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構建更好的微生物燃料電池

2021-02-15 羅徹斯特大學本科招生辦

早在一個多世紀前,科學家們就提出了利用細菌產生的電流製造微生物燃料電池的概念。可是卻因為技術的缺乏一直未能付諸實踐。現今,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相較於過去已成熟許多。不過在這項技術的高成本和低效率是在大面積推廣之前所需要解決的兩個問題。

羅徹斯特大學的研究學者們近日在這兩個方面有重大的突破。化學系教授Kara Bren和博士後Peter Lamberg在對於依賴於廢水中細菌的燃料電池的研究中,利用家用材料:紙,製造出電極。

時至今日,大部分建立在廢水中的微生物燃料電池所使用的電極材質是碳氈或易腐蝕的金屬。兩者中,碳氈雖然成本更低,但是它多孔、易堵塞的特徵不利於電池的運作。

他們所想到的解決方案就是利用沾有碳糊的紙取代碳氈。碳糊由石墨和礦物質油混合而成。這種方案不僅節省成本、容易準備,而且效果比碳氈要更好。「紙做的電極的密度是原來氈狀模型的兩倍。」Bren說。

碳糊是電極中不可缺少的原料。它可以吸引細菌釋放的電子。Bren的項目中所選用的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細菌可以吸收廢水中的有毒重金屬離子,從而釋放出電子。這些電子吸附到陽極的碳衣上。從那裡,他們流動到需要電子來進行自身電化學反應的陰極。

在製作電極的過程中,Bren和Lamberg製作了一個由紙,碳糊,導電聚合物和細菌膜組成的層狀夾層。這個簡易的電極居然具有2.24 A m-2(每單位面積的安培)的電路平均輸出,相比於氈狀陽極的0.94 A m-2更加有效率。

