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殭屍世界大戰》;為了全景式表現人類與殭屍的戰爭,《殭屍世界大戰》的小說所採取了比較特殊的結構,導致其很難直接改編成電影。在這制約下,要改編成電影只能提取其精髓。電影的最後沒有輝煌的最終勝利,皮特只不過是發現了能讓人類在殭屍面前「隱形」的辦法,而戰爭,依然在繼續。這個沒有高潮的結局讓很多人不滿,不爽。但可以說,這正是小說的精髓。
2、《殭屍肖恩》;英國電影總是這樣的調調,沒有美式殭屍影片著重強調的英雄主義和驚悚感,而是著重人的關係,人的關係可以嵌入任何形式的電影中,這也是最有意義的地方。這樣的人物塑造是情切的,可以對號入座的。還有一點就是,英國演員的特點就是在電影中總能看到演員自己的影子(或者演員為自己特別塑造的人物形象),演員的表演中有其一貫的表演特徵或特點,令人感覺熟悉生動,同時符合劇情。
3、《我是傳奇》;看完之後最大的感覺確實是意猶未盡,仿佛還可以再看一個半小時的時刻戛然而止。整部片子優點非常明顯,首先是節奏,張弛有度,有一人一狗互相陪伴生活的愜意,也有和陷入險境的驚險。再說影片內容,空城的場景恢弘龐大卻又細緻入微,配合上史密斯的精湛表演,使觀眾對那種孤獨寂寞絕望感同身受。整部片子的轉折點就在Sam的離去,也是整部片子最能讓觀眾感觸的場景,那種錐心之痛的代入感非常強烈。
4、《驚變28天》;英國的殭屍片,當年看的時候就覺得很不錯,今日為了看續集,再度重溫了下,依然是那麼驚豔,同時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部英國洞窟怪物的影片《黑暗侵襲》同樣是那麼的出色。歐洲影片總是可以給我們和美國好萊塢大片不一樣的感覺,那麼清新,那麼驚喜。
5、《生化危機》;看完最後一部電影就兩個字過癮,這個系列的電影一部沒落的看完了,對比之前的幾部,終章的動作戲設計和鏡頭更好了,沒有很多無意義的慢鏡頭,動作帥氣而且連貫性比較好。儘管最血腥的鏡頭都刪了,但打鬥還是很刺激,女主角非常能打,而論演技裡面演的最好則是莫爾蒙了。總之,值得一看!
零差評的5部喪屍片,儘管最血腥的鏡頭都刪了,但依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