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歌聲的翅膀
聆聽美妙的合聲
接續:乘著歌聲的翅膀 聆聽美妙的合聲 肆
(十二)與劉秉義合作演唱《鄉愁》
劉秉義1935年6月出生於河北秦皇島,是我國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新中國成立後,劉秉義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兵團文工團、鐵道兵文工團擔任獨唱,1962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1970年在中央樂團任獨唱演員。《我為祖國獻石油》《回延安》《沁園春·雪》《我為祖國守大橋》是他奉獻的藝術精品。1983年,劉秉義與李谷一、閔鴻昌一起,為中國輕音樂團的創建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1981年,李谷一、劉秉義等在哈爾濱。
劉秉義既擅長演唱著名的歌劇選段和藝術歌曲,又能以嫻熟的技巧、細膩的方法演唱中國原創歌曲和民歌,是一位能掌握多種藝術風格的歌唱家。輕音樂團時期,有時在晚會上與李谷一搭檔表演花鼓戲《劉海砍樵》片段。
1988年1月,在北京第二屆臺灣歌曲演唱會上,劉秉義與李谷一合作演唱臺灣著名作曲家黃仁清作品《鄉愁》。黃仁清1937年2月出生於越南,祖籍廣西北海,17歲到臺灣讀書,1960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化學工程系後,一直從事染布工程師職業,1968年眼睛病變近乎失明,偶然機會轉入時代流行歌曲創作,隨即展開他的音樂創作道路,成為臺灣二十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流行歌曲風雲人物,標誌性造型就是永遠帶著一副墨鏡。他擅長寫通俗題材的歌曲,而且詞曲兼備,《你瀟灑我漂亮》《燃燒吧火鳥》《原野牧歌》《假如》等歌曲都是大陸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非常流行的歌曲。黃仁清創作了許多思鄉的歌曲,《鄉愁》是其1984年作品,收錄在費玉清《夢駝鈴》專輯中。
臺灣作曲家黃仁清
劉秉義、李谷一《鄉愁》1988年北京第二屆臺灣歌曲演唱會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劉秉義):為何揮不去,為何抹不走,懷念故鄉情,懷念故人愁。千裡遠、萬裡遙,何時能聚首?星光下、夕陽裡,天邊月如鉤。啊~鄉愁,啊~鄉愁,佔滿我心頭。(合唱):揮不去,抹不走,相思苦何時了,相思苦何時了?
(李谷一):為何揮不去,為何抹不走,懷念故鄉情,懷念故人愁。千裡遠、萬裡遙,何時能聚首?星光下、夕陽裡,天邊月如鉤。啊~鄉愁,啊~鄉愁,佔滿我心頭。(合唱):揮不去,抹不走,相思苦何時了,相思苦何時了?
對於一位個性突出的演唱者來說,唱好重唱歌曲並不容易,需要在對立中找同一性,重唱更注重的是協調之美。劉秉義是一位用西洋發聲法演唱的男中音,聲音結實渾厚、力度較強。李谷一是民族唱法裡摻和了西洋唱法,以民族唱法為主的女高音,她的聲音纖細清爽、穿透力強。
在演唱《鄉愁》時,劉秉義唱出的第一段,藝術氣息很濃,讓聽眾感受到這是一首男中音的藝術歌曲。副歌演唱,當李谷一的和聲唱進去時,李谷一刻意放低音量,依靠自己聲音穿透力強的強項,營造出從遠方飄來的若隱若現的效果來回應劉秉義的凝重的激情。第二段李谷一獨唱主歌時,注重發聲向西洋唱法靠近,聲音圓潤,氣息飽滿,劉秉義在和聲時,也對自己的演唱進行了調整,注重了腹腔與頭腔共鳴貫通,向李谷一的深情靠攏,並放低音量,形成一個託舉的效果。兩人的精彩合作,把這首歌處理得既藝術性很濃,又兼具流行性。
三、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拾憶
