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部分稀有姓氏由來,有個「第五」姓,還有個最長的姓,九個字

2020-12-04 媛媛說事兒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產生了很多的姓氏。

我們所熟知的,成書於宋代的《百家姓》中就收錄了單姓和複姓共504個;明朝陳士元編寫的《姓鐫》也收錄了單姓和複姓,共3625個;另外在1996年出版的《中華姓氏大辭典》中,收錄的姓氏更多,共計11969個,此外還有異譯、異體字姓氏3136個。

這當中常見的姓氏多是單字的,當然複姓也不少,可九個字的姓氏您聽過嗎?據《中華姓氏大辭典》中的記載,就有一個人的姓氏是由9個漢字組成的,這9個字分別是「爨(cuàn)邯汕寺武穆雲籍韝(gōu)」。

那麼我們的姓氏為何會如此紛繁複雜呢?其實這個跟氏族有關。

在現如今的100個大姓中,有69個姓是屬於黃帝族,另有12姓是由黃帝和炎帝等族共同形成的,出自黃帝族的姓氏大概佔到了80%以上。所以說黃帝是我們中華姓氏的共同始祖。

那麼這些多字、罕見的姓氏又是從哪裡來的呢?據有關專家介紹,這些主要是由少數民族的姓氏衍生而來的,或者是與民間傳說有關。

比如十分罕見的採姓,其分布就很廣泛。來源主要有三種說法:

一是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賜二弟吳氏改為採姓,其後代就以採為姓了;二是說春秋時有個戴國,大概在今河南蘭考一帶,戴公的後人就有人以採為姓;三是說出自紀姓,據傳黃帝之子夷鼓氏封於採,也就是臨近現在的北京,其後代有人以地名為姓。

另外民間傳說,這個採姓則是由皇帝一時興起給改的。說他們的祖先原來是姓米,到了明朝嘉靖皇帝時,米氏族人米自詳在朝為官,由於政績突出,深得皇帝讚許,於是嘉靖皇帝就給「米」字上面加了一撇,意味著給米自詳加了一頂官帽,世代流傳下去。

就這樣,「米」姓就變成了「採」姓,一直流傳到現在。

接著我們再來看個「第五」姓,其具體來源說法也有兩種:

一是當年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後,曾把戰國時齊國的後裔給遷徙到了現在的湖北房縣一帶。在遷徙齊國的田姓貴族時,由於他們人口眾多,所以劉邦就下令將「田」姓給改掉,以數字來區別,分為「第一」、「第二」一直到「第八」。

二是據傳當年荊軻刺秦王時,隨行的有五位勇士,後來刺秦失敗,五位勇士逃跑了,為了躲避秦人的追殺,於是各自隱去了自己的姓名,分別改姓「第一」、「第二」一直到「第五」。

現在國內並不多見的「第五」姓就是這樣來的。

現如今,在謁祖尋根的意識下,越來越多的稀有姓氏後人,開啟了尋找他們不平凡的「祖蔭」之旅,這也正是國人慣有的傳統文化的內在力量。你也在其中嗎?

