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有特別多的人討論,說我們是應該留在大城市呢,還是逃離北上廣呢,這種話題永遠是爭論不完的,會有更多的人,做各種各樣的實踐和探索,但是這本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以後不用爭論了,未來,我們大部分的人,一定會湧向大城市,為什麼呢?就是我們過去都有一個理想,我們掙了足夠多的錢,待在鄉村,工作可以遠程工作,我們可以寫點東西,遠程發送,就可以完成工作,這不可能,為什麼?
有一個效應,叫做智慧城市效應,什麼意思?就是未來的城市,都是圍繞著智慧在構建,也就是說,北京之所以有活力,是因為北京有中關村,有國貿,北京有北大,清華,舊金山之所以繁華,因為舊金山有矽谷,倫敦有它的學校,上海有復旦,有交大,所以大量城市都圍繞著智慧,圍繞著提供智慧的源泉,不斷地擴張,不斷地擴張,所有的人,只有聚集在一起,才會產生大量的信息湧動,智慧城市效應,將會使得我們整個地球上的發展都是圍繞著大城市展開的,城市會變得越來越大,一大堆的城市集群聚集在一起。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婚姻,將更多的出現選型交配現象,就是我們過去講門當戶對,你一定會跟更接近自己的人結婚,跟自己有共同志趣的人結婚,大量的年輕人湧入城市的核心,而不是住在郊外。
未來哪些工作更容易失業?這裡有一個名詞,叫做工作的中空化,就是兩頭的工作需求在不斷增加,中間的需求在不斷減少,比如說你要招一個年薪50萬以上的人,CEO,營銷總監,財務總監,好難,這些人太稀缺了,這種工作要求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高,而人越來越少,還有那些能夠用自己的代碼指揮機器的人,這些人都會變得越來越緊俏,
還有一些就是跑腿的,出體力的,搬家公司,月嫂,服務人員,你會發現越來越難招,因為願意幹的人不多,而且這些需要吃苦,壓力大,被替代的,是那些坐辦公室的人,只要你的工作屬於常規任務型,就是大量的,流程性的,常規任務工作,你將被替代,大概47%現在的工作崗位將會被替代,將近一半的工作崗位面臨挑戰。而未來還有一個趨勢就是價值在於創新而非創造。
我們都知道,富士康是給蘋果公司做代工的,但是富士康的人均產值,就是每個人每年所做的貢獻,2000美元,就是體力勞動密集型,每人每年2000美元,而蘋果公司呢?每人每年64萬美元,所以未來的價值,一定在於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