效的PWM波形即SPWM波形控制逆變電路中開關器件的通斷,使其輸出的脈衝電壓的面積與所希望輸出的正弦波在相應區間內的面積相等,通過改變調製波的頻率和幅值則可調節逆變電路輸出電壓的頻率和幅值。

2 總體設計方案

2.1單元串聯多電平變頻器拓撲結構介紹

單元串聯多電平變頻器的拓撲結構簡單,易於模塊化,可以根據系統對輸出電壓、電平數的要求確定功率單元的級數。如圖1所示,七電平H橋串聯逆變器拓撲結構圖,其單相電壓是由三個功率單元組成,每個功率單元均為H橋逆變電路結構,輸出端依次串聯在一起,並利用SPWM信號控制功率單元中開關器件的通與斷。

2.2載波移相控制理論

一般來說,N電平的逆變器調製,需要N-1個三角載波。移相載波調製法中,所有三角波均具有相同的頻率和幅值,但是任意兩個相鄰載波的相位要有一定的相移,其值為

(1)

通過調製波和載波的比較,可以產生所需要的開關器件的驅動信號。

但在數位化實現中,載波移相法一般不是由一個調製波和一組經過相移的載波比較生成,而是由調製波和一個載波進行比較之後,再進行一定的延時得到各個功率單元的SPWM控制信號。

採用DSP+CPLD來完成多路SPWM控制信號的實現。其中由DSP控制器實現單相電壓中的第一級功率單元兩橋臂控制信號,並由CPLD來實現對這兩路控制信號的移相延時,進而實現單相電壓中各個功率單元的SPWM控制信號。系統原理框圖如下圖2所示

3 DSP控制部分

DSP控制部分主要任務是實現單相電壓中第一級功率單元的兩路控制信號。如圖3所示,這兩路控制信號分別控制左橋臂Q1和右橋臂Q3兩開關器件的通與斷,Q2和Q4控制信號分別為Q1和Q3信號的互補信號,Q1和Q2、Q3和Q4信號間需要增加一定的死區延時時間。

功率單元左橋臂Q1的控制信號當參考波大於載波時,輸出高電平,Q1導通,Q2截止;反之,輸出低電平,Q1截止,Q2導通。Q1信號取反後得到Q2信號。左橋臂Q3的控制信號由互差180的三角載波與參考波比較得到,當參考波大於載波時,輸出高電平,Q3導通,Q4截止;反之,輸出低電平,Q3截止,Q4導通。Q3信號取反後得到Q4信號。載波與參考波的比較過程參考圖4,兩橋臂控制信號的實測波形如圖5。

對以上內容的分析,在本系統中採用了DSP TMS320F2812作為該部分的控制核心其內核為32位,運行速度可以達到150MIPS,同時其有6路獨立的PWM輸出、2個異步串行通訊口、16通道12位AD輸入,內置了36K的RAM和256K的Flash存儲器,在主控制電路中,只需要在該DSP的基礎上配合一些簡單的外圍電路即可實現所需的6路SPWM控制信號。

4 CPLD控制部分

CPLD控制部分主要任務是對第一級功率單元H橋左、右橋臂控制信號進行移相,進而得到以後各級功率單元的左、右橋臂的控制信號。該部分設計的關鍵是信號的邊沿檢測和移相延時兩部分。如下圖6所示,首先,CPLD對SPWM進行邊沿信號檢測,當檢測到上升沿(或下降沿)到來後,再進行Td時間的延時,最後輸出置1(或0)。

邊沿信號檢測可以利用邊沿觸發的觸發器去檢測上升沿或下降沿,但是這種方式對於邊沿的檢測過於敏感,系統中的一個尖峰幹擾將會導致邊沿檢測的誤判,我們進行多次採樣,比較前後幾次採樣的結果,再來判別邊沿是否到來。

移相延時部分最重要的是對延時時間的選擇,延時時間長或短都會影響到系統的性能,本設計中,第二級功率單元的延時時間根據公式(2)計算得到:

(2)

其中, 為三角載波頻率,N為逆變器輸出電平數。

經過CPLD移相後,A相三個功率單元的左橋臂控制信號如下圖7所示,第一級功率單元的輸出如圖8,圖9是A相三個功率單元輸出疊加後的波形。

利用DSP和CPLD相結合的方法實現載波移相多電平PWM,使單元級聯型多電平技術變得更加模塊化,同時使產品的升級變得更簡單化。不需要改變DSP中的程序,也不需要改變DSP部分的硬體電路設計,只需要改變CPLD中Td的時間,並相應的增加兩路輸出即可。