隨著電視文化產業的發展,歌壇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流行曲多為「銀屏之聲」,產自各大電視晚會。這一時期李谷一的重唱曲目以自己的經典曲再現為主,一首《劉海砍樵》,她與柳石明、葉矛、劉秉義、武力等歌唱家多次演唱過,另外,邀請一位現場觀眾與之對唱《劉海砍樵》,活躍現場氣氛,也是李谷一喜歡的表演形式。
(一)與葉矛合作演唱《劉海砍樵》
葉矛(後改名葉毛)1959年出生在湖南長沙,1972年考入湖南省京劇團,因為喜歡唱民歌,1981年就讀於中國音樂學院。畢業後,與廖莎組成了男女聲二重唱民歌手組合,1985年在首都舞臺上脫穎而出,1986年調入海政歌舞團。葉茅以唱民歌為主,聲音高亢嘹亮,行腔自如,韻味十足。
關於《劉海砍樵》唱段的相關情況,在前面的《李谷一音樂故事—放歌春晚〈難忘今宵〉》一文中有所介紹,是一首經典的戲曲對唱選段。李谷一與葉矛兩位湖南人,又是民族唱法的組合,自然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1992年,李谷一與葉矛錄製了《劉海砍樵》唱段,並拍攝了類似現在的MV,李谷一沒有出境。現在看當年的製作水平確實太初級了。
李谷一、葉矛:劉海砍樵
02:04來自知音李谷一的藝術天地
《劉海砍樵》
(李谷一):我這裡將海哥好有一比呀!(葉矛):胡大姐,(李谷一):哎!(葉矛):我的妻,(李谷一):啊?(男)你把我比作什麼人羅?(李谷一):我把你比牛郎,不差毫分哪。(葉矛):那我就比不上羅!(李谷一):你比他還有多咯。(葉矛):胡大姐你是我的妻嘍喂。(李谷一):劉海哥你是我的夫哇。(葉矛):胡大姐你隨著我來走羅,(李谷一):海哥哥你帶路往前行哪,(葉矛):走羅嗬,(李谷一):行羅嗬,(葉茅):走羅嗬,(李谷一):行羅嗬,(合唱):得兒來得兒來得兒來哎哎哎。
(葉矛):我這裡將大姐也有一比呀。(李谷一):劉海哥,(葉矛):哎!(李谷一):我的夫,(葉茅):啊?(李谷一):你把我比作什麼人哪?(葉矛):我把你比織女,不差毫分哪。(李谷一):那我就比不上哪!(葉茅):我看你儼像著她羅。(李谷一):劉海哥你是我的夫哇,(葉矛):胡大姐你是我的妻羅,(李谷一):海哥哥你帶路往前走哇,(葉矛):我的妻你隨著我來行哪。(李谷一):走羅嗬,(葉矛):行羅嗬,(李谷一):走羅嗬,(葉矛):行羅嗬,(合唱):得兒來得兒來得兒來哎哎哎。
李谷一與葉矛的演唱,從聲音、行腔、技巧上看,都處在兩人的黃金時期,他們配合默契、演唱風趣活潑,遺憾的是節奏顯快,編曲和配器有些不倫不類。製作水平不足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內地音像製作通病,聯唱盛行,扒港臺磁帶盛行,是音像製作「焦躁氣」。
(二)與吳雁澤齊唱《祖國萬歲》
吳雁澤
吳雁澤是國家一級演員,民族聲樂男高音的代表人物。1940年3月4日出生於淄博市博山區,1964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1964年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當年他響應中央的號召,與著名演員謝芳對調,被分配到武漢歌舞劇院,歷任武漢歌舞劇院歌劇團團長、歌舞劇院副院長、院長、武漢市文化局副局長、武漢市文聯副主席。吳雁澤有著散發著天鵝絨般光澤的嘹亮高音,成名較早。1965年武漢排出一版舞蹈史詩《東方紅》,同樣獲得廣泛讚譽,吳雁澤演唱的《讚歌》,同樣受到了周總理的稱讚。他演唱的《清江放排》《一灣灣流水》《龍舟競渡》和創造性演唱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已成為男高音廣為傳唱的優秀曲目。
1999年10月,李谷一與吳雁澤在中央電視臺國慶五十周年電視晚會合作壓軸齊唱了雄壯的進行曲《祖國萬歲》。
《祖國萬歲》(凱傳詞、關峽曲)
(齊唱):五星紅旗召喚你我,向著環宇我們高歌。中國邁開跨世界步伐,九州潮湧波瀾壯闊。旗幟下的風景這邊更好,陽光下的祖國生機勃勃。迎接中華偉大的復興,再續神州輝煌的史冊。祖國萬歲!萬歲祖國!祖國萬歲!萬歲祖國!萬歲!萬歲!萬歲祖國!
