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9月17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韓曉餘)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第21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今天(17日)在上海開幕,100多款尖端工業技術和產品在工博會上首發。
作為中國裝備製造業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工業品牌展,本屆工博會以「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為主題,首發了100多款尖端技術和產品,涉及人工智慧、自動化、機器人、工業網際網路、數位化工廠等領域。
在上海電氣展臺,以「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製造」四大解決方案為主線,組成了全球首發的「智慧方舟」展區,以及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星雲智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該平臺囊括了一系列擁有著作權的工業軟體,目前已經在風電行業中加以應用,利用大數據和雲計算,對風機實施全方位的監控、維護和優化。展臺工作人員郭博介紹:「我們現在應用主要還是裝備製造業,先從自己企業內部做,像對內的火電、工具機、電梯和風電等,這些整個下來連接的資產價值實際上已經接近萬億了,尤其對重資產設備,這個非常有價值。」
展會現場,上海博世力士樂公司國內首發了踐行「未來工廠」願景的智能動態物流車;上海微電子也展示了填補國內空白的國內首臺高解析度6代小Mask投影曝光機;協作機器人鼻祖丹麥的UR公司以及日本發那科、川崎、德國庫卡等領先企業,都將現場首發最新協作機器人。上海非夕機器人則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個自適應機器人佛曉(Rizon),區別於以往的工業機器人和協作機器人,自適應機器人具有極高的誤差容忍度、抗幹擾性,以及強大的智能可遷移工作能力。展臺工作人員賀先生介紹:「它可以有一個比較像人類的理解,同時又有像人類一樣的操縱能力,它可以解決很多現代傳統工業機器人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比如汽車行業一些工件的拋光打磨,還比如電子行業插頭的拔插。」
今年工博會上,還展示了一批突破性的國產新材料。上海石化展出了以碳纖維及其連續抽油杆研製為核心的新型高效機採系統,可大幅提高油田工作效率;山西太鋼展示了厚度只有0.02毫米的寬幅不鏽鋼精密箔材。展臺工作人員楊先生表示:「因為它厚度比較薄,是直接就可以用手撕開的一種鋼材,最主要在電子行業做一些紐扣電池、電腦的零部件、還有一些液晶顯示屏,之前是德國、日本壟斷這項技術,現在咱們有技術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