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總結,輸入輸出阻抗是這麼回事

2020-11-23 電子產品世界

  輸入阻抗即輸入電壓與電流之比,即 Ri = U/I。在同樣的輸入電壓的情況下,如果輸入阻抗很低,就需要流過較大電流,這就要考驗前級的電流輸出能力了;而如果輸入阻抗很高,那麼只需要很小的電流,這就為前級的電流輸出能力減少了很大負擔。所以電路設計中儘量提高輸入阻抗。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3/288804.htm

  再說輸出阻抗,它可以看做輸出端內阻 r,可以等效為一個理想信號源(電源)和這個內阻 r 的串聯。把它和下級電路的輸入阻抗結合起來看,就相當於一個理想信號源(電源)和內阻 r 還有下級輸入阻抗 Ri 組成的迴路,內阻 r 在迴路中會起到分壓的作用,r 越大,就會有更大的電壓分配給它,而更小的分配給下級電路;反之,r 越小,則分配給下級電路的電壓越大,電路的效率越高。所以,當然把輸出阻抗 r 設計得越小越好了。

  回過頭來再說,既然輸入阻抗越大越好,那麼我們想辦法把它設計得很大很大,豈不是最好?不然,當輸入阻抗很大的時候,迴路電流就會很小很小,而實際電路中,電流路徑是容易被幹擾的(來自其他信號的串擾,或來自空中的電磁輻射),這時只要一個很小的擾動疊加到迴路電流上就會嚴重的幹擾到信號質量。所以除非能夠保證信號被很好的屏蔽,不受外界幹擾,否則也不要把輸入阻抗設計得過大。據說,據說啊~輸入阻抗一般設計成47K,當然在這個值附近的幾十K應該都可以吧~

  那位說了,我選用的器件,輸入阻抗就是很小,或者輸出阻抗就是很大,我怎麼辦啊?這個簡單,在輸入之前或者輸出之後加一級電壓跟隨器就解決了。

  還得補充一句,前邊說的,都是指電壓信號,電流信號則要反過來看。如果是電流信號(電流源),那麼下一級的輸入阻抗越小,前一級的負載就越小;而前一級的輸出阻抗則越大,就會有越多的電流進入下一級而不是消耗在本級內。對於電流信號(電流源)的輸出阻抗 r,應該等效為理想電流源與之並聯吧,下一級的輸入阻抗再並聯到上邊去,基礎知識不紮實了,應該翻書考證一下。

  要求輸出電壓不因負載變化而變化,輸出阻抗應儘量小,要求輸出電流不因負載變化而變化,輸出阻抗應儘量大。不是所有情況都要求輸出阻抗儘量小。

  輸出阻抗與功率無關。

  「阻抗匹配」是電路中搞得非常混亂的一個概念,最好不用這個概念。

  1、在什麼情況下輸入阻抗應儘量大或儘量小?而輸出阻抗為什麼儘量小?輸出阻抗與功率存在什麼關係?

  輸入輸出阻抗的確定是有前提的,無前提的說其是否應該儘量的大或儘量的小沒有意義。一般而言,如果強調的是電壓特性的話,通常要求具有較高的輸入阻抗和較低的輸出阻抗;而相對應的,如果強調的是電流特性的話,則通常要求具有較低的輸入阻抗和較高的輸出阻抗。另要注意的是,通常討論的是動態阻抗,而忽略直流偏置。

  2、輸入輸出阻抗與阻抗匹配有什麼關係?是否應考慮高低頻的情況?

  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是「左膀右臂」,缺了誰都不行。這個概念在電尺寸(波長)和電路尺寸相近的情況下特別重要。如在高頻電路中,孤立的電流和電壓通常被一個貌似特別的「功率波」替代就是例證。阻抗匹配原則上就是針對「功率波」提出的。

  雖然阻抗匹配在電尺寸(波長)和電路尺寸相近的情況下(一般定為波長小於電路尺寸的十倍)必須予以考慮,但通常也只是考慮電路中的「走線」——傳輸線。因此,匹配只考慮器件間的連接上,即器件輸出和輸入的阻抗匹配,而將器件還是看成一個集總參數的東西。當然到了微波段時,情況可能變得更為複雜。

