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盛夏,草木蔥蘢。在伊通滿族自治縣伊通鎮建國村,水稻種植大戶李軍忙完了地裡的活計,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是打開手機,收看專家的水稻種植技術講座。
「掃掃二維碼,海量課程帶回家!」這句簡單的話語,在我省數字農家書屋「閱讀助農」活動開展以來,成為農民朋友間最常說的一句話。
線上點「餐」,雲端授課
「以前總是用老的方法種植,既耽誤時間,又浪費人工錢,年產量也不是很高,通過這次駐村幹部在農家書屋組織的網上課程學習,我真是大開了眼界!專家面對面給我們講解,手把手教我們種植,我學會老多的種植技巧啦!現在我特別有信心,準備多種2萬袋,增收致富!」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雞冠鄉影壁村44歲的村民胡寶明種植黑木耳已經有8年時間,每年大概種植7萬袋。今年,通過知農雲課堂的學習,他受益頗多,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打開手機,登錄知雲農課堂,在線就能學種植,非常方便,近千堂課都可以在線選!我們村種大米的特別多,村裡就特別組織觀看了吉林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所長凌鳳樓講的《水稻規模化種植技術》這節課,很實用!老師講的通俗易懂,我們農民都能接受。平時,我們也能在線選課,想看啥就看啥!」提起知農雲課堂,李軍也是讚不絕口。
這些讓村民們愛不釋手的網上農業課程,正是省新聞出版局聯合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於4月至5月在全省範圍內廣泛開展的數字農家書屋「閱讀助農」活動。活動以全省農家書屋為載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方式為農民群眾提供精準化服務。
近千堂的農業精品課程,包括現代種植、現代養殖、農產品加工、農村電商、政策法規、休閒農業與生態旅遊六大課程體系,根據農民從事的產業,按需推薦,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提供培訓與自主學習服務。其中《吉林省花生播種技術》《吉林玉米高產高效施肥技術》《吉林省高粱生產與今春備耕中幾個問題》《如何規避蔬菜種植風險》等吉林省特色課程30餘套,且課程內容不斷更新。活動期間,吉林省農科院、吉林省科協、吉林農業大學、吉林省農業科技學院等專家在線舉辦15場直播教學,授課內容包含玉米、水稻、大豆、人參、菌類等種植技術講解,觀眾可免費觀看直播,若錯過直播,也可查看回放。
數字農家書屋「閱讀助農」活動受到了全省農民的歡迎和喜愛,並湧現出了一批先進集體和個人。7月中旬,主辦方對伊通滿族縣委宣傳部等10家優秀組織單位、王佳富等105名優秀組織個人、張志勇等1000名閱讀達人給予表揚。
扶貧、扶智、扶技,為脫貧攻堅助力
「閱讀助農」活動開展以來,得到全省農家書屋的廣泛參與。活動讓廣大農民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網際網路+農家書屋」帶來的便利與實惠,帶動了數位化閱讀方式向農村的擴展。同時也掀起了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潮。農家書屋成為了文化「加油站」,扶貧、扶智、扶技,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智力保障。
白城市大安市將此次活動和脫貧攻堅工作緊密結合,由幫扶責任人負責幫助貧困戶註冊,定期指導幫扶對象選擇適合的課程進行學習。洮南市農家書屋管理員針對種植大戶上門指導,有針對性地分批組織農民收看專家直播,幫助農民早日恢復農業生產秩序,贏得全年糧食豐收主動權。通榆縣向海鄉開展的數字農家書屋「閱讀助農」活動的學習平臺「知農雲課堂」將全縣各個農家書屋與其他公共圖書資源連接起來,盤活了農家書屋資源。「掃掃二維碼,海量書籍帶回家」,數字農家書屋已成為當地農民群眾一見鍾情的「香餑餑」。
