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手機去上學
帶著手機去上學
上學前還在玩手機
本報記者 曾纖/文 程暉 吳淑蘭/圖
刷微博、看八卦、聊微信、逛朋友圈……如今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的親密伴侶,這些都是當下年輕人每天必做的事情。中小學生也成為了手機使用人群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新學期,不少學生更是將一部更新更好的手機作為在同學面前炫耀的資本。一些學校為了防止手機對學生帶來負面影響,絞盡腦汁定校規。近日,餘干縣一所中學為了搜查學生是否帶有手機,在淘寶網上購買了幾個「神器」——金屬探測器,用於檢測手機,一旦發現,手機將會被收繳……
大多數學生支持帶手機上學
一項調查顯示:中學生使用手機收發簡訊,約佔40%;玩遊戲或上網,約佔25%;閒聊,約佔25%;與親人聯繫,約佔10%。僅僅是10%的需求,家長就給了子女100%的滿足,結果卻事與願違。近日,記者隨機採訪了各所學校的中小學生發現,如今小學生使用的手機大多數是非智慧型手機,中學生使用較多的是智慧型手機。
觀點一:大家都帶手機,不帶感覺沒有存在感
在上饒中學念高一的學生小汪說:「我是住校生,上完課後,大家回到寢室休息時,都會拿出手機玩,有的發微信,有的看新聞,如果我沒有手機,宿舍又沒有電腦,休息的時候就不知道幹什麼了,會覺得沒有存在感。」
觀點二:帶手機主要是為了獲取信息,和社會接軌
高二女生祝婷說:「我家離學校比較遠,每天都是乘坐公交車上學,途中我就會玩手機,主要是看看大家都在聊什麼,每天都發生什麼新鮮事。看書累了的話,也會玩玩手機換換腦子。現在學習壓力大,我也比較自覺,上課的時候我都是把手機關機的。」
觀點三:方便聯繫同學家人,作為通訊工具使用
念小學四年級的楊子軒說:「我現在用的手機只能打電話和發簡訊,不能玩遊戲的。只有放學的時候我才會開機,方便爺爺來接我。」
讓不讓孩子帶手機,家長很糾結
該不該給孩子買手機,該不該讓孩子帶著手機去上學,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這是一件令眾多家長頭疼的事情,他們很糾結,難做決定。
家長劉女士說:「孩子使用手機,特別是年幼的學生,可以方便與家長隨時保持溝通和聯繫。但學校禁止孩子使用手機的做法其實也有好處,這樣可避免自制力差的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所以,真不知道該不該讓孩子帶手機上學。」像劉女士這樣左右為難的家長不在少數。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孩子使用的手機都是功能非常齊全的智慧型手機。家長張女士說:「我的兒子現在根本看不上那些老款手機,鬧著要買智慧型手機。真是擔心他會沉迷於遊戲,不僅耽誤學習,也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教育孩子如何正確使用手機,日益成為家長必須重視的事情。家長王偉說:「現在我的孩子還在上幼兒園,別看他小,玩手機比我們還熟練。但每次我會規定他玩的手機和玩些什麼。至於以後上小學,帶不帶手機,再視具體情況而定吧。」
老師表態:學生帶手機上學得管
學生使用手機不利於身心健康發展。青少年的免疫系統比成年人要脆弱,手機輻射會對青少年腦部神經造成損害,頻繁玩手機遊戲也會使孩子視力下降。另外,易養成學生的攀比心理。學生購買手機的資金大多來自父母,而手機款式更新快,容易讓學生養成奢侈攀比之風。
據採訪了解,我市部分學校有明確校規規定學生不準帶手機去學校,也有部分學校雖沒有制定校規,但老師都強調最好不要帶手機。
上饒中學教師曾祥輝說:「學生上課就應該以學習為主,有部分學生上課玩手機,影響學習效率,甚至考試時有學生利用手機作弊,況且手機還有輻射,影響孩子身體健康。至於用什麼方式方法教育學生不帶手機上學,還要學校、老師、家長一起合力想辦法。」
上饒四中的吳老師表示,上課期間經常能發現一些學生思想開小差,忍不住玩手機,對此他也是非常無奈。
採訪中,也有老師持這樣的態度:不禁止學生使用手機,適當的使用手機有一定的好處,但帶手機上學還是需要管一管,畢竟帶手機上學弊大於利。「一刀切」的管理思路太簡單,嚴禁帶入容易引起學生逆反心理,學校可以讓學生帶手機,但對使用手機的場合需加約束。
網友支招
部分網友認為,學生不是不能帶手機,關鍵是如何正確使用手機而不影響學習。關於如何管好學生帶手機這一難題,許多網友紛紛支招。
一些網友建議,學校可以班為單位進行統一管理,學生一到學校就把手機交給校方暫時保管。放學後,再把手機歸還給學生。也有網友建議在每個班級或是學生宿舍安裝一部固定電話,方便家長和學生聯繫。更有網友建議,國家頒布相關法律法規,禁止學生帶手機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