  輸出阻抗越小,帶負載能力越強,輸入阻抗越大,與外部電路的隔離效果越好,阻抗匹配感覺就是為了消除各個電路功能模塊之間的影響。

  簡單的說在射頻電路中,因為要獲得最大功率,所以負載阻抗和源的戴維南等效阻抗成共軛關係就行了。這樣電路電抗為零,實部相等,獲得最大功率。

  輸入輸出阻抗,通常我們容易獲得的是電壓源,比如音頻功放電路,這樣就要求輸入阻抗大,輸出阻抗小,所以電路全局負反饋清一色的是電壓串聯負反饋。當然在光通信應用中很多時候是電流型的,這時情況就不一樣了。總之,採用何種形式的負反饋始終與輸入輸出阻抗有關。

  阻抗定義

  在具有電阻、電感和電容的電路裡,對交流電所起的阻礙作用叫做阻抗。阻抗常用Z表示。阻抗由電阻、感抗和容抗三者組成,但不是三者簡單相加。阻抗的單位是歐。在直流電中,物體對電流阻礙的作用叫做電阻,世界上所有的物質都有電阻,只是電阻值的大小差異而已。電阻很小的物質稱作良導體,如金屬等;電阻極大的物質稱作絕緣體,如木頭和塑料等。還有一種介於兩者之間的導體叫做半導體,而超導體則是一種電阻值幾近於零的物質。但是在交流電的領域中則除了電阻會阻礙電流以外,電容及電感也會阻礙電流的流動,這種作用就稱之為電抗,意即抵抗電流的作用。電容及電感的電抗分別稱作電容抗及電感抗,簡稱容抗及感抗。它們的計量單位與電阻一樣是歐姆,而其值的大小則和交流電的頻率有關係,頻率愈高則容抗愈小感抗愈大,頻率愈低則容抗愈大而感抗愈小。此外電容抗和電感抗還有相位角度的問題,具有向量上的關係式,因此才會說:阻抗是電阻與電抗在向量上的和。對於一個具體電路,阻抗不是不變的,而是隨著頻率變化而變化。在電阻、電感和電容串聯電路中,電路的阻抗一般來說比電阻大。也就是阻抗減小到最小值。在電感和電容並聯電路中,諧振的時候阻抗增加到最大值,這和串聯電路相反。

  一、輸入阻抗

  輸入阻抗是指一個電路輸入端的等效阻抗。在輸入端上加上一個電壓源U,測量輸入端的電流I,則輸入阻抗Rin就是U/I。你可以把輸入端想像成一個電阻的兩端,這個電阻的阻值,就是輸入阻抗。

  輸入阻抗跟一個普通的電抗元件沒什麼兩樣,它反映了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對於電壓驅動的電路,輸入阻抗越大,則對電壓源的負載就越輕,因而就越容易驅動,也不會對信號源有影響;而對於電流驅動型的電路,輸入阻抗越小,則對電流源的負載就越輕。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如果是用電壓源來驅動的,則輸入阻抗越大越好;如果是用電流源來驅動的,則阻抗越小越好(註:只適合於低頻電路,在高頻電路中,還要考慮阻抗匹配問題。)另外如果要獲取最大輸出功率時,也要考慮 阻抗匹配問題。

  二、輸出阻抗

  無論信號源或放大器還有電源,都有輸出阻抗的問題。輸出阻抗就是一個信號源的內阻。本來,對於一個理想的電壓源(包括電源),內阻應該為0,或理想電流源的阻抗應當為無窮大。輸出阻抗在電路設計最特別需要注意。

  但現實中的電壓源,則不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常用一個理想電壓源串聯一個電阻r的方式來等效一個實際的電壓源。這個跟理想電壓源串聯的電阻r,就是(信號源/放大器輸出/電源)的內阻了。當這個電壓源給負載供電時,就會有電流I從這個負載上流過,並在這個電阻上產生I×r的電壓降。這將導致電源輸出電壓的下降,從而限制了最大輸出功率(關於為什麼會限制最大輸出功率,請看後面的「阻抗匹配」一問)。同樣的,一個理想的電流源,輸出阻抗應該是無窮大,但實際的電路是不可能的。