四平市以「閱讀助農」活動契機,鼓勵和引導農民通過手機註冊使用「知農雲學堂」,學習了解先進農業生產理念和技術。各縣(市)區771個行政村近萬名農戶參加了活動,有力地推進了數字農家書屋的建設。伊通滿族自治縣通過「村校共建」「親情包保」等模式,在全縣範圍內多舉措、多方式、多渠道開展了廣泛宣傳和動員,不斷提升農家書屋服務效能,積極推動黨和國家的惠農惠民政策落地見效。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啟動了「1+6+X」的數字農家書屋學習模式,聯動全縣農家書屋「村校共建」機制,通過每名學生帶動親友參與「閱讀助農」活動,擴大「閱讀助農」活動的影響面。同時,以「書香家庭」為依託,動員農村農業大戶、種糧大戶、致富帶頭人等群體率先行動起來,帶頭參與「閱讀助農」活動,以微信群分享優質課程等形式,更廣泛、更迅速地成立以家庭為單位的讀書會,讓「閱讀助農」課程「跑」起來,動起來。
松原市結合實際情況,對全市1123個農家書屋開放時間均進行適當延長,準備好線上課程所需設備,確保線上開課時能夠讓所有學員學會、聽懂、記牢。制定值班制度,安排專人值班,保證天天有人值班、事事有人管,滿足群眾到農家書屋借書、看書的需求,切實發揮農家書屋的作用。全市包村幹部與村「兩委」及圖書管理員進行工作對接,採取多種方式廣泛宣傳農家書屋,利用備春耕時機,走組串戶宣傳「閱讀助農」活動,積極發揮村內「大喇叭」、微信群等作用,讓更多人加入農家書屋數位化學習中去。扶餘市肖家鄉大溝村農家書屋每日固定時間組織村民到農家書屋現場觀看直播課程,受益農民群眾達800人次。
拓展平臺,打通農村閱讀「最後一公裡」
為打造農村閱讀陣地,豐富農民精神生活,2016年開始,吉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依託覆蓋全省的廣電網絡,打造吉林省數字閱讀新平臺——吉視傳媒電視圖書館,積極開展全省農村光纖網絡改造建設,讓電視圖書館走入各村各鎮,分享海量正版數字圖書資源,真正實現知識惠農。目前,吉視傳媒電視圖書館項目已完成全省4955個農家書屋的建設任務。
「吉視傳媒電視圖書館可通過電視機頂盒遙控器進行瀏覽、切換、搜索、閱讀等功能操作。還可通過語音識別,實現圖書檢索翻頁、放大縮小等操作,在線聽書功能也非常方便。我們還會指導村民使用多屏互動技術,大家用手機、iPad等智能移動終端任意使用線上圖書資源,還可以跟微信好友互動。相當於免費的電視圖書館隨身攜帶,讓大家隨時隨地體驗視聽閱讀的樂趣!」農家書屋管理員介紹說。
吉視傳媒電視圖書館已經實現百萬正版數字圖書的在線閱覽,其中包含圖書280萬種,期刊9513萬篇,報紙13177萬篇,視頻課程14萬集,涵蓋哲學、文學、歷史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多個領域,針對不同學科,分門別類顯示。同時,電視圖書館正在逐步覆蓋農戶、村小、村部、農林科技站點等區域,提供24小時無間斷服務,真正使「免費的電視圖書館」走進各村各鎮。
為使電視圖書館能真正服務於民,吉視傳媒立足農村實際,經過實地調研,在充分利用農村現有公共文化資源基礎上,充分徵求、聽取村民意見。在系統建設、功能設置上以便捷、人性化為原則,在書籍選擇上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為宗旨。根據各地農業特色,優先上架農民想要看、用得上的數字圖書。如在長春市雙陽區奢嶺街道,以草莓種植產業為特色,在農家書屋配套安排上,配置草莓種植類書籍、電子視頻等,滿足農民的知識需求。
目前,經過考察調研,吉視傳媒在全省範圍內選擇伊通縣靠山鎮莊家村、磐石市牛心鎮、梅河口市曙光村村小、扶餘市肖家鄉大溝村等400餘個試點,優先完成光纖入戶改造工程。並在此基礎上,全力在全省範圍內鋪設網絡,力爭早日完成全省農網光纖改造,讓電視圖書館走入千家萬戶。(紀洋)