相關焦點

  • 29個稀有姓有哪些 中國有什麼稀有的姓?看看有沒有你的姓
    在中國,有些姓氏使用人數眾多,遍布全國;也有些姓氏使用人數很少,只局限在某些鄉鎮。那麼,中國有什麼稀有的姓?29個稀有姓有哪些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百家姓的解析吧!
  • 中國歷史15個奇葩姓氏,「操」姓只能排第五!真不知怎麼起名的!
    在中國,姓氏作為一個家族的血緣標誌,從古代幾千年前,一代一代傳承下來,如今已經成為了中國最重要的一項文化標誌。據說,中國有一萬多個姓氏,現在用得較多的都有5600多個,在豐富多彩的姓氏中,有的姓真的很難起名字,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15個最難起名字的姓氏,才華橫溢的你,來給他們取一些好聽的備用名吧!
  • 中國姓、氏、名、字、號的歷史由來及演變
    這裡就來談一談這方面的知識,主要講一講姓、氏、名、字、號的歷史由來及演變情況。一、姓許慎《說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從女、生,生亦聲。」班固《白虎通德論》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稟天氣所以生者也。」《左傳·隱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
  • 我叫老四 姓老名四 這些重慶人姓氏確實夠稀罕
    為了給寶寶取名,差點弄得小兩口離婚,原來父親姓「操」。這是前不久在網上熱議的一則新聞,隨後,就有網友總結出了中國上萬個姓氏中,最難起名的前25位。那麼,真有人會是這些既稀少,又難取名的姓么?重慶人的姓氏裡,還有哪些有趣的事呢?姓李為啥難取名?
  • 姓,氏,名,字,號,姓氏文化,古人通常有很多稱呼
    前言:我國的姓氏發展 ,至今已有四千年的歷史,姓名的形成發展具有其複雜的歷程 。然而現在與先古時期姓和氏的意義並不相同 ,那麼在古代姓,氏,名,字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聯繫呢?今天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姓氏文化。 姓氏起源 我國的姓氏產生於原始社會 。
  • 中國最稀有的姓氏
    姓氏,是中國文明中一個極為獨特的文化現象。每一種姓都包含其獨特的、豐富的文化內涵。我國到底有多少姓氏,至今尚未有一個精確的統計。《中華姓氏大辭典》收入的姓氏多達 11969 個,其中單字姓 5313 個,雙字姓 4311 個;三字姓 1615 個,四字姓 571 個,六字姓 22 個,七字姓 7 個,八字姓 3 個,九字姓 1 個。
  • 盤點稀有姓氏,這些字即是紫砂壺的名稱,也是中國的姓氏
    之前我們說過,「紫砂壺」三字都是姓氏,但龐大的中國姓氏系統遠不止如此,不僅僅是「紫砂壺」三字,就連我們甌葉的幾款壺的名稱,也都是中國姓氏。文旦旦姓:旦姓雖然稀有,卻有五種來源。其中一個,與著名的歷史人物有關——周公旦,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四弟,如今流行的《周公解夢》,正是後人借用周公旦之名所撰寫。
  • 北京人口最多的6個姓氏,第一姓是天子後代,第四姓更了不起
    後人遂以國名為姓氏。楊姓最早在山西境內,歷史上,無論楊姓怎麼遷徙繁衍,華北一代始終是楊姓分布比較集中的地區。到了當代,楊姓成為北京的第六大人口姓氏,也是全國第六大姓。北京人口第五姓,趙姓。趙姓是一個很古老的姓氏,源自嬴姓、冒姓、帝王賜姓或外族改姓等。趙姓的始祖是造父(嬴姓)。相傳造父是歷史上很有名的善御者。
  • 我國最稀有姓氏,雖不是複姓卻有2個字,全國只有1家!
    我國最稀有姓氏,雖不是複姓卻有2個字,全國只有1家! 中國的姓氏文化源遠流長,從黃帝時期開始,諸如姬姓、姜姓、姚姓等上古大的姓氏,在漫長的歷史從長河中開枝散葉。再加上從母系社會過渡到父系社會之後,早期那些國君的後代,紛紛以自己祖先的封地為姓,因此在中華大地上形成了蔚為大觀的姓氏文化。
  • 哪個姓是萬姓之祖?中國有哪些姓氏,是女性特討厭的
    據胥臣的《三語》記載,我們的人文初祖黃帝有25個兒子,其中擁有姓氏的,有14個,但其中青陽與夷鼓同用一個姓如此算來,中國最早的姓氏,只有12個: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其中,這姬姓乃是萬姓之祖。為什麼呢?因為周人的始祖后稷,出自姬姓。
  • 揭秘姓氏來源:「東郭」確有其姓?「嬴」姓很古老
    整場展覽正是以中華姓氏源流為主題線索,涵蓋「姓氏來源」「改易姓氏」「稀見姓氏」「姓氏趣談」四個單元,展示了不同姓氏蘊含的傳奇典故。  與其他同類型展覽不太一樣的是,本次展覽與文字、圖片相配合展出的還有精選的百餘種兩百餘件珍貴文物,一起印證中華姓氏的緣起和演變。
  • 中國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大神,你姓什麼?看看你是誰的後裔
