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太空拍地球不過癮 小米10又要測量珠峰高度

2020-12-05 環球網

來源:【快科技】

4月30日下午,2020珠峰高程測量首場新聞發布會在珠峰大本營召開,2020珠峰高程測量正式啟動。

今年是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60周年,也是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度45周年,開展此次珠峰高程測量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珠峰高程測量活動,小米10將全程助力,要用1億像素相機定格世界新高度。

這已經不是小米10第一次挑戰極限。今年3月份的發布會上,雷軍就公布了一個近乎瘋狂的行動:把小米10送上太空,為地球拍一組特別的照片。

據透露,從2019年上半年開始,小米便與天儀研究院展開合作,通過探討計算機、數位相機、大規模存儲器、高能量密度電池、GPS、姿態傳感器等問題,計劃將手機攝像頭搭載至商業衛星進行太空環境測試。

歷時168天,雙方百餘位工程師的協力攻關下,2019年11月3日,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將搭載小米10「一億像素影像系統」的天儀TY15衛星,送上了500KM的太陽同步軌道,拍下了一組壯觀的地球照片,而且目前仍然在軌工作。

小米表示,這背後還克服了大大小小300多項技術難題,包括穩定可控的能源系統,結構、減震、熱控,在軌姿態控制,數據傳輸等,為此小米10也做了重新設計。

此前,我國測繪工作者已對珠峰進行過6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工作,並先後於1975年、2005年兩次成功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

1975年珠峰高程測量,我國首次將測量覘標矗立於珠峰之巔,並精確測得珠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也是珠峰高度流傳最廣的一個數字。

2005年珠峰高程複測,採用了傳統大地測量與衛星測量結合的技術方法,並首次在珠峰峰頂測量中利用冰雪雷達探測儀測量冰雪厚度,經過嚴密計算,獲得珠穆朗瑪峰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為8844.43米。

