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銅片和鋁片之間的焊接不外乎用鉚釘鉚接常見,由於其導電性差且容易積熱,只是物理性的將銅片,鋁片結合在一起,所以對導電性要求的高的電器類金屬片現有工藝超聲波焊接成了主流.它不需要多大氣壓且因為是瞬間的損耗電量所以能耗相比其他工藝要低很多.對於異種金屬的焊接很合適.銅的熔點是1083.4攝氏度,鋁的熔點是660攝氏度,因為兩者熔點的差異性,我們常見的為紫銅片與鋁片的焊接,在超聲波焊接前需要確定以下幾個方面:
銅,鋁片各自的厚度分別是多少
應用常見是屬於哪方面,確認是導電性還是拉力性
焊接強度要求,表面光潔度對模具齒形有沒有要求.
焊接時間效率對產線速度有無影響等
下面我們以2mm厚度的紫銅片與鋁之間的超聲波焊接為例說明,因為這種連接排之間的焊接用在電池方面的對焊接後的拉力有強力要求超聲波焊頭的點齒需要深,但兩個金屬的熔點差別較大所以採用銅片放在上面而鋁片在下的方式進行焊接,如果相反則會發生軟鋁與焊頭接觸後不分離的現象,焊前分析.根據產品外形做定位工裝,在整個振動摩擦起熱過程中不會因此產生移位變形的後果.
在批量鋁片銅片焊接過程中會出現合格率變化的過程,主要原因是超聲波發生器標識功率為3000W,如果電器內部因為電子原件匹配性導致電路不穩定,容易出現焊接後焊接質量的差異.
還有兩外一個盲點則是換能器陶瓷片和振幅杆與發生器的相互作用的出力不均勻.對於穩定性影響空前絕後.
超聲波能量來自一定的氣缸壓力下,銅片和鋁片在另一個表面以一定的位移或振幅往復的移動。一旦達到預期的熔點,振動就會停止,同時仍舊會有一定的壓力施加於兩個金屬片上,使剛剛焊接好的的部分冷卻、固化,從而形成緊密地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