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小米正式發布年度旗艦小米10系列,發布會期間,雷軍在介紹小米10 Pro的拍照能力時表示:「有這麼出色的拍照能力,能不能把小米10 Pro發射到太空,拍一張地球的照片。」於是,便有了全球第一張用手機相機拍攝的「一億像素地球照片」。
正如雷軍所說,在一億像素的鏡頭裡,整個地球就像一個藍色的水晶球,天空中的雲彩給整個水晶球抹上魔幻的色彩。但是,這樣的「操作」除了為廣大手機用戶帶來9張壁紙,發揮營銷作用,有什麼意義呢?天儀研究院給出了答案。
點擊播放 GIF 2.9M
168天,攻克343項課題,把小米10 Pro送上天
雷軍在發布會期間介紹稱,「把小米10 Pro送上天」的「操作」名為小米10相機系統「太空計劃」,共耗時168天,攻克343項課題。北京時間2019年11月3日上午11點22分,小米10 Pro搭載天儀研究院的TY-15衛星(瀟湘一號08星),通過「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CZ-4B)升空。
天儀研究院與小米的合作從2019年上半年已經開始。雙方密集展開了一系列技術會議,探討計算機、數位相機、大規模存儲器、高能量密度電池、GPS、姿態傳感器等問題並逐項攻克。歷經嚴格的搭載方案設計、小米手機及其一億像素模組的篩查測試、手機模組與衛星的接口與程序控制等重重難關,天儀研究院與小米合作開展了消費類器件的太空搭載應用驗證。
衛星成功發射後,小米10 Pro的拍攝持續了三個月,成功驗證了小米手機攝像頭能夠通過可靠的篩選和設計,並在太空嚴苛環境下獲得良好的表現能力,目前已順利進入了緊張的在軌應用階段。
從發布會樣張可見,「一億像素地球照片」在放大後,雲彩、島嶼、樹木清晰可辨;對準非洲大陸後,「非洲之眼」一覽無餘;聚焦埃及南部後,灌溉農業的「小方塊」每一塊都能區分……
為什麼要用手機拍地球?有什麼意義?
手機拍地球有什麼意義?把小米10 Pro送上天的天儀研究院的給出了答案:「我們希望通過消費類、工業類器件太空應用,讓商業航天真正成為大眾用戶與航天的便捷橋梁。」
首先,消費類器件的太空搭載應用驗證有助於降低商業航天的成本。
天儀研究院指出,動輒百萬成本的宇航級器件對於商業航天來說,是非常昂貴的。所以天儀在過去4年成功發射的18顆衛星的研製發射過程中,就已經有意識地嘗試了多類消費級、工業級的器件的太空搭載應用。
他們發現,得益於現代批量化大生產嚴格的品控機制,如今很多消費級和工業級的器件比上個世紀70~80年代航天級器件的可靠性還要高很多。
更重要的是,手機有手機的優勢
手機只有可見光光譜的GRB三個光譜段,而對地遙感觀測衛星搭載的對地成像的光學相機(OLI)則有9個光譜段,單個光譜段的解析度是30米,幾乎是小米手機對地解析度(60米)的一倍。但是,OLI的覆蓋寬度只有小米手機的1/4。
雖然OLI具備儀器級的穩定度和精確度是消費類器件無法企及的,但圖片的解析度受限於手機鏡頭的視場角並不高。如果單幅影像的覆蓋範圍足夠大,達到大約720*540公裡,有大量在軌的同類相機,多角度、多解析度、多模式、高頻次的獲取地球影像,並進行萬億像素地球影像的拼圖,通過若干張地球的照片,合成萬億像素級別的地球全景影像,會在氣象觀測、環境預警、海洋科學、冰川極地甚至金融分析等諸多領域,助力科學研究。
點擊播放 GIF 1.2M
小衛星就像手機,商業航天更講性價比
2013年2月11日發射升空的美國 Landsat8 對地遙感觀測衛星攜帶的主要載荷之一就是對地成像的光學相機(OLI)。在經過100天的測試運行後,Landsat8 開始獲取影像,為科學家獲取了大量地球影像,佔全世界對地遙感觀測貢獻的極大份額。
大型的航天應用離不開 Landsat8 這樣重量成噸(意味著需要更多燃料送其升空)、成本高達十億美元的大傢伙,但商業航天領域還有眾多「小巧」、「靈活」的應用。
天儀研究院創始人兼CEO楊峰表示,商業小衛星就像快速發展的手機技術一樣,適合於更廣泛的市場需求,成本越來越低、性能還越來越好。正如小米手機一直的主打的高性價比,這也是天儀一直追求的研發及服務理念。
通過這次消費級手機模組和手機攝像頭的太空搭載應用,開拓了藉助現代工業基礎進行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新航天應用思路,這也充分說明了未來商業航天的成本還有巨大下降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