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1990年起,分別在三家媒體任職編輯記者。多年奔波採訪、埋頭撰稿、精心編稿之餘,受人之託,我還當起業餘紅娘,促成了三段美好姻緣。如果按老話所說「成就一樁婚姻勝造七級浮屠」,那我已經造了二十一級浮屠了。我為此不時湧出幸福自豪感。
我促成並見證的第一對婚姻,是我在工廠電視臺當記者時的事情,那是我首次當紅娘。當時棒小夥錢朝暉的媽媽託我給兒子張羅個對象,正好愛人廠裡有個叫劉水雲的秀麗姑娘,於是我們介紹他們相親,約定在豐臺火車站第三站臺見面,那兒人少清淨。
暮春的下午,陽光明媚、和風習習。經由我們的撮合,倆青年男女如約守時見了面,他們一見如故,談得挺熱烈,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一列火車開過去,二人向我們道謝後,伴隨著隆隆的車輪聲攜手走向遠方。兩個月後他們舉辦了婚禮。如今,他們的女兒都參加工作好幾年了。
我促成並見證的第二對婚姻,用南宋範成大《車遙遙篇》的「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描述最合適。那是1997年,我已在《中國工商報》工作,和中國工商出版社青年編輯趙強同在一個辦公樓裡。小夥子沉穩睿智且文採出眾,就是還沒有心儀的伴侶。
正巧,橋梁廠圖書館管理員武老師在航空公司就職的閨女劉燕,風華正茂未婚嫁。也是受武老師之託,我介紹這二位年輕人見了面。那時我們家雖住平房但家裡已有沙發、茶几等較時尚的家具,我便將倆人的約會定在了我家裡。
周日的下午,我備好茉莉花茶和大白兔奶糖、正林瓜子,按那個年代相親的標配招待他們。先來的趙強一眼看見後到的劉燕,立刻雙眸閃光,二人聊得很投緣……十分鐘後,按照規矩,我們把這倆人請出了屋,讓他們去壓馬路搞對象。大約10個月後,如漆似膠的有情人終成眷屬。
婚宴上,幸福滿滿的趙強夫婦給我敬酒,一飲而盡後,趙強貼近我耳朵悄悄說:「特別感謝您,幫我找了這麼一個溫柔漂亮的好媳婦!」嘿,美得我,心裡開了花。
如果用宋代晏殊《玉樓春》的「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來形容我助力牽手成功的第三對伴侶,那是十分貼切了。男的是《中國水利報》的小趙記者,有才帥氣善良;女的是北京水電學校的小曹老師,美麗大方開朗,絕對的「郎才女貌」。
2007年至2008年間,正是北京南水北調熱火朝天大幹苦幹之際,我作為《北京水務報》的記者,和《中國水利報》的小趙記者經常一起赴現場採訪,彼此十分熟悉。小曹老師的父親曾經是我們的採訪對象。採訪之餘他託付我:「您是記者,到處跑,認識的人多。有時間的話幫我閨女張羅個對象吧。」
也是機緣巧合,我覺得兩人都是有素質的文化人,假如能成為伴侶絕對可「比翼雙飛」。2009年金秋我就極力撮合二人,把雙方的手機號碼告知了對方(當時有簡訊,還沒有微信)。倆人先是互通簡訊、後來通電話,最後見面交談……終於在2010年國慶之際喜結良緣。
婚禮上我是證婚人,望著彼此深情脈脈、光彩照人的新郎新娘,我不禁高聲祝福:「願這對金童玉女新婚快樂,白頭偕老!並且,早生貴子!」果不其然,兩年後,這恩愛如初的夫妻有了一個大胖兒子,三口之家,幸福美滿。
成就了這樣三對婚姻,我自豪卻不自信,因為之後相繼給四五個青年男女介紹對象都沒成功。果然是良緣雖然美好,緣分終究難尋啊。
來源:北京晚報 王滿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