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K-金屬柵極和45納米有什麼關係?

2020-12-08 網易科技

作者 趙軍, 2007年10月25日

上篇——物理極限

在過去一年中,隨著媒體對英特爾45納米和高K-金屬柵極的介紹和評論,讓大家開始知道這兩個新詞彙,所以大家可能有這樣的疑問:在處理器量產中採用的45納米晶片生產工藝和同時提及的高K-金屬柵極有什麼關係嗎?高K-金屬柵極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說成功研製高K-金屬柵極並將之付諸量產是半導體業界裡程碑式的技術變革和突破?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來先了解什麼45納米(nm)生產工藝或者製程 ? 45納米不是指的晶片上每個電晶體的大小,也不是指用於蝕刻晶片形成電路時採用的雷射光源的波長,而是指晶片上電晶體和電晶體之間導線連線的寬度,簡稱線寬。半導體業界習慣上用線寬這個工藝尺寸來代表矽晶片生產工藝的水平。早期的連線採用鋁,後來都採用銅連線了。

注釋:1微米=1000納米,1納米(nm)為10億分之1米。

處理器生產工藝從早期的0.8微米,0.6微米,0.35微米,0.25微米,0.18微米,0.13微米,90納米(0.09微米),到今天的65納米,即將到來的45納米以及將來的32納米等等。

處理器(CPU)性能的不斷提高離不開優秀的核心微架構的設計,而晶片生產工藝的更新換代是保證不斷創新設計的處理器變為現實的基礎。每一次製作工藝的更新換代都給新一輪處理器高速發展鋪平了大道。因為線寬越小,電晶體也越小,讓電晶體工作需要的電壓和電流就越低,電晶體開關的速度也就越快,這樣新工藝的電晶體就可以工作在更高的頻率,隨之而來的就是晶片性能的提升。

大家習慣了晶片生產工藝兩年一次的更新換代,給大家的感覺好像是從65納米到45納米同以前從130納米到90納米,以及從90納米到65納米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摩爾定律嘛,就是每24個月,在同樣面積的矽片上把2倍的電晶體「塞」進去,循環往復……

從單個電晶體的角度來看,為了延續摩爾定律,我們需要每兩年把電晶體的尺寸縮小到原來的一半。現在的工藝已經將電晶體的組成部分做到了幾個分子和原子的厚度,組成半導體的材料已經達到了它的物理電氣特性的極限。最早達到這種極限的部件是組成電晶體的柵極氧化物——柵極介電質,現有的工藝都是採用二氧化矽(SiO2)層作為柵極介電質,如下圖。大家也把源極(Source)和漏極(Drain)之間叫做溝道,在柵極氧化物上面是柵極(Gate)。

二氧化矽是什麼?玻璃,水晶和石英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矽,它是一種良好的絕緣體。

同1995年電晶體中二氧化矽層相比,65納米工藝的電晶體中的二氧化矽層已經縮小到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僅只有5個氧原子的厚度了。作為阻隔柵極和下層的絕緣體,二氧化矽層已經不能再進一步縮小了,否則產生的漏電流會讓電晶體無法正常工作,如果提高有效工作的電壓和電流,會使晶片最後的功耗大到驚人的地步。

為了使大家更好的理解問題的實質,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電晶體的工作原理。下圖中的S是指源極(Source),D是指漏極(Drain),G是柵極(Gate)。電晶體的工作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用兩個狀態表示二進位的「0」和「1」。

源極和漏極之間是溝道(Channel),當沒有對柵極(G)施加電壓的時候,溝道中不會聚集有效的電荷,源極(S)和漏極(S)之間不會有有效電流產生,電晶體處於關閉狀態。可以把這種關閉的狀態解釋為「0」,

當對柵極(G)施加電壓的時候,溝道中會聚集有效的電荷,形成一條從源極(S)到漏極(D)導通的通道,電晶體處於開啟狀態,可以把這種狀態解釋為「1」。這樣二進位的兩個狀態就由電晶體的開啟和關閉狀態表示出來了。

我們可以把柵極比喻為控制水管的閥門,開啟讓水流過,關閉截止水流。電晶體的開啟/關閉的速度就是我們說的頻率,如果主頻是1GHz,也就是電晶體可以在1秒鐘開啟和關閉的次數達10億次。

回到前面的問題,從65納米開始,我們已經無法讓柵極介電質繼續消減變薄,而且到45納米,電晶體的尺寸要進一步縮小,源極和漏極也靠得更近了,如果不能解決柵極向下的漏電流問題以及源極和漏極之間的漏電流問題,摩爾定律也許就此終結。