相關焦點

  • 高人總結系列!輸入輸出阻抗是這麼回事
    輸入阻抗即輸入電壓與電流之比,即 Ri = U/I。在同樣的輸入電壓的情況下,如果輸入阻抗很低,就需要流過較大電流,這就要考驗前級的電流輸出能力了;而如果輸入阻抗很高,那麼只需要很小的電流,這就為前級的電流輸出能力減少了很大負擔。所以電路設計中儘量提高輸入阻抗。
  • 輸入阻抗輸出阻抗計算
    阻抗是一個比電阻大的概念。阻抗包括感抗\容抗\電阻,感抗是電感(線圈)對交流電的阻礙能力,容抗是電容對交流電的阻礙能力,電阻是導體對穩恆電流的阻礙能力,不同阻抗的材料組合起來可以控制電路的電流\相位\波形,從而實現控制。   一、輸入阻抗   輸入阻抗是指一個電路輸入端的等效阻抗。
  • 對於高輸入阻抗和低輸出阻抗的詳細解析
    通常低輸出阻抗被提到地方大半是指前級擴大機的輸出阻抗,後級通常是稱作輸出內阻的。 前級的低輸出阻抗有幾個好處: 一.一般會強調低輸出阻抗即表示了它有較大的電流輸出能力,容易搭配一些低輸入阻抗的器材(後級)。
  • 輸入阻抗和輸出阻抗介紹及測量方法
    一般在阻抗匹配要求不很嚴格的情況下,或者只關心其他指標的情況下,可以對器件的輸入輸出阻抗作近似估計(有時器件參數的分散性也要求這樣),只要設計誤差不大就可行。但是在射頻功率放大器的設計中,推動級和末級功率輸出的設計必須要提高功率增益和高效率,這時知道推動級和功率輸出級的輸入輸出阻抗就顯得非常重要。
  • 放大器的輸入阻抗和輸出阻抗是交流電阻還是直流電阻?
    在輸入端上加上一個電壓源U,測量輸入端的電流I,則輸入阻抗Rin就是U/I。你可以把輸入端想像成一個電阻的兩端,這個電阻的阻值,就是輸入阻抗。   輸出阻抗就是一個信號源的內阻,阻抗越小,驅動更大負載的能力就越高。輸出阻抗是在出口處測得的阻抗。輸出阻抗對電路的影響 無論信號源或放大器還有電源,都有輸出阻抗的問題。
  • ADC輸入阻抗的問題
    他要求很低的輸入阻抗用於對內部採樣電容快速充電。這時最好有低阻源,否則會引起誤差。實在不行,可以外部並聯一很大的電容,每次被取樣後,大電容的電壓下降不多。因此並聯外部大電容後,開關電容輸入可以等效為一個純阻性阻抗,可以被校正。  3:FLASH.html">FLASH型(直接比較型)。大多高速ADC都是直接比較型,也稱閃速型(FLASH),一般都是低阻抗的。
  • 運算放大器中,同相輸入與反向輸入的輸入阻抗的區別
    電子電路中的運算放大器,有同相輸入端和反相輸入端,輸入端的極性和輸出端是同一極性的就是同相放大器,而輸入端的極性和輸出端相反極性的則稱為反相放大器。   另外就是二者的增益計算公式不同,相位相反   由此可見,對比它們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輸入輸出阻抗,共模的抗幹擾   1、同相放大器的輸入阻抗和運放的輸入阻抗相等,接近無窮大,同相放大器的輸入電阻取值大小不影響輸入阻抗;而反相放大器的輸入阻抗等於信號到輸入端的串聯電阻的阻值。
  • 差分放大器的輸入阻抗計算
    任意輸入信號是指在兩個輸入端加入任意大小和極性的輸入信號。 任意輸入信號可以分解為一對共模信號和一對差模信號的組合。 差放電路的主要技術指標:電壓放大倍數和共模抑制比。雙端輸出時,差模電壓放大倍數與單管放大時相等,單端輸出則為單管放大的二分之一;雙端輸出時,共模電壓放大倍數,理想情況系下為零,單端輸出時,共模電壓放大倍數很小。
  • 輸出阻抗怎麼理解?多大比較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80886.htm  無論信號源或放大器還有電源,都有輸出阻抗的問題。輸出阻抗就是一個信號源的內阻。本來,對於一個理想的電壓源(包括電源),內阻應該為0,或理想電流源的阻抗應當為無窮大。----談到輸出阻抗,人們比較容易「忘記」,要記住吶。
  • 用反饋設定輸出阻抗可節省3dB的輸出功率
    人們經常對運放採用串聯終結方式,以匹配負載的阻抗。但這種實用方法會在終結電阻上產生3dB的輸出功率損耗(圖1)。較新型運放採用3V和5V工作,限制了輸出擺幅,這意味著應避免採用串聯匹配電阻方法。另一種辦法是用一個串聯反饋電路來設定輸出阻抗。
