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薩成了球星黑洞。近幾個賽季,高價加盟的球員無一成功,尤其是在內馬爾離隊後的這幾位身價過億的巨星。
2017年夏天,巴薩失去內馬爾後,在鋒線上有三筆過億交易:
2017年夏天從多特蒙德引進登貝萊,1.05億+4000萬浮動,浮動條款至今已支付2000萬;
2018年冬窗從利物浦引進庫蒂尼奧,1.2億+4000萬浮動,浮動條款已支付2500萬;
2019年夏天從馬競引進格列茲曼,1.2億違約金。
隊史引進身價前三
目前來看,這三筆交易全部失敗。登貝萊反覆受傷臥床不起,庫蒂尼奧表現不佳被外租,格列茲曼則正處在困局之中。
其實不止巨星,這些年,巴薩進攻線上的新人沒有一個能站得住腳,帕科、馬爾科姆、卡萊斯-佩雷斯……他們都曾為巴薩建功,或是在其他俱樂部證明了自己,但在巴薩,就是沒有他們的位置。中場也是一樣,3100萬的阿圖爾、8600萬的德容,都沒拿出讓人信服的表現。內馬爾之後,巴薩中前場引援投入6億歐元以上,但靠的還是那幾個老面孔。
為什麼巴薩會成為球星黑洞?無限砸錢填坑模式是從內馬爾離隊開始的,他的離開讓巴薩措手不及,拿著2.2億歐元的現金,像無頭蒼蠅一樣去轉會市場上尋找名聲大的進攻球員,與其說是在競技層面上防止巴薩下滑,更像是為了給球迷一個交代。最終他們溢價搶下了登貝萊,以隊史最高價挖來了庫蒂尼奧。
看著嚇人
巴薩根本沒來得及評估這兩筆轉會的風險。梅西、蘇亞雷斯、登貝萊、庫蒂尼奧,這樣的前場4人攻擊組擺出來是很唬人,但實際效果與理想相去甚遠。這不是打遊戲,所有球員都掌握在玩家手中。比賽中球員的行動是由他對場上情況的理解來驅動的,他們可沒有上帝視角。這就導致了一些功能上的重複和矛盾。
多數教練力求的都是根據現有配置來組合球員與陣型,以發揮球員的最大能力。而像庫蒂尼奧這樣風格已經成型且具有局限性的球星,就算是有瓜迪奧拉那樣的「洗腦大師」,他也很難為了適應球隊而在自身踢法上有太大改變。在利物浦的庫蒂尼奧需要核心地位,而來到巴薩後,他確實扮演不好輔助梅西的角色。
失意的格列茲曼
格列茲曼的情況更加清晰了。雖然他不佔用球權,但他在馬競和法國的活動範圍很大,需要一定的自由行去讓他發揮串聯足球的特點,在巴薩他顯然沒有這樣的自由,被固定在邊路,他能有什麼作為呢?
巴薩總是想尋找內馬爾的替代者,但並不是花1億買個鋒線球星放在邊路就能替代內馬爾的。恐慌性地買球星,引援沒有針對性,這是巴薩成為球星黑洞的開始。
球員來一個水一個,格列茲曼這樣金球獎前三的巨星踢不出來,阿圖爾、德容這樣的新星中場也發展受限,無論他們多麼努力優秀,好像都融不進巴薩的「體系」。
哈白梅是不可複製的
10年前左右,巴薩靠著這套體系讓自己成為了歷史上最具統治力的球隊。現如今只有年老的梅西、布斯克茨、皮克、阿爾巴維持著體系的框架,少了哈維、伊涅斯塔、阿爾維斯的支撐,這副框架是半殘廢的。難的是這體系還具有排他性,技術不能繡花的,不適合;思路理解對不上點的,不適合;傳不了威脅球的,不適合;沒縱深的,不適合;防守積極性差的,不適合;進攻時看不到你的,不適合……按如此的高標準,放眼足壇也沒幾個適合巴薩的球員,哈維伊涅斯塔的接班人,哪是說找就找得到的。
巴薩買人,本來就得打著燈籠去找,再加上高層無能缺乏目的性,那成為球星黑洞也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