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未出生,@中央氣象臺就如是說:
中國氣象局微博截圖
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不少人肯定都要問了:
這個「泰利」憑什麼這麼強?
不得不說,
它一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據中國氣象愛好者,今年以來,西北太平洋的颱風數量正常,但強度嚴重偏弱,更重要的是全是「野路子」,扎堆出現在我國南海、日本以南的高緯洋面。往年生成颱風最多的菲律賓以東「暖池」,幾乎無颱風生成和活動。
2017年1月1日--9月8日西北太平洋颱風路徑集合,方框框起的暖池內颱風活動稀少
因為長期沒有颱風消耗,長期被太陽暴曬,菲律賓以東的太平洋「暖池」,現在已經暖的不像話,有大範圍30度以上的暖洋面。
9月9日晚西北太平洋雲圖,泰利位於暖池中心
出生在暖池中心的「泰利」
有著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
當然,它能否成為超強颱風或者今年風王,不是能量充沛或者中國氣象局欽定就行的,還要看其他條件以及歷史的進程。但是,它將至少加強成為一個又大又強的強颱風,巔峰時達到或超過天鴿颱風的強度,這一點已經沒有太大疑問。
副熱帶高壓(以下簡稱「副高」)是颱風路徑的主要影響系統,颱風往哪兒走,基本聽副高的導航。目前副高形態較為穩定,預計13日前,「泰利」將穩定西行。
13日以後路徑有較大不確定性——副高形狀強度,西風槽強度位置,颱風本身強度都會影響後期颱風路徑:
副高強一點,它就穿過巴士海峽進入南海,西進奔襲廣東;副高弱一點,它就北上登陸臺灣和福建,轉向不影響我國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但具體何時登陸臺灣福建或廣東的哪裡以及具體影響,要臨近才能確定。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一下
還記得去年重創福建的「莫蘭蒂」嗎?
據中國氣象愛好者,去年9月10日,颱風莫蘭蒂也在關島附近的暖池中心生成,6天後它以超強颱風強度直襲閩南。莫蘭蒂在暖池之時,副高強盛,它一路西偏北奔行;莫蘭蒂到巴士海峽附近時,副高減弱的不多不少,它減速北上的也不多不少,正好擦過臺灣南部,在地形效應影響下精確登陸廈門,造成巨大損失。
而泰利的生成僅比莫蘭蒂早一天,從環境、環流等各方面來說,它們都有點像。
泰利、莫蘭蒂路徑預報對比圖
看到這裡晚報君不禁瑟瑟發抖……
當然,歷史不會簡單重複,莫蘭蒂也不太可能簡單重演。值得注意的是,在它的左側,也有一個低壓發展,目前除了歐洲中心,其他各家預報對這個系統的表現都不甚明朗,後期需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