  • 用一個接地阻抗電流傳感器重建輸入電流
    可以對流入一個接地阻抗的小信號電流做重建,該阻抗是一個較大電路的組成部分。這個電流可以是多個電流之和,例如它是流入一隻電容的幾個電流模式四次濾波器的高通濾波輸出(並且是濾波器的一個工作阻抗)。
  • 03.運放參數---輸入阻抗和輸入電容
    下圖 1 形象的說明了運放的輸入端阻抗的特性。主要有兩個參數,輸入阻抗和輸入電容。對於電壓反饋型運入,輸入阻抗主要由輸入級的決定,一般BJT輸入級的運放。的共模輸入阻抗會大於40MΩ。差模輸入阻抗大於200GΩ。對於JFET和CMOS輸入級的運放,輸入阻抗要大的多。這個阻抗通常表現為電阻性。作為常識被我們所熟知。
  • 如何計算集成斬波放大器的ADC轉換器的失調誤差和輸入阻抗
    在斬波轉換過程中,開關的電荷注入會引起電流尖峰,進而使施加於ADC輸入端的電壓產生方向不定(流入和/或流出)的下降或尖峰。壓降與連接到ADC輸入段的傳感器的輸出阻抗成比例。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85368.htm簡介模數轉換器(ADC)中集成的緩衝器和放大器通常是斬波型。
  • 電源中輸入輸出電容的作用和選擇
    旁路電容用在有電阻連接時,接在電阻兩端使交流信號順利通過,是把輸入信號中的高頻噪聲作為濾除對象,把前級攜帶的高頻雜波濾除。濾波電容使用在電源整流電路中,是用來濾除交流成分使直流輸出更平滑。大電容由於使用多層卷繞的方式製作,其容量大、體積大,電感對高頻信號阻抗很大,所以其高頻性能不好。而小電容因為容量小、體積小、對低頻信號阻抗大。
  • 對高阻抗緩衝放大器的輸入實現ESD保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76601.htm  在某些測量應用中,如pH值(酸度)和生物電勢需要高阻抗緩衝放大器。不幸的是,當並聯pH值傳感器的為400MΩ輸入阻抗時,即使採用低漏電流二極體,如Fairchild公司的MMBD-1503A,仍引入很大的偏置電壓。
  • 自舉電路增大輸入阻抗的方法
    打開APP 自舉電路增大輸入阻抗的方法 秩名 發表於 2012-04-10 13:41:05   在電路設計過程中,常常可以利用自舉電容構成的自舉電路來改善電路的一些性能指標,比如增大電路的輸入阻抗、提高電路的增益以及擴大電路的動態範圍等等,在這裡,我舉一個自舉電路的例子來詳細說明它是如何增大電路的輸入阻抗的。
  • 單片機的常見輸入輸出電路介紹(一)
    針時電氣控制產品的特點,討論了幾種單片機常用輸入/輸出電路的設計方法,對合理地設計電氣控制系統,提高電路的接口能力,增強系統穩定性和抗幹擾能力有實際指導意義。
  • 輸入電阻和輸出電阻及其測量方法
    輸入電阻   輸入電阻是從放大電路輸入端看進去的等效電阻。   Ri越大,表明放大電路從信號源索取的電流越小,放大電路所得到的輸入電壓Ui越接近信號源電壓Us。然而,若信號源內阻Rs是常量,為使輸入電流大一些,則應使Ri小一些。 因此,放大電路輸入電阻的大小要視需要而設計。
  • 運算放大器輸入阻抗計算方法
    輸入阻抗(InputResistance)也被稱為差模輸入阻抗:ZID。差模輸入阻抗的定義為:運放工作在線性區時,兩輸入端的電壓變化量與對應的輸入端電流變化量的比值。   差模輸入阻抗中包含輸入電阻和輸入電容。在低頻時它僅指輸入電阻。一般產品的數據手冊也僅僅給出輸入電阻。採用雙極型電晶體做輸入級的運放的輸入電阻不大於10兆歐;場效應管做輸入級的運放的輸入電阻一般大於109歐。
  • PLC如何與常用輸入輸出電氣元件連接?
    PLC外表硬邦邦,看起來是個黑盒子,一般廠家只會給出輸入輸出端子接線圖,根據端子接線圖就可以了。而電路的本質還是要形成迴路,每個輸入端對應一個迴路,同樣每個輸出端也對應一個輸出迴路,只要迴路閉合,就會產生電流,輸入或者輸出狀態變化了,就會產生外邊電路和PLC之間實現連接,請關注:機電貓普通開關量I/O接法實際上PLC有很多個獨立的開關點輸入和輸出,同時會有一個公共端COM(或者S/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