《祖國萬歲》由凱傳作詞,關峽作曲。關峽1957年6月生於河南開封人,1985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在校時以《大提琴狂想曲》獲美國齊爾品作曲比賽二等獎,《第一弦樂四重奏》獲全國第四屆音樂作品比賽二等獎。關峽現為中國交響樂團團長。
《祖國萬歲》歌詞洗鍊大氣,旋律威武昂揚。李谷一和吳雁澤以齊唱方式演唱《祖國萬歲》,三軍儀仗隊、坦克、飛彈模型在行進的雄壯樂曲聲中噴薄而出,展示了中國強大的國力。在一派雄勁剛健、莊嚴肅穆的畫面中,李谷一靚麗的女聲仿佛是一道亮眼的光芒。
(三)與武力合作演唱《鄉裡妹子進城來》
武力是二十世紀八十年比較出名的一位歌手,湖南長沙人,當過兵,當過汽車公司司機。1984年考入湖南廣播電視藝術團,1986年獲得第二屆青歌賽第6名,1988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1997年淡出歌壇。
武力與李谷一結緣於1986年青歌賽,兩場比賽中李谷一都為他打出最高分,離京前他鼓足勇氣給李谷一寫了一封表示感謝的信。李谷一對武力印象深刻,很喜歡他的聲音,推薦他參加很多北京的演出,並在1990年中唱錄製《李谷一新歌+經典》裡,帶著武力一起錄製湖南民歌和花鼓戲《鄉裡妹子進城來》《瀏陽河》《劉海砍樵》《劉三姐》《手拉風箱》,漸漸的武力有了名氣。武力出道時期,樂感很好,音質醇厚乾淨,有湖南著名男高音何繼光的感覺。武力因為父親在長沙出車禍,癱瘓在床,需要有人照顧,1990年後回長沙,辭去歌舞團工作,在歌廳唱歌,讓李谷一為他惋惜不已。
《鄉裡妹子進城來》(湖南邵東民歌,何紀光整理)
鄉裡妹子進城來,鄉下妹子冇穿鞋,何不嫁到我城裡去?上穿旗袍下穿鞋。
城裡伢子你莫笑我,我打赤腳好得多,上山挑得百斤擔,下田撿得水田螺。
鄉裡妹子進城來,肩挑手提路難捱,何不嫁到我城裡去?出門三步有人抬。
城裡伢子你莫笑我,我打赤腳好得多,冇得田家勤耕種,你冇吃冇穿冇法活。
這是一首湖南邵東民歌,由著名歌唱家何紀光整理,歌曲風趣活潑,用湖南方言演唱,充滿了濃鬱的生活氣息。武力與李谷一的組合,為傳統民歌和戲曲賦予了新時代氣息。
(四)與梁曉天合作演唱《母子》
梁曉天是著名演員梁天的兒子,1992年出生於北京。33歲的梁天抓破頭想出一個名字:「就叫梁小天吧。」妻子孫鳳英堅決反對,但梁天已經想得不耐煩了,最後兩人各讓一步,把「小」改成了「曉」。2010年,梁曉天以617分的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外語系,讀大三時作為優秀生前往英國交換留學。
梁天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梁達是人民日報副主編,母親是著名小說《人到中年》的作家諶容,哥哥梁左、妹妹梁歡都是北大的才子才女,能編劇,在影視界也頗有作為,梁左2001年5月突發心肌梗塞去世。
1998年1月,北京電視臺根據女作家池莉的中篇小說《太陽出世》,拍攝了十集同名電視連續劇。講述了一對趕時髦、吊兒郎當的青年結婚、生子的故事。由梁天導演,謝園、戴嬈、謝東、範琳琳、孫鳳英、梁天、臧天朔等眾星主演。
1999年1月,北京電視有線臺與香港鳳凰衛視聯合拍攝了一部五集賀歲情景劇《心想事成》,用電視劇的形式,通過一個四合院裡幾個主要人物之間的簡單故事,自然而幽默地把豐富多彩的歌、舞、雜技、京劇、小品等藝術表演融進劇情,毫不做作地表現出來。由梁左編劇,梁天導演,莫岐、臧天朔、馬羚等眾星主演。
2007年,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江蘇盛世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北京電影學院電視劇製作中心三家影視製作中心,根據池莉的兩個中篇小說《不談愛情》和《太陽出世》,改編拍攝了22集電視連續劇《不談愛情》,講述男女主人公莊建非和吉玲一對家庭背景差異懸殊的戀人,兩個截然不同的家庭對待自己兒女的戀愛也採取截然不同態度的故事。電視劇由梁天導演,葛優、梁天、黃梅瑩、于洋等眾星主演。
以上三部電視劇共同之處都是由梁天導演,都用了由李谷一與梁天的兒子梁曉天演唱同一首插曲《母子》。歌曲由梁天的妹妹梁笑作詞,臧天朔作曲。
《母子》(梁笑作詞、臧天朔作曲)
(李谷一):你就象太陽在我心中升起,你讓我忘記這世界還有不容易。啊,孩子,我多想給你一個美好的未來,雖然我知道,長大後的你,會急著和我分離。
(梁曉天):你就象太陽是我的唯一,你教我面對著世界上最大秘密。噢,媽媽,能否告訴我天空是黑還是白,雖然我知道,路要自已走,不能夠代替。
(李谷一):我要為你驅趕風雨,我不讓你受委屈。(梁曉天):我會與你常在一起,了解你的心底。(李谷一):無論何時你的心跳也連著我的呼吸。(合唱):走到哪裡,你的聲音總牽著我的記憶。
(李谷一):啊,太陽升起,我們在一起。啊,太陽升起,哦,太陽就是你!啊,太陽升起,我們在一起,啊,太陽升起,哦,太陽就是你!啊,太陽升起,我們在一起,太陽升起……
李谷一親切、溫暖的演唱與梁曉天稚嫩、跑調的童聲,組成了奇妙的互動之聲。為了與童聲對唱的需要,李老師在歌曲中間部分有幾句降低了音域,為總體意境犧牲了自己的華彩。兩次錄音時,梁曉天分別是6歲和7歲,從他的演唱可以聽出一個小孩在逐漸長大,但李谷一的聲音幾乎沒有任何改變,特別是最後一句「太陽升起」的「起」字,一個氣口長達19小節,音域之寬、實力之深厚,既是歌曲意境的需要,又顯示了她聲音的強大可塑性。
作者:範芒 編輯:馬大帥mbc1209
接續:乘著歌聲的翅膀 聆聽美妙的合聲 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