「我們製造出了一個簡單,低成本卻更高效的電極,這對於以後進一步的研究和實踐也有很大的幫助。」Lamberg談到最新的發明,這樣說。

相關焦點

  • 梁禹翔:讓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翻倍
    就讀於浙江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研究生梁禹翔,巧妙地藉助太陽光輔助提升微生物燃料電池的輸出性能,開發出了目前國際上該領域輸出功率最高、穩定性最好的光電微生物燃料電池,相關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9篇學術論文,授權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為該技術的工程化應用做出了突破性貢獻。
  • 哈工大一博士生創國內「微生物燃料電池」科研新成果 環保電池技術...
    哈爾濱新聞網11月7日訊 (商豔凱 記者 劉鋼)記者從哈工大獲悉,剛剛步入博士三年級學習的哈工大市政學院尤世界得到了一個好消息:國際微生物燃料電池(MFC)官方網站報導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在MFC領域的科研成果,以他為第一作者、前期已得到SCI(國際科學引文索引)檢索的4篇英文論文也被收錄到該網站內。
  • 科學網—梁禹翔:讓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翻倍
    就讀於浙江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研究生梁禹翔,巧妙地藉助太陽光輔助提升微生物燃料電池的輸出性能,開發出了目前國際上該領域輸出功率最高、穩定性最好的光電微生物燃料電池,相關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9篇學術論文,授權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為該技術的工程化應用做出了突破性貢獻。
  • 梁禹翔:讓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翻倍—新聞—科學網
    就讀於浙江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研究生梁禹翔,巧妙地藉助太陽光輔助提升微生物燃料電池的輸出性能,開發出了目前國際上該領域輸出功率最高、穩定性最好的光電微生物燃料電池,相關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9篇學術論文,授權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為該技術的工程化應用做出了突破性貢獻。
  • 紙可創建更好的微生物燃料電池
    一個多世紀以來,微生物燃料電池主要依靠細菌產生電流,但把這個概念變成可用的工具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
  • 微生物燃料電池 讓汙水發電!
    圖為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示意圖。微生物燃料電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可以將汙水作為底物進行發電,將其中蘊含的能量回收,可解決汙水處理廠的電耗問題。MFC既可用於處理廢水有機物,也可用於廢水脫氮除硫,甚至可用於處理難降解有毒化合物。
  • 利用微生物燃料電池淨化汙水及脫鹽
    日前,美國化學會旗下的《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發表了一篇關於利用微生物燃料電池同步淨化汙水
  • 中國科協青年科學家論壇聚焦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
    本次論壇聚焦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議題包括產電微生物及其電子傳遞機制、微生物燃料電池反應器設計與放大、微生物燃料電池材料、微生物燃料電池模型模擬、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環境應用。 論壇邀請浙江大學長江學者教授成少安、哈爾濱工業大學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王愛傑、臺灣宜蘭大學教授王金璨、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研究員趙峰作主題報告。
  • 揭示人工溼地—微生物燃料電池耦合系統運行機制
    河北大學生態與環境治理研究所
  • 光電微生物燃料電池在他手裡性能翻倍
    就讀於浙江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碩士生梁禹翔,巧妙地藉助太陽光輔助提升微生物燃料電池的輸出性能,開發出了目前國際上該領域輸出功率最高、穩定性最好的光電微生物燃料電池,相關成果在國際TOP期刊連發9篇學術論文,授權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為該技術的工程化應用做出了突破性貢獻。
  • 微生物燃料電池節能環保
    微生物燃料電池節能環保 37次閱讀 作者:邱美輝   來源:中國化工報
  • 汙水尿液能發電 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獲突破
    OFweek環保網訊:微生物燃料電池並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1910年,英國植物學家馬克·比特首次發現了細菌的培養液能夠產生電流,他用鉑作為電極成功製造出了世界第一塊微生物燃料電池。因此,又能淨化水質、又能發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一旦出現,將有望把汙水處理變成一個有利可圖的產業。BruceLogan教授認為,未來汙水處理廠通過使用微生物燃料電池不僅可以滿足自身用電,還能向外輸電,做到循環利用。
  • 微生物燃料電池導電外殼
    據外國媒體報導:近日,有研究人員使用電子傳導聚合物塗覆單個細菌細胞,使得微生物燃料電池表現出高性能。    在厭氧條件下,某些細菌會發電,這種行為可以用於微生物燃料電池,特別是廢水處理。但是這種燃料電池的功率密度很低,新加坡和中國科學家現在提出了一個非常規的解決方案:他們用導電聚合物塗覆活的電活菌,並獲得了微生物燃料電池的高性能陽極。
  • 揭示人工溼地—微生物燃料電池耦合系統運行機制—新聞—科學網
    河北大學生態與環境治理研究所
  • 微生物燃料電池的未來在哪?
    在各種替代能源中,燃料電池對清潔電能的生產有了極大的興趣。燃料電池通過電化學反應產生電力,通過在陽極處氧化諸如氫和醇的燃料,以及在陰極處還原氧化劑,通常是氧氣。燃料電池將通過提供的燃料和氧化劑產生電力,伴隨著熱量和水作為副產品。酶燃料電池(EFC)和微生物燃料電池(MFC)是燃料電池的子類別,它們具有相似的能量生產操作原理。
  • 青島能源所在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等項目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生物傳感器團隊負責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劉愛驊等在基於木糖脫氫酶表面展示體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生物燃料電池是指以微生物或酶為催化劑,將生物燃料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
  • 微生物燃料電池在土壤修復中的應用與前景
    微生物燃料電池在土壤修復中的應用與前景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微生物燃料電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能夠將有機物或無機物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在治理汙染的同時也提供電能,在修復汙染環境和生物產電方面有著很好的前景。
  • 中國大學生研製出高效微生物燃料電池,獲國際金獎
    給細菌「餵」勺糖,做成電池能持續產電80小時?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天大化工學院學生團隊研發出的成果——高效混菌微生物燃料電池,並於不久前獲得了2015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GEM)金獎及該賽事Best Energy Project單項獎。
  • 微生物燃料電池幾種性能特點
    #13; 時間:2020-08-07 18:54:57 微生物燃料電池幾種性能特點
  • 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又推進一步
    位於美國聖路易斯的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稱,他們把利用廢水發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華盛頓大學環境工程學項目成員、化學工程助教拉思•安晉南特博士在「環境科學技術」網站上介紹了這種不間斷上流微生物燃料電池(UMFC)的設計以及工作原理。同過去那些讓微生物在含有營養液的封閉系統中工作的實驗不同的是,安晉南特為微生物提供的是源源不斷的廢水。由於食品和農業加工中會不停排放廢水,因此,安晉南特的技術更容易在這些工廠得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