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19-12-30 09:10:48
一、指代不同
1、源極:簡稱場效應管。T僅是由多數載流子參與導電,與雙極型相反,也稱為單極型電晶體。
2、漏極:利用外部電路的驅動能力,減少IC內部的驅動, 或驅動比晶片電源電壓高的負載。
二、原理不同
1、源極:在一塊N型半導體材料的兩邊各擴散一個高雜質濃度的P型區(用P+表示),就形成兩個不對稱的P+N結。把兩個P+區並聯在一起,引出一個電極,稱為柵極(g),在N型半導體的兩端各引出一個電極。
2、漏極:將兩個P區的引出線連在一起作為一個電極,稱為柵極,在N型矽片兩端各引出一個電極。
三、特點不同
1、源極:屬於電壓控制型半導體器件,具有輸入電阻高(108~109Ω)、噪聲小、功耗低、動態範圍大、易於集成、沒有二次擊穿現象、安全工作區域寬等優點
2、漏極:可以將多個開漏輸出的Pin,連接到一條線上。通過一隻上拉電阻,在不增加任何器件的情況下,形成「與邏輯」關係。這也是I2C,SMBus等總線判斷總線佔用狀態的原理。
結型場效應電晶體的三個引腳一般是呈柵極(G)、漏極(D)、源極(S)排列(商標面向上,引腳正對自己),金屬封裝的結型場效應電晶體的引腳排列則以管鍵為定位點,一般按逆時針柵極(G)、漏極(D)、源極(S)排列,如圖5-66所示。
實際使用時應以測試為準。由於結型場效應電晶體的源極(s)和漏極(D)在結構上具有對稱性,所以一般可以互換使用誦常兩個電極不必再進一步區分。在需要區分漏極(D)、源極(s)極的場合下,也可以用萬用表測量兩個電極之間的電阻值進行判定,具體方法如下:將萬用表置於「R×10」擋,用紅黑表筆分別接在漏極(D)、源極(s)上,測量漏極(D)、源極(S)間的正、反向電阻值。當測得電阻值較大時,用黑表筆與柵極(G)接觸一下,然後再恢復原狀。在此過程中,紅黑表筆應始終與原引腳相接觸,此時萬用表的讀數會出現兩種情況:若讀數由大變小,則萬用表黑表筆所接的引腳為漏極(D),紅表筆所接的引腳為源極(s);若萬用表讀數沒有明顯變化,仍為較大值,此時就應保持黑表筆與引腳接觸,然後移動紅表筆與柵極(G)觸碰一下,此時若阻值由大變小,則黑表筆所接觸的引腳為源極(s),紅表筆所接觸的引腳為漏極(D)。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