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迎節
核心提示丨下周二,全省82萬考生將正式走上高考「戰場」。昨日上午,河南省招辦通報了我省今年高招基本情況,並發布「考生指南」。
省招辦主任朱玉山介紹說,總體來看,我省今年高考無論是考生報考人數還是組考規模,在全國都是最多、最大的。同時,招生計劃國家將給予大力支持和傾斜,總的錄取率仍將進一步提高。另外,全省各批次志願填報及錄取時間也已敲定。
預計我省高招錄取率將穩中有升
根據通報,2016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試總報考人數82萬人,比上年增加4.8萬人。其中,全國統考考生69.9萬人,比上年增加2.7萬人;「對口」招生報考人數7萬人,比上年增加1.3萬人;「專升本」報考人數5.1萬人,比上年增加0.8萬人。
「招生計劃具體數據還沒有匯總出來,但國家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錄取率,中央部門所屬高校要向重點高校錄取比例相對較低的省份傾斜的政策不變,我省是受益的重點省份之一,預計普通高校本專科招生計劃總規模將會高於去年。」省招辦主任朱玉山介紹說,另外,我們將在錄取過程中繼續加大力度爭取重點大學,特別是「985」和「211」高校在我省增加招生計劃,預計我省今年的高招錄取率、本科錄取率、重點高校錄取率仍將穩中有升。
6月25日零點可查高考成績
據了解,今年全省共有154個考區,設考點654個,考場28381個。考務人員約15萬人,公安武警、衛生防疫、保密、電力等有關部門配合參與人員約需6萬人。考生及涉考工作人員總數將超過100萬人。考試規模仍位居全國前列。高考科目設置仍為「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使用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的試卷。全國統考時間仍安排在6月7日、8日兩天。
今年高考仍然實行網上評卷,評卷工作由省招辦統一組織和管理。高考成績及分數線將於6月25日零時向社會公布。錄取時間為7月9日至8月19日,全部實行網上錄取。錄取現場仍設在登封,實行全封閉管理。
哪些網站可以查詢考試成績?省招辦公布了以下4個——河南省教育廳網站(http://www.haedu.gov.cn)、河南省招生辦公室網站(http://www.heao.gov.cn)、河南招生考試信息網(http://www.heao.com.cn)、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務平臺(http://pzwb.heao.gov.cn)。
查詢招生信息,須認準正規渠道
近日,民間高考資訊服務平臺「上大學網」發布了《上大學網第五批中國虛假大學警示榜》。
如何獲取真實的院校及招生信息?省招辦發布考生指南提醒,考生須認準正規的信息發布渠道。
記者了解到,首先,各市、縣(區)招生考試綜合服務大廳,會提供招生考試全過程諮詢服務。其次,河南省教育廳網站、河南省招生辦公室網站、河南招生考試信息網,將公布往年院校報考和錄取情況統計信息、招生計劃信息。此外,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務平臺,也將在錄取期間每天更新。
另外,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是高校招生政務管理平臺,也是高校招生宣傳與信息諮詢服務平臺,每年根據填報志願的時間安排,舉辦網上諮詢周活動。
我省今年網上諮詢活動定在6月25日-6月29日,省招辦和在豫招生高校均參加。每天諮詢時間為上午9:00至12:00,下午3:00至6:00。熱線諮詢電話為13733880505,網上諮詢同步開通諮詢電話。除正常通訊費用外,無額外收費。
6月25日-6月26日,在鄭州舉辦普通高招現場諮詢活動,省招辦委託河南農業大學、黃河科技學院承辦,為高校和考生諮詢提供免費服務。
今年首次實行「無聲入場」
「無聲入場」——即不允許考生帶任何金屬物品進入考場,所有考生高考入場檢查時,以金屬探測器不發出報警聲響為標準。
今年高考,我省將在身份驗證系統的基礎上,首次實行「無聲入場」,防範和應對利用通信器材作弊活動,嚴禁考生穿著各種帶有金屬的服裝鞋帽等。
省招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考生一定不要攜帶違禁物品,最好提前準備好衣服、鞋子。建議考生穿著無紐扣、無拉鏈的衣服,無任何金屬的鞋子(含鞋帶,鞋眼),女生穿無金屬掛鈎和鋼圈的內衣,並備用衣服鞋子。
6月6日下午,在考生熟悉考場時,我省要求各考點將組織監考人員對考生進行金屬探測「實戰演練」,確保考生準備的衣物合格。
另外,考試當天,各考點會在適宜位置分設男女更衣間(或帳篷或更衣圍擋),準備適量的衣物,供考生應急使用。如遇複雜問題一時無法查清,考生可以先進場考試,待該場考試結束後,再行檢查。
嚴要求
違紀作弊行為將追查至上大學後
2015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實施,其中明確將包括高考在內的國家考試作弊行為列入刑罰。
針對即將到來的高考,法律明確:組織作弊的、為他人實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幫助的都將受到處罰。
在我省,高考結束後,市(縣)招辦將對本地考生入場照片進行比對複查。同時,省招辦將採用人臉照片識別技術,對考生入場照片進行全面比對複查。
省招辦在招生錄取時除向高校提供考生的電子檔案外,錄取後還會向高校提供筆跡圖像和進場照片信息,供高校在新生資格複查、學籍註冊等環節加強考生身份比對,把查處替考等違紀作弊行為從考試延伸到入學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