相關焦點

  • 小米10 Pro繼拍地球、上珠峰後,拍「金環日食」也是一把好手!
    錯過昨天的日環食天文奇觀,下次要看還得再等10年。而小米又一次抓住了這一難得社會熱點事件,其聯合北京廣播電視臺、北京天文臺、北京時間,在我國領土上最佳觀測點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的「聖湖」瑪旁雍錯設置了直播觀測站,通過小米10 Pro首次完成對這一天文現象的全程記錄觀測,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通過手機鏡頭全程記錄「金環日食」。
  • 我們是怎麼測量出珠峰高度的?
    這個事情對於我們整個編輯部來說,其實非常遙遠,因為大家都是常年坐辦公室的文字工作者,況且我們人均死宅,上次團建的時候去千島湖氧吧聽說徒步距離3公裡大家直接扭頭就跑,根本不心疼 10 元停車費。。。我們雖然宅,但好奇心是收不住的 —— 珠峰到底是怎麼測高的呢?其實這個過程比我們想像得要複雜。。。
  • 珠峰登頂!我們要測量準確的高度,中國的高度!
    5月27日11時,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本次登頂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5月27日11時,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珠穆朗瑪峰作為地球之巔,一直為世人所矚目。
  • 為什麼要用小米10/Pro到太空拍地球?天儀研究院給出答案
    IT之家2月15日消息 2月13日下午,小米公司正式發布了小米10、小米10 Pro手機,小米10/Pro手機搭載了最新旗艦驍龍865處理器,全系採用LPDDR5內存、WiFi 6、UFS 3.0存儲、1億像素相機等。還有採用90Hz定製AMOLED曲面屏。
  • [資料]珠峰--名稱、測量歷史、高度與測繪常識
    由於他們的工作,1719年的銅版《皇輿全覽圖》最早在地圖上正確地標誌了珠穆朗瑪峰的位置和滿文名稱,1721年的木版圖上又出現了其漢文譯名,這是地理發現史與測繪史上的重大事件。而英屬印度測量局1852年測量珠峰高度、1855年以該局前任局長、英國人George Everest之名命名此峰為Mt.Everest,則是遠在我國測繪珠峰135至138年之後的事情了。」
  • 我們為什麼要測量珠峰?
    為啥要在今年測量珠峰?你可能會疑惑,目前國際上通用的珠峰高度不是8848米嗎?確實是這個數字沒錯。隨著科技的發展,2005年,我們啟動了新一輪珠峰測量。最大的差異是,這次測量隊帶上了輕便的雪深雷達,刨除了積雪的影響,測出珠峰的巖體高度是8844.43米。
  • 如何通過設立硯標測量珠峰的海拔高度?
    一個山峰的海拔高度,我們現在的科技掌握了很多種測量方式,都可以進行測量,不過由於方式方法的不同,所以測量的誤差也不一樣,於是數據就會存在差異。有時候由於測量時間的不同,地殼的熱脹冷縮變化也會導致測量的數據不一致。因此,山峰的高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是會有一個相對準確的數值去說明它。
  • 1億像素拍地球 太空中的小米10原來長這樣
    雷軍在小米10發布會上提及了一個瘋狂的想法:把小米10送上太空,為地球拍一組特別的照片。小米也確實這麼做了,歷經千辛萬苦,解決無數難題,終於成功,拍攝的地球也是美輪美奐,可以直接做壁紙。今天,小米公司揭秘了把小米10送上太空拍地球的背後故事。從2019年上半年開始,小米便與天儀研究院展開合作,通過探討計算機、數位相機、大規模存儲器、高能量密度電池、GPS、姿態傳感器等問題,計劃將手機攝像頭搭載至商業衛星進行太空環境測試。
  • 科學日曆丨曾經我們如何測量珠峰高度
    67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53年5月29日,紐西蘭34歲的登山員艾德蒙·希拉蕊與39歲的尼泊爾嚮導丹增·諾蓋一起沿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這是人類有記錄以來上第一個登頂成功的登山隊伍。 而就在前天,2020年5月27日,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登頂珠峰,採用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等一些新技術對珠峰高度進行了測量。
  • 為何會執著於珠峰的高度?測量之大事義不容辭!來西瓜視頻了解吧
    2019年10月,我國開始準備組織2020珠峰高程測量工作。2020年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8名攻頂隊員克服重重困難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順利完成峰頂測量各項任務。加上這次,新中國成立以來以來我國測繪工作者前前後後珠峰進行過7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工作。
  • 最新高度8848.86米!為何中國如此執著測量珠峰?
    每年6月至9月是珠峰地區的雨季,高海拔地區極易出現雨雪交加或大風雪天氣,氣候非常多變,而10月到次年4月又是喜馬拉雅山的風季,風速隨著海拔升高而加大,在珠峰地區8000米高空,季候風不受遮擋,非常強勁。
  • 遠眺珠峰測高:珠峰高度 八月公布
    但是研究人員認為,插鋼釺的方法不能測得雪的真正厚度,更不要說冰的厚度,所以可以肯定珠峰頂部冰雪厚度遠大於2.5米,甚至可能在10米以上。  2004年8月,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姚檀棟在一次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說,地殼運動雖然使珠峰以微小的速度在增高,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珠峰峰頂的冰雪在加速融化,導致珠峰整體高度在降低。
  • 為什麼隔一段時間,就要測量珠峰的高度?珠峰頂上到底是啥樣?
    1975年,中國首次測得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8848.13米。2005年,中國再測珠峰,高度8844.43米。電影《攀登者》為什麼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要測量珠峰的高度呢?珠峰還在不停地長個珠穆朗瑪峰的形成及不斷長高和地球板塊之間的相互運動有關。大約在2.5億年前,非洲、印度、南美洲和澳大利亞並沒有分開,他們在同一塊大陸上,叫潘吉亞。在接下來的幾百萬年裡,這塊巨大的大陸破碎了,非常緩慢地形成了和今天一樣的大陸。
  • 為何又要給地球測「身高」——解讀2005珠峰高程測量(圖)
    為何又要給地球測「身高」——解讀2005珠峰高程測量(圖)   然而,對於普通百姓而言,珠峰高程測量究竟能帶來什麼?記者日前採訪了曾主持1975年珠峰高程計算工作的國家測繪局特邀顧問、科技委員會主任、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勇。  珠峰高度變化影響生物圈  為什麼要進行珠峰複測,陳俊勇院士打了個比方。他說:「父母要定期給自己不斷成長的子女量量身高,是理所應當的。
  • 小米10 Pro「一億像素拍地球」有什麼意義?
    2月13日,小米正式發布年度旗艦小米10系列,發布會期間,雷軍在介紹小米10 Pro的拍照能力時表示:「有這麼出色的拍照能力,能不能把小米10 Pro發射到太空,拍一張地球的照片。」於是,便有了全球第一張用手機相機拍攝的「一億像素地球照片」。
  • 測量珠峰高度 攀登科技高峰!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公布
    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數據處理一室主任 王文利:處理的數據量,光測角測邊的數據就是將近上萬條,因為它這種測角測邊,在各個交匯點上,測了三天才測出來,每一個點要測將近100個測繪,有些角度測幾十個測繪,這樣保證它的可靠性。
  • 專家答珠峰高度意味著什麼 它是怎樣測出的
    但是往深了想,它並不簡單,在科學上,高程其實是一個位置定義,說某地點的高程是多少,表達的是這個地球表面點相對於地球的空間位置。  而問題的複雜性就在於:地球並不是一個標準的橢圓,而是一個近似橢圓的不規則實體,其表面構造非常複雜又各不相同。在這種情況下,要明確某個地球表面點的空間位置,要定義其高程,要就必須考慮到地球幾何形狀、地球物理性質等諸多因素,而並不僅僅是一個幾何學的問題。
  • 為世界之巔高程測量「刷新」珠峰高度!
    5月27日11點,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上珠峰頂峰,「刷新」珠峰高度!13時22分,歷經兩個小時各項測量工作已經完成!他們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長安大學雙聘院士、大地測量學家、地測學院楊元喜教授,測量現場總指揮李國鵬校友,技術負責劉站科校友,還有分別負責重力測量、天文測量等工作的趙丕、孫文亮、張偉琪校友。「在出發儀式現場,國測一大隊隊長李國鵬作動員講話將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鐫刻在地球之巔!」
  • 珠峰測量高度,為何要計算三個月,只舉一個例子就知道有多複雜了
    近期以來,珠穆朗瑪峰高度測量的話題熱度持續走高,不少讀者都在密切關注此事。可是在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員登頂珠峰後,關於珠穆朗瑪峰高度的準確數據,卻一直遲遲未能公布。直至前幾日,相關媒體才宣布,珠峰測量結果將於8月10日進行發布。
  • 海拔高度的測量
    為什麼世界各地的海面不一樣高? 「水往低處流」等俗語都說明,只要是連通的靜態水體,其水面應該一樣高。海水在重力作用下也會水往低處流,構成一個海洋平面。實際上,地球上不同區域的海洋水面並不一樣高,比如,大西洋不同海域的海面高度就不一樣,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