    說起來這個姓氏,很多人會想起《百家姓》。《百家姓》原本收集了411個姓氏,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中國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大神,你姓什麼?看看你是誰的後裔。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就要弄清楚姓氏的起源。
  • 遼寧人口最多的6個姓氏,第四姓建立朝代最多,第一姓為天子後代
    遼寧人口最多的6個姓氏,第四姓建立朝代最多,第一姓為天子後代文/侃侃史話在中國東北部,有一個既沿海又沿江的省份,這裡不僅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還蘊藏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包括新樂文化、紅山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等,並保留著瀋陽古公、清昭陵、清福陵等歷史古蹟。
  • 這幾個稀有姓氏,你見過嗎?千萬別讀錯了!
    因此,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人因為自己的姓氏太過平常而煩惱,也有人因為自己姓氏的生僻而受到困擾,那麼今天起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不易讀的稀有姓氏,不知道,你見過嗎?逄姓「逄姓」起源於春秋時期,讀作「páng」,由於這個字的構成,其常常也會被誤讀為「逢」或「降」,所以,這個姓氏很有特點,也很生僻,源於3000多年前,炎帝後裔逄伯陵,以國名為氏。
  • 臺灣罕見姓氏多 東西南北、春夏秋冬都有人姓
    中國臺灣網2月11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人口僅2300萬,但姓氏卻達1500多個。臺灣姓氏研究學會統計發現,臺灣姓氏的特色是「大姓人口眾多,小姓數量特多」,人口數100人以下的小姓多達970個,舉凡「春夏秋冬」四季、十二生肖、「東西南北」、數字與顏色等都是姓氏,稀有、罕見姓氏特別多。
  • 中國最罕見的姓氏,只有湖南獨有,人口僅300,族人卻想改名換姓
    毫不誇張地說,在我國,每一個姓氏背後都有著一部漫長的演變發展史。由於古中國和現代中國文化的連續性,姓氏的傳承自然也從未間斷。 而在幾千年前,我國主流姓氏僅只有「姬、姜、姚、媯、姒、嬴、姞、妘」這些上古8大姓氏,到了宋朝那會,已經有《百家姓》出現了,到了明朝,《千家姓》裡已出現了1594個姓氏。一直到今天,我國見諸於文獻的姓氏已經達到了5662個,而這些姓氏,絕大部分都是上古8大姓裡衍生出來的。
  • 中華姓氏圖騰,看看有沒有你的姓!
    孫姓是一個歷史悠久、來源較多的姓氏。 西周時,周武王將康這個地方封給他的弟弟姬封,後來又將衛地封給姬封,所以歷史上稱姬封為衛康公。 衛康公的後裔有個叫惠孫的,居住在今河南,後來惠孫的子孫就以孫作為姓氏,就是孫姓。
  • 10個最難認的姓氏,能認出三個的應該就是人才!要沒有你的呢?
    佴姓的來源據說是因為皇帝負責設計和製作爵冠,爵冠傍弼珥,大王就以此賜姓豎人旁於耳邊為佴氏。其實佴氏在中國歷史上也湧現出許多英雄人物。在晉朝的時候有佴湛,被佴氏後人奉為佴姓的鼻祖。佴祺,在明萬曆年間金榜題名考得進士,官至御史直隸巡按等。佴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臺灣省沒有該姓氏人口,佴姓望族出古滇郡。
  • 【姓氏大全】中國古今姓氏逾22000個 一半人口集中在19個姓
    專家最新研究發現,中國人古今姓氏已超過22000個,這是至今有關中國人姓氏最多的統計記錄。  這22000個姓氏也包括歷代屬於中國版圖上的少數民族的漢譯姓氏。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少姓氏已經消失,當代中國人正在使用的漢姓約有3500個左右。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副研究員經過多年的收集和研究所獲得的全國性姓氏數據表明,當代中國100個常見姓氏集中了全國人口的87%。其中,佔全國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個,分別為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和馬。
  • 最容易讀錯的5個姓氏,有些姓氏有3個讀音,能全部讀對的不簡單!
    第一 覃姓覃姓是一個有著多種讀音的姓氏,作姓氏使用時一般念秦(qín)。在念作「談」的時候,表示該姓氏血統與譚姓相同,相傳該姓氏本來也是由「譚」字去掉偏旁而來的。念「秦」的時候,主要是指生活在廣西一帶的覃姓人。這一覃姓的人原來的姓氏讀音是「談」的,與有品嘗之意的「啖」字同音,後演變為「秦」,遂相傳成習,據統計,這一支系的覃姓人口多達50萬,廣西也因此成了全國覃姓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