現有材料都到物理極限了,怎麼辦呢?英特爾的技術精英們在九十年代中期就認識到這個問題了,進一步縮小二氧化矽層是不可能的了,需要突破習慣的思維方式,尋找未知的新材料,讓摩爾定律繼續有效。放棄已經用了近40年的現有材料,做出這樣的決定需要巨大的勇氣和科學的睿智。預知結果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32納米製程技術原理詳解
    32納米製成技術是基於45納米技術的改良版本,總體歸納起來組要有以下三點。1:32納米製程技術的基礎是第二代高k+金屬柵極電晶體。英特爾對第一代高k+金屬柵極電晶體進行了眾多改進。在45納米製程中,高k電介質的等效氧化層厚度為1.0納米。
  • SEZ攜手AIR LIQUIDE開發用於高級金屬柵極材料的蝕刻解決方案
    SEZ(瑟思)集團 (瑞士股票交易市場SWX代碼:SEZN)和業界領先的工業和醫療氣體及相關服務的供應商Air Liquide (液化空氣公司,Euronext Paris證券交易所上市)於今日聯合宣布,雙方將通力合作,攜手解決生產線前段(FEOL)的先進金屬柵極蝕刻所面臨的化學製劑的挑戰。
  • IBM展示32納米High-K製程 性能比45納米提升35%
    IBM展示32納米High-K製程 性能比45納米提升35% (Toshiba)日前宣布,已在IBM位於美國紐約州East Fishkill的300mm晶圓廠,成功展示了32nm High-K金屬柵極製程技術,號稱可提供在性能與耗電上超越其他同業的解決方案。
  • 脫胎換骨 英特爾45納米技術深度解析_Intel 酷睿2雙核 E7200(散...
    納米(nanometer)是十億分之一米,約相當於45個原子串起來那麼長。而納米技術也就是在納米尺度(0.1nm到100nm之間)的研究物質的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以及在實際應用中利用這些規律的多學科的科學和技術。
  • 【科研進展】高k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極大的提高了紅外探測器等...
    二氧化矽的相對介電常數為3.9,並且其具有材料ķ <3.9通常稱為低ķ材料和那些ķ > 3.9被歸類為高ķ材料。將高k無機/有機雜化納米材料嵌入介電聚合物中可形成介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具有出色的介電性能和高擊穿強度/高能量密度,適合用於合適的電子應用。
  • 高介電常數柵電介質/金屬柵極的FA CMP技術
    高介電常數柵電介質/金屬柵極的FA CMP技術 秩名 發表於 2012-05-04 17:11:51   高介電常數柵電介質和金屬柵極技術(以下簡稱HKMG)使摩爾定律在
  • 【科研進展】高k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極大的提高了紅外探測器等電子儀器的性能!】
    二氧化矽的相對介電常數為3.9,並且其具有材料ķ <3.9通常稱為低ķ材料和那些ķ > 3.9被歸類為高ķ材料。將高k無機/有機雜化納米材料嵌入介電聚合物中可形成介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具有出色的介電性能和高擊穿強度/高能量密度,適合用於合適的電子應用。
  • IDF 2007:馬博談45納米High-K技術
    IDF 2007:馬博談45納米High-K技術CNET中國·ZOL 作者:中關村在線 劉一非 責任編輯:劉宇峰 【原創】 2007年04月18  眾所周知,英特爾在晶片發展方面擔當著行業領導者的角色,不僅率先推出了 90納米應變矽技術,而且目前又首家推出了45納米高金屬柵極電晶體。在一場名位「晶片技術的領先地位與全新擴展範例」的主題演講中,英特爾高級院士馬博從技術角度對這些卓越成就進行了深入闡述。
  • 向碳基晶片更進一步:臺積電斯坦福聯手開發碳納米管電晶體新工藝
    但從1998被提出至今,碳納米管晶片仍存在一系列設計、製造和功能上的問題,比如其在邏輯電路中充當開關時的控制問題。並且,仿真實驗的結果表明,用這一方法製造出的碳納米管元件,與基於CMOS(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的矽元件性能更為接近。具體詳情,一起來看。
  • 向碳基晶片更進一步:臺積電斯坦福聯手開發碳納米管電晶體新工藝
    眼看著摩爾定律極限將至,下一步突破,恐怕就要看碳納米管的了。畢竟,晶片製造工藝達到5nm,就意味著單個電晶體柵極的長度僅為10個原子大小。而碳納米電晶體的直徑僅為1nm。並且,導電更快、效率更高。但從1998被提出至今,碳納米管晶片仍存在一系列設計、製造和功能上的問題,比如其在邏輯電路中充當開關時的控制問題。
  • 向碳基晶片更進一步:臺積電、斯坦福等聯手開發碳納米管電晶體新...