5 總結

多電平技術的發展,需要能夠產生大量的PWM信號的控制器,但傳統的控制器只能提供6路PWM信號,遠不能滿足要求,仍需要更改大量的代碼,進行長期的調試等等,延長了產品上市的時間。為此本文設計了基於DSP+CPLD的載波移相多電平PWM實現的方案,該方案不僅可以輸出18路PWM信號,而且稍加修改便可以輸出24路、36路等更多路PWM信號。


相關焦點

  • NPC三電平逆變器PWM時降低損耗的研究
    關鍵詞:逆變器;脈寬調製;諧波1 引言 自多電平電路拓撲面世以來已逐漸成為解決高壓大容量電能變換最有效的方案。多電平(包括三電平)結構已在如高壓(中壓)交流電機傳動、FACTS、電網質量管理和電網無功補償和吸收等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 移相控制全橋ZVS―PWM變換器的分析與設計
    在功率輸出過程中,軟開關移相控制全橋電路的工作狀態和普通PWM硬開關電路相同。 (2)(t1一t1′):超前臂在死區時間內的諧振過程。加到S1上的驅動脈衝變為低電平,S1由導通變為截止。電容C1和C3迅速分別充放電,與等效電感(Lr+n2Lf)串聯諧振,在諧振結束前(t2之前),使前臂中心電壓快速降低到一0.7V,使D3立即導通,為S3的零電壓導通作好準備。
  • 移相控制ZVS PWM全橋變換器的直通問題分析
    對於全橋變換器的ZVS移相控制方式超前臂的ZVS實現較為容易,滯後臂的ZVS較為困難。  圖2為變壓器中點電壓波形,由圖可知變壓器零電平一段有一個小凸起,沒有真正為零。根據以上的分析,已經成功的利用移相全橋電路應用在相關的產品中,使全橋電路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基於C8051的軟開關用移相PWM的實現
    關鍵詞:軟開關;移相PWM:C8051 0 引言    軟開關技術近年來已經得到了深入,廣泛的研究並且發展迅速。當系統PCA計數器/定時器與模塊寄存器值發生匹配時,模塊的CEXn引腳上的邏輯電平將發生變化,如果將相應模塊的I/0線CEXn連接到埠I/0,單片機相應埠輸出電平即發生變化,這就可實現PWM脈衝的高、低電平輸出。每個模塊的工作是單獨進行的,需要的CPU幹預較少,這就可同時輸出多路PWM。
  • pwm輸出波形的特點
    採用計算法實現PWM時,按照每個載波周期內調製波的取法,可以分為規則採樣PWM和自然採樣PWM。其中,採用規則採樣法,計算簡單,佔用系統軟體資源較少,因而應用比較廣泛;但是由規則採樣法計算出的PWM波形,在系統載波頻率較低時,輸出精度差,並且在計算時需要通過查表確定計算結果,所以並不能保證其波形的對稱性,諧波含量也會因為波形的不對稱而增加。
  • 電流模式控制倍流整流器ZVS PWM全橋DC-DC變換器的研究
    1、引言 傳統的PWM DC/DC 移相全橋零電壓軟開關(ZVS)變換器利用變壓器的漏感或/和原邊串聯電感和開關管的外接或/和寄生電容之間的諧振來實現零電壓軟開關,由於超前橋臂和滯後橋臂實現零電壓軟開關ZVS的條件不盡相同,導致了滯後橋臂實現零電壓軟開關ZVS的難度比超前橋臂要大得多;輸出整流二極體換流時關斷的二極體反向恢復會引起次級較大的電壓尖峰;並且還存在較為嚴重的副邊佔空比丟失的情況。
  • 模塊化多電平換流器應用於直流輸電的科研挑戰及解決方法
    基於模塊化多電平換流器的高壓直流輸電需應對直流線路可能短路故障和子模塊數量過多帶來的電容電壓均衡問題。同時研究了自阻、自均壓拓撲兩種不同閉鎖模式下直流故障抑制特性、電平輸出優先的自均壓控制策略以及非閉鎖直流故障抑制策略。
  • 我校在合肥先進光源快校正磁鐵電源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該系列研究還提出了一種基於Buck電路級聯的三電平開關電源拓撲如圖3該方案採用Buck模塊級聯以及120º載波移相的多電平的方案,將等效開關頻率提高了三倍,基於FPGA基於Buck模塊級聯的三電平開關電源架構。 圖4.
  • PWM原理
    PWM原理—專有名詞  1) 佔空比:就是輸出的PWM中,高電平保持的時間 與 該PWM的時鐘周期的時間之比。  如,一個PWM的頻率是1000Hz,那麼它的時鐘周期就是1ms,就是1000us,如果高電平出現的時間是200us,那麼低電平的時間肯定是800us,那麼佔空比就是200:1000,也就是說PWM的佔空比就是1:5。
