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到了北京,在天安門廣場東側,會看見一幢威嚴雄壯的白色建築,那是中國國家博物館。這裡收藏了140餘萬件(套)文物,從考古文物到歷代傳世精品,從古籍文獻到當代藝術,從皇家珍藏到民俗器具……
國家博物館並沒有僅僅讓這些稀世國寶困於館內,等待人們前去相遇。而是將它們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創造出了數種精美的文創產品,走到每個人身邊。
《國博日曆》就是一個例子,將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濃縮成一冊,每一天都能認識一件稀世珍寶。
此次推出的2021年《國博日曆》,由全球一流的工作室設計,曾獲得包括紅點獎在內的多個獎項。封面為大氣的中國紅,柔軟的皮革材質加上燙金字體,看起來端莊大氣。
就連側面書脊也藏著設計師的「小心思」,有一頭紋飾繁複別致的臥牛,正是迎合了辛丑牛年的寓意。
內容上更是每一天一件國寶級藏品,由國家博物館的專家從上百萬件藏品中精選而出。其中不乏平時難得一見,只有特展才有機會展出的珍貴藏品,如東漢擊鼓說唱陶俑、宋元明清精彩紛呈的瓷器、書畫、古籍善本等。如今你只需要翻開日曆,就能隨時欣賞。
高清圖片搭配簡明易懂的文字註解,隨時隨地開啟博物館之旅。
《國博日曆2021》的一個亮點是其中的文物都是按照歷史發展脈絡安排的,一月呈現的為舊石器時代和新時期時代的文物,二月則是夏、商時期的器物……12月則匯集了清朝的珍貴文物。一年下來,從文物上見證了中國古代物質文明的發展歷程。
新石器時代 渦紋四系彩陶罐
商朝 四羊方尊
隋朝 嵌珍珠寶石金項鍊
清朝 天球儀
在視覺上嚴格把控各處細節,一色、一線、一頁,日曆的每處細節都有典可依:所用字體皆源於中國傳統書法,如封面所用的顏楷,「國」「日」「歷」集自《大唐中興頌》,「博」字取於《顏家廟碑》,四字雄秀端莊、氣勢磅礴,正可見歷史長河浩蕩奔流的非凡意象。
節日所用的字體也是出自中國歷代名家書法,並且是與該節日相關的作品。比如開篇的「元旦」,便是集自米芾《元日帖》《示意帖》。
除此之外,細心的朋友們可能會發現月份頁右側的字體十分特別。右側的月份漢字是專為《國博日曆》打造的專屬中文字形。
採用了中國發明的活字印刷體作為骨架,按照時間演化,從木刻到鉛字,再到現代宋體,各取其特色底蘊與深厚內涵,並保留了書法的靈動飄逸,呈現出了這一款前所未有的生動中文字體。
在頁面設計上也更加精美,此次《國博日曆》內頁的文物圖案尺寸較之前略大,文物圖像更加清晰。且為追求更好的呈現效果,選擇了專業的文物用紙進行印刷。紙質更加有質感,印刷精美,顏色鮮豔,文物的諸多細節,肉眼可見。
內頁右側增加了一定留白。可以隨意記錄一些日程信息。當然如果是文博愛好者,也可以記錄補充關於左側文物的信息。
《國博日曆》藉以日曆記錄月份的特殊屬性,將中華文明的各歷史時期灌入其中。一本日曆就是一部國寶索引,是一部美好生活的編年史,也是中華文明百代匠心的備忘錄。
歡迎關注
▼
聯合天暢
做有價值的內容傳播者
暢讀read
你的生活·閱讀好夥伴
喜歡這篇文章?點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