    眼看著摩爾定律極限將至,下一步突破,恐怕就要看碳納米管的了。畢竟,晶片製造工藝達到5nm,就意味著單個電晶體柵極的長度僅為10個原子大小。而碳納米電晶體的直徑僅為1nm。並且,仿真實驗的結果表明,用這一方法製造出的碳納米管元件,與基於CMOS(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的矽元件性能更為接近。具體詳情,一起來看。新的柵極電介質工藝在進入正題之前,不妨先來了解一下柵極電介質。這是位於柵極(gate)和電晶體溝道區域之間的一層絕緣層。
  • 5納米製程是個坎,半導體先進工藝製程路漫漫
    環柵極(GAA)的結構,顧名思義,是FinFET中的柵極被三面環繞的溝道包圍,而在GAA中柵極將是被四面溝道包圍,預期這樣的結構將達到更好的供電與開關特性。只要靜電控制能力增加,則柵極的長度微縮就能持續進行下去,摩爾定律重新獲得延續的動力。 據報導,在納米片的製程中,第一步是在襯底上交替的沉積薄的矽鍺層和矽層的生長。
  • 臺積電 5 納米吊打英特爾 10 納米?別糾結了,這只是 「數字遊戲」
    進而就會引出一些問題,例如:英特爾筆記本處理器上的 x 納米和我們手機上的 x 納米是一回事嗎?這 「x 納米」到底代表什麼意思?今天IT之家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番。一、到底什麼是晶片的製程工藝?倒著推,我們首先要知道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的 「x 納米」、「x 納米」到底是什麼。這個話題講細了,得涉及到半導體電晶體層面了。
  • 7 / 5納米之後的量子效應 | 智慧產品圈
    展望未來,由於電晶體尺寸減小,預計會有更多的量子效應發生,這對維持靜電並減少柵極長度是需要的。」量子效應已被觀察、研究和提出多年了,它不僅僅是在半導體行業內。例如,量子隧穿在α粒子衰變研究中已經被記錄了近一個世紀。但是在晶片世界中,這些量子效應會出現在各種奇怪的行為中,這些行為導致了各種問題橫生。
  • 臺積電首度公布28nm級High-K+金屬柵極工藝發展計劃
    其中28LP製程技術臺積電此前曾多次宣稱會在明年第一季度(預計會在三月份左右)開始小批試產,這種工藝的特徵是柵極採用傳統的氮氧化矽電介質+多晶矽柵極進行製造,製造成本較低,實現較為簡單,主要用於手機和各種移動應用。。
  • MIT:碳納米管電晶體「工業化」生產方法
    碳納米管場效應電晶體(CNFET)比矽場效應電晶體具有更高的能源效率,可用於構建新型的性能更優異的三維微處理器,是用於開發節能計算的有前途的納米技術。但是迄今為止,它們大部分都存在於「手工」空間中,在學術實驗室中少量製作,無法滿足商業領域對CNFET高密度、快速製備、低成本的需求。
  • ASM將提供32nm工藝以後的高介電常數/金屬柵極形成技術
    ASM將提供32nm工藝以後的高介電常數/金屬柵極形成技術       荷蘭ASM International N.V.的子公司美國ASM America開始提供ALD(原子層沉積)技術,以用於32nm工藝以後的CMOS柵極堆棧
  • 5納米有多牛?宏旺半導體分析5納米、7納米等製程究竟是指什麼?
    高通發布旗下第三代5G基帶晶片驍龍X60,稱該晶片將採用三星5納米工藝進行代工生產。無獨有偶,臺積電也開始量產5納米EUV工藝製程晶片。可能對於關注晶片的人來說,不理解為啥5納米製程如此受關注?今天,宏旺半導體帶大家一文讀懂在晶片生產製造技術環節中,什麼是納米製程,而5納米製程相對來說有什麼進步。 什麼是納米製程?
  • FinFET的繼任者:納米片該如何製造?
    FinFET器件寬度的拓撲是量化的(Weff((2 * fin_height)+(fin_thickness))),而納米片器件的寬度由EUV光刻法定義(Weffnanosheet_perimeter)。有效的納米片寬度可以通過垂直堆疊多個通道來進一步擴展,而柵極材料完全圍繞著各個納米片。這個設計的靈活性和改進的設備特性使該技術顯得非常有吸引力。
  • 編輯教你選45納米處理器_Intel 酷睿2四核 Q9550(盒...
    從低到高,各個價位,各個檔次的CPU產品目前都已經鋪墊有45nm技術的產品,對於這些產品每個消費者的需求不同自然也就會有不同的選擇。由於發熱量的降低,也為處理器的超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也是為何有很多用戶都將自己手中的45nm超頻至很高頻率後還可以正常使用的原因。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讀者對於45nm的概念還依然是很模糊。那麼我們就來深入解釋一下45nm到底是什麼模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