  • 用Arduino剖析PWM脈寬調製
    設:在一個周期T時間中,高電平持續時間佔T的百分比為 D,則低電平持續時間在周期T中佔的百分比為 1- D。我們對 一個調製周期T內的電壓值對時間積分,然後除以周期T,就得到了這個周期的輸出電壓均值。
  • 一種數字控制的三相移相觸發電路的設計
    當第一個脈衝到來時,觸發器輸出高電平,同時啟動電阻電容的充電電路,電容充電,當充電達到使其後面的反相器翻轉,觸發器復位,觸發器輸出低電平。電容充電波形如圖3中的/net90,觸發器輸出信號波形為/net52。再利用該輸出信號作為時鐘信號對同步信號a,b和c採樣,濾除信號中的所有毛刺抖動成分,最終輸出信號為/out3,/out2和/outl。
  • 移相法用於SSB信號的調製
    這種產生SSB的方法的特點是:首先對載波進行調製,而後濾掉不需要的邊帶和載波。這種方法通常被認為是低效率的,因為它將大約2/3的功率消耗於濾波器(當然,因為濾波器不是總被安裝於輸出級,所以系統不一定會浪費掉2/3的發射功率。)所謂相移法,是模仿式(1)運算關係的一種實現方法。這種方法的原理示於圖2.這裡,關鍵在於製作一個相移網絡。
  • 脈衝寬度調製(PWM)器件的測試(圖)
    pwm器件的功能  pwm器件的種類比較多,功能上也有所差別。  pwm器件的結構  pwm器件的內部結構比較複雜,不同種類pwm器件的結構也不完全相同。大多數pwm器件都具有基準電壓部分、振蕩部分、調寬控制部分、誤差放大部分、電流限制部分、輸出部分等,另外,有的種類還有軟啟動控制部分、快速關閉部分、欠壓鎖定部分等輔助部分。圖1為適用於高頻功率mos管驅動的uc1525a/27a的內部結構框圖。
  • 有關PWM「死區」時間
    簡介:pwm是脈寬調製,在電力電子中,最常用的就是整流和逆變。這就需要用到整流橋和逆變橋。對三相電來說,就需要三個橋臂。以兩電平為例,每個橋臂上有兩個電力電子器件,比如igbt。這兩個igbt不能同時導通,否則就會出現短路的情況。
  • 調製信號和載波的關係介紹
    數字調製方式有振幅鍵控、移頻鍵控、移相鍵控、正交幅度調製等,信號調製原理是研究信號調製識別問題的基礎。   模擬信號   模擬信號是指在信號隨時間連續變化,在模擬信號中,不同時間點位置的信號值可以是連續變化的。
  • 從數字PWM信號獲得準確、快速穩定的模擬電壓
    此電路是有用的,但缺點是組件數量多,且無法改善1.1秒的穩定時間,再者也沒有辦法在不使用連續PWM信號的情況下「保持」模擬值。     圖2:PWM至模擬轉換得到改善嗎?  改善了PWM至模擬轉換!     圖3:4通道PWM至模擬轉換  多用途的輸出模式  圖4
  • 基於可編程邏輯器件實現多電平正交幅度調製系統的設計
    基於可編程邏輯器件實現多電平正交幅度調製系統的設計 劉潔,李和 發表於 2020-11-16 22:58:11 1 引 言 多電平正交幅度調製MQAM
  • 數位訊號電平的測試方法
    1、數位訊號電平和模擬信號電平的區別  模擬電視載波調製是VSB, 即殘留邊帶調製, 圖像內容是通過幅度調製來傳送的, 圖像內容是隨時變化的, 信道的功率不斷地變化, 所以模擬電視的信道功率取決於圖像內容, 模擬電視行/場同步脈衝電平相對穩定, 故我們把峰值電平作為判別模擬電視信號強弱的標準。
  • 一種完美無諧波多電平ZVS UPS(一)
    此完美無諧波ZVS UPS所以能達到理想的技術指標,是因為採用了以下三項新技術:(1)採用了文獻[1]介紹的改革後的新型多電平逆變技術,即把級聯疊加與SPWM控制從逆變器移到了直流電源上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開關器件的數目,也減少了開關損耗
  • 關於PWM「死區」時間知識解析
    pwm是脈寬調製,在電力電子中,最常用的就是整流和逆變。這就需要用到整流橋和逆變橋。對三相電來說,就需要三個橋臂。以兩電平為例,每個橋臂上有兩個電力電子器件,比如igbt。這兩個igbt不能同時導通,否則就會出現短路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