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汨羅市白水鎮高衝村,村民周陽春在水塘裡發現的桃花水母。 圖/瀟湘晨報通訊員周敏 謝江
「池塘裡發現小東西,晶瑩透亮,指甲大小,一張一合的,不曉得是什麼生物。」近日,汨羅市白水鎮高衝村村民周陽春,在家門口一處水塘裡發現了一群小生物,附近村民稱從未見過,擔心會是害蟲。9月6日,汨羅市林業局工作人員將樣本送去檢測,經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院專家確認,這些小東西就是「桃花水母」,有水中大熊貓之稱,是世界級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9月5日清早,周陽春到池塘清洗魚缸,順便打點清水上來養魚,結果一抬眼就看到在水裡遊動的像柳絮一樣柔軟的小傢伙。和妻子議論一番之後,周陽春往水裡一捧一大把,裝了滿滿一缸「小魚」。
當這小東西送到侄子家時,侄子第一反應有點像水母。「可能是桃花水母,沒想到村裡水塘還出了珍稀水生物,看網上說都是世界級瀕危物種,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帶著周陽春發現的水母樣本,汨羅市林業局野生保護站工作人員來到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找專家諮詢。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張志強博士介紹說,從所發現生物的形態、大小等特徵,可以判定是桃花水母。而已發現的桃花水母多出現在四川、浙江、湖北、江西一帶,品種以地域而命名,湖南地區較為罕見。此次發現的水母是哪一類別,是不是新品種,他將進一步研究。
「桃花水母對水環境要求極高,適宜其生存的水域必須無毒無害,微酸水環境最適宜水母生長,稍微有一點汙染都不行。」張博士說。
「要保護這些珍稀的桃花水母,首要是保護當地的水源環境。」張博士說,桃花水母是水螅體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變成水母的,水母一年當中只出現幾周或稍微更長的時間,其餘時間均為水螅體附著在水底,條件適合時,休眠的桃花水母就會甦醒,而且繁殖很快。「等到來年,水質還是這麼好的話,也許還會再現。」
瀟湘晨報通訊員周敏 謝江
數讀 6.5
桃花水母是一種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腔腸動物,已有6.5億年生存歷史,被譽為生物進化研究的「活化石」。全世界100多年來只發現桃花水母11種,中國分布9種。
「桃花水母」有水中大熊貓之稱,是世界級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