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醫藥上市公司世界排名第一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近期,市場上維生素B5和維生素C漲價,相關股票表現強勁。生產維生素B5的
鑫富藥業(002019)股價從年初的不到8元上漲到34元以上,生產維生素C的
華北製藥(600812)、ST源藥(600656)及銷售維生素C的
東北製藥也是漲幅較大。此兩類產品漲價出現了一定的共性,那就是產品需求短期內並沒有爆發性增長,但行業競爭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
產品價格迅速回升維生素產業由於技術相對成熟,進入壁壘較低,競爭十分激烈,2004年後維生素系列產品價格開始大幅下跌,尤其是部分企業發酵法生產工藝成熟後,不斷以降價策略蠶食合成法工藝生產企業的市場。直至2006年中期,產業洗牌基本完成,價格開始反彈。以維生素B5為例,產品價格從2003年的7.6美元/kg下降至2005年的5.5美元/kg;到2006年四季度開始明顯拉升,2007年1月漲至近9美元/kg。
維生素C也出現了類似現象。維生素C目前基本在4.2美元/kg左右,較之2006年中的3美元/公斤已經上漲了近3成,但供貨仍然比較緊張。維生素C漲價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曾因產量過大而造成的價格走低已到了企業不能承受的程度,國內很多企業開始不同程度的限產減產,這種減產行為終於引起了市場感應,價格開始自然上漲。
上市公司有規模優勢從競爭格局來看,目前我國維生素產業集中度較高,且在全球具備較強的規模優勢,如鑫富藥業的泛酸鈣國內外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90%和50%。
廣濟藥業(000952)核黃素(維生素B2)國內外市場佔有率也達到了85%和35%,2007年計劃將核黃素產能擴大到3000噸,預計新增投資1億元。
東北製藥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維生素C生產商,產量居全國第一,世界市場佔有率20%。雖然作為上市公司的東北製藥(000597)並不生產維生素C,但上市公司和集團在VC產品上達成了協議,VC還是由集團生產,而銷售由公司負責。公司預計,由於維生素C結算方式的改變,將會增加銷售收入5000萬元左右。在VC生產方面,華北製藥(600812)和
S*ST源藥(600656)也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少數個股值得關注雖然集中度較高,市場化競爭也很充分,但我國維生素生產企業沒有終端掌控能力,因此沒有定價權,渠道主要控制在DSM和BSMF等國際巨頭手中。他們既是國內企業的客戶又是競爭者,產品價格低時停止生產向國內採購,價格高時恢復生產,因而國內相關原藥企業「中國定價」的威力並不存在。
就投資策略而言,投資者可以從兩個方面關注其中的機會,一是已經漲價的維生素價格能夠維持時間,目前已有國內企業開始重新開工泛酸鈣生產,價格維持高位有一定壓力,對股價已經走高的上市公司股票應以迴避為主。二是維生素其它種類如A和E所面臨的競爭格局與B5及C有較大的相似性,可重點關注
新和成(002001)和
浙江醫藥(600216)。
(武漢新蘭德)
[發起辯論] [發表評論] [複製連結] [收藏